子产
子产(?—前522年),姬姓,国氏,名侨,字子产,又字子美,以字行,谥成[2][註 1],又称公孙侨、公孙成子、東里子產、国子、国侨、郑乔、鄭子產,是春秋末期郑国的政治家、思想家、改革家。
国侨 | |||||
---|---|---|---|---|---|
郑国为政 | |||||
![]() 鄭子產像(取自清乾隆年間《歷代名臣像解》) | |||||
君主 | |||||
出生 | 不明 一般認為約在公元前585年(鄭悼公二年)至前578年(鄭成公七年)間[1] | ||||
逝世 | 公元前522年(鄭定公八年) | ||||
子嗣 | 国参 | ||||
| |||||
政权 | 春秋时期 | ||||
父親 | 子国 |
![]() 法家系列條目 |
---|
法家人物 |
春秋:管仲、士匄、子产 |
法家著作 |
子产执政期间,改革内政,慎修外交,捍卫郑国利益,极受郑国百姓爱戴,后世对其评价甚高,将他视为中国历史宰相的典范,清朝的王源更推许他为春秋第一人。
身世姓氏 编辑
按照《史记·郑世家》的说法,子产是郑成公的小儿子[3],但这种说法多被人质疑。[4][5]
而按杜预注,子产是郑穆公之孙,公子发之子。[6][7]这种说法为大多数人所采信。
郑国的始封祖郑桓公是周厉王的儿子,子产作为郑国的公族,为姬姓。子产之父被称作公子发,而公子之子为公孙,因此子产也被称为公孙侨(侨一作乔,两字通假;“乔”的意思是高,高大的树木称之为乔木,有生长的意思,且高大的树木被认为是美材,所以别字子美)。公子发字子国,子产以父亲的表字为氏,为国氏。世代居住在郑国的东里,因此又称之为东里子产,产的意思是生,与名字的意思相合。[8]
郑穆公有十三个儿子,两个儿子先后成为郑国国君,其他的十一个儿子中,三家被灭,一家不为卿,人们就将为卿执政的七家统称为“七穆”。子产所属的国氏便是执政的七穆之一。[9][10]
后裔 编辑
墓祠 编辑
子产墓位于河南新郑市西南陉山的山顶,旁边有祭仲墓,墓东建有祠庙。子产墓和庙都朝向东北新郑,杜预称之为“不忘本”。墓的隧道只堵塞后面而前面敞开,且不填土,以示其中没有珍宝。墓的修建没有使用山上美丽的石头,仅仅收集洧水自然形成的卵石砌成。墓庙前有一枯死的柏树,树根和死株之上,生长了许多新的柏树,甚至成为一片树林。如今庙树均废,只有墙基轮廓尚存。墓高约5米,底周长约100米,1987年3月1日,被列为郑州市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今有新郑市炎黄文化研究会立“子产墓”碑。[13][14][15][16][17]
后人为纪念子产,曾在新郑市城内修建过许多祠,这些祠久已不存,只剩一座残碑——瓜皮碑,相传是杨彝在子产祠游玩,见到一通尚未刻字的石碑,诗兴顿发,就在地上捡起一块带泥的瓜皮,在碑上题了一首诗,该碑现存于新郑市文化馆。[18]
杨彝《子产祠》
溱洧河边子产祠, 郑侯城下黍离离。 惠人懿范应难见, 君子高风何处追。 尘世几更山色在, 英雄如梦鸟声悲。 行人马上空回首, 落日荒郊不尽思。 |
标杆 编辑
纪念 编辑
后世诗赞 编辑
- 薛道衡十三岁读了《左传》中的子产事迹后,作《国侨赞》称赞子产。[30][31]
- 黄庭坚《子产庙》:“区区小郑多君子,谁若公孙用意深。监督执节诛腹诽,不除乡校独何心?”
- 包裕《公孙大夫庙》:“当时豪杰事纵横,独有先贤治尚平。四善见称君子道,一宽无愧惠人名。”
- 佟凤彩《郐国访子产祠不得》:“携朋日暮访贤祠,满眼荆榛卧断碑。子弟教行调上下,田畴恩渥普公私。承风未遇心如醉,对景空嗟世已移。试望梅山青渐老,荒云几处鸟声悲。”
- 周昙《子产》:“为政何门是化源,宽仁高下保安全。如嫌水德人多狎,拯溺宜将猛济宽。”
- 黄本诚《谒公孙大夫祠》:“皇华长此往来频,慨想当年事两邻。独以艰难支小国,偏于凋敝惠斯民。田间遗泽歌犹昔,身后尼山涕尚新。每过祠堂一低首,洧流涣涣正迷津。”
- 袁枚《子产不毁游氏庙颂》
其他 编辑
汉武帝曾问东方朔自己是怎么样的君主,东方朔说「以前尧、舜、周成王、周康王的盛世都不能用来比喻现在,汉武帝的功德已经超越三皇五帝,当朝的丞相就有如周公、召公,御史大夫有如孔丘,將軍有如姜太公,郡守有如子产一样」等等的話。汉武帝听后开心大笑。[32]
赵岐生前预筑了坟墓,绘制季札、子产、晏婴、叔向四像居宾位,又画自己的像居主位,都作赞词。[33]
李矩被刘聪堂弟刘畅以优势兵力进逼,李矩准备趁夜偷袭他们,但部下认为对方士兵众多,都很害怕,李矩就派外甥郭诵祭祀子产祠,说:“您昔日做郑国的丞相,凶恶的鸟儿都不敢叫。凶暴的胡人和恶臭的羯人怎么能从厅堂经过?”又让巫师到处传言:“子产有指教,将派神兵相助。”将士们士气大振,趁夜进攻,斩获数千人,只有刘畅逃脱了性命。[34]
注释 编辑
- ^ 《姓氏書辨證》卷22作國簡成子
延伸阅读 编辑
[编]
参考资料 编辑
- ^ 韩高年. 关于子产的几个问题. 先秦文学与文献论考. 中华书局. 2017年10月. ISBN 978-7-101-12451-4.
- ^ 《国语·晋语八》:郑简公使公孙成子来聘,平公有疾,韩宣子赞授客馆。客问君疾,对曰:“寡君之疾久矣,上下神祇无不遍谕,而无除。今梦黄熊入于寝门,不知人杀乎,抑厉鬼邪!”子产曰:“以君之明,子为大政,其何厉之有?侨闻之,昔者鲧违帝命,殛之于羽山,化为黄熊,以入于羽渊,实为夏郊,三代举之。夫鬼神之所及,非其族类,则绍其同位,是故天子祀上帝,公侯祀百辟,自卿以下不过其族。今周室少卑,晋实继之,其或者未举夏郊邪?”宣子以告,祀夏郊,董伯为尸,五日,公见子产,赐之莒鼎。
- ^ 《史记·郑世家》:子产者,郑成公少子也。
- ^ 萧绎 《金楼子·卷六杂记篇十三上》:太史公书有时而谬。《郑世家》云:“子产郑成公子”,而实子国之子也。
- ^ 杨绪敏 《春秋时期杰出的政治家子产》:《史记·郑世家》云“子产者,郑成公少子也”,系司马迁之误。
- ^ 《春秋经传集解·成公五年》:子国,郑穆公子。
- ^ 《春秋经传集解·襄公五年》:发,子产父。
- ^ 郑克堂 《子产评传》
- ^ 《春秋经传集解·襄公二十六年》:郑穆公十一子,子然、二子孔三族已亡,子羽不为卿,故唯言七穆。
- ^ 《春秋左传正义·襄公二十六年》:郑七穆,谓子展公孙舍之,罕氏也;子西公孙夏,驷氏也;子产公孙侨,国氏也;伯有良霄,良氏也;子大叔游吉,游氏也;子石公孙段,丰氏也;伯石印段,印氏也。穆公十一子,谓子良,公子去疾也;子罕,公子喜也;子驷,公子骈也;国,公子发也;子孔,公子嘉也;子游,公子偃也;子丰也;子印也;子羽也;子然也;士子孔也。子然、二子孔已亡,子羽不为卿,故止七也。
- ^ 《春秋经传集解·昭公三十二年》:国参,子产之子。
- ^ 《左传·昭公三十二年》:冬,仲孙何忌会晋韩不信、齐高张、宋仲几、卫世叔申、郑国参、曹人、莒人、薛人、杞人、小邾人城成周。
- ^ 《史记集解·循吏列传》:集解皇览曰:“子产冢在河南新郑,城外大冢是也。
- ^ 《史记正义·郑世家》:正义括地志云:“子产墓在新郑县西南三十五里。郦元注水经云‘子产墓在潩水上,累石为方坟,坟东北向郑城,杜预云言不忘本’。”
- ^ 15.0 15.1 《晋书·卷三十四·杜预传》:吾往为台郎,尝以公事使过密县之邢山。山上有冢,问耕父,云是郑大夫祭仲,或云子产之冢也,遂率从者祭而观焉。其造冢居山之顶,四望周达,连山体南北之正而邪东北,向新郑城,意不忘本也。其隧道唯塞其后而空其前,不填之,示藏无珍宝,不取于重深也。山多美石不用,必集洧水自然之石以为冢藏,贵不劳工巧,而此石不入世用也。
- ^ 《水经注疏·卷二十二》:山上有郑祭仲冢。冢西有子产墓,(守敬按:《晋书·杜预传》载预《遗令》曰,山上有冢,问耕夫,云是郑大夫祭仲,或云子产之冢。则惟一冢,预以目验,说自可信。此言有祭仲、子产二冢,岂後人傅会为之耶?抑传闻失实耶?然观《金楼子》二,杜元凯求葬於祭仲冢边,知久传二冢相近矣。《史记·循吏传·集解》引《皇览》,子产冢在河南新郑,城外大冢是。《地形志》,密县有子产墓。《括地志》,在新郑县西南三十五里。)累石为方坟,(守敬按:此即预《遗令》所云,集洧水自然之石以为冢藏者也。)坟东有庙,(守敬按:《晋书·李矩传》,刘聪遣从弟畅讨矩,矩令郭诵祷子产祠。《地形志》,苑陵有子产祠,康城有子产庙,盖在二县之界。今在长葛县西陉山上。)并东北向郑城。杜元凯言不忘本。(守敬按:此预《遗令》文,《传》郑上有新字,《续汉志》注引同。)际庙旧有一枯柏树,其尘根故株之上,多生稚柏,(戴柏下增成林二字,守敬按:尘根故株之上,乃成林耶?戴增大谬。《御览》九百五十四引,亦无此二字,可证。)列秀青青,望之,其奇可嘉矣。
- ^ 郑韩陵墓[永久失效連結]
- ^ 《河南名声古迹》
- ^ 《三国志·蜀书五·诸葛亮传》:至今梁、益之民,咨述亮者,言犹在耳,虽甘棠之咏召公,郑人之歌子产,无以远譬也。
- ^ 《三国志注·诸葛亮传》:昔子产治郑,诸侯不敢加兵,蜀相其近之矣。
- ^ 《晋书·载记第十四·王猛传》:坚谓群臣曰:“王景略固是夷吾、子产之俦也。”
- ^ 《晋书·列传第六/张华》:华强记默识,四海之内,若指诸掌。武帝尝问汉宫室制度及建章千门万户,华应对如流,听者忘倦,画地成图,左右属目。帝甚异之,时人比之子产。
- ^ 《北史·列传第六景穆十二王下》:孝文诏澄曰:“昔郑子产铸刑书而晋叔向非之。此二人皆贤士,得失竟谁?”对曰:“郑国寡弱,摄于强邻,人情去就,非刑莫制,故铸刑书以示威。虽乖古式,合今权道。”帝方革变,深善其对,笑曰:“任城当欲为魏子产也。朕方创改朝制,当与任城共万世之功。”
- ^ 《旧唐书·列传第十六 房玄龄传》:若以往哲方之,房则管仲、子产,杜则鲍叔、罕虎矣。
- ^ 《新唐书·魏知古传》:宋璟闻而叹曰:“叔向古遗直,子产古遗愛,兼之者其魏公乎!”
- ^ 《旧唐书·列传第四十八·魏知古传》:御史大夫宋璟闻而叹曰:“叔向古之遗直,子产古之遗爱,能兼之者,其在魏公。”
- ^ 《旧唐书·高宗本纪》:冬十月戊戌,亲讲武于许、郑之郊,曲赦郑州。遣使祭郑大夫国侨、汉太丘长陈实墓。
- ^ 《大学衍义补·卷六十二》:唐玄宗天宝七载,诏历代忠臣、义士、孝妇、烈女、史籍所载德行弥高者,所在宜置祠宇,量事致祭。臣按:后世祭忠臣、义士、孝妇、烈女始于此。所谓忠臣者十有六人,商傅说、箕子、微子、比干、齐管夷吾、晏婴、晋羊舌叔向、鲁季孙行父、郑东里子产、燕乐毅、赵蔺相如、楚屈原、汉霍光、萧望之、丙吉、诸葛亮也。
- ^ 《孔庙诸神考 孔庙塑像资料编》
- ^ 《北史·卷三十六·薛道衡传》:年十岁,讲《左传》,见子产相郑之功,作《国侨赞》。
- ^ 《隋书·卷五十七·薛道衡传》:道衡六岁而孤,专精好學。年十三,讲《左氏传》,见子产相郑之功,作《国侨赞》。
- ^ 《汉书·东方朔传》:上以朔口谐辞给,好作问之。尝问朔曰:“先生视朕何如主也?”朔对曰:“自唐、虞之隆,成、康之际,未足以谕当世。臣伏观陛下功德,陈五帝之上,在三王之右。非若此而已,诚得天下贤士,公卿在位咸得其人矣。譬若以周、邵为丞相,孔丘为御史大夫,太公为将军,毕公高拾遗于后,弁严子为卫尉,皋陶为大理,后稷为司农,伊尹为少府,子赣使外国,颜、闵为博士,子夏为太常,益为右扶风,季路为执金吾,契为鸿胪,龙逢为宗正,伯夷为京兆,管仲为冯翊,鲁般为将作,仲山甫为光禄,申伯为太仆,延陵季子为水衡,百里奚为典属国,柳下惠为大长秋,史鱼为司直,蘧伯玉为太傅,孔父为詹事,孙叔敖为诸侯相,子产为郡守,王庆忌为期门,夏育为鼎官,羿为旄头,宋万为式道侯。”上乃大笑。
- ^ 《后汉书·卷六十四·赵岐传》:先自为寿藏,图季札、子产、晏婴、叔向四像居宾位,又自画其像居主位,皆为赞颂。
- ^ 《晋书·卷六十三·李矩传》:矩令郭诵祷郑子产祠曰:“君昔相郑,恶鸟不鸣。凶胡臭羯,何得过庭!”使巫扬言:“东里有教,当遣神兵相助。”将士闻之,皆踊跃争进。乃使诵及督选杨璋等选勇敢千人,夜掩暢营,获铠马甚多,斩首数千级,暢仅以身免。
外部链接 编辑
维基语录上的子产语录 |
- 子产:政治与思想之间的张力[永久失效連結]
- (简体中文)郑国子产的改革(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简体中文)子产支持舆论监督(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简体中文)国史上的“大事因缘”解谜 ——从重建秦墨史实入手(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前任: 无 |
郑国国氏宗主 | 繼任: 国参 |
前任: 不明 |
春秋郑国少正 | 繼任: 不明 |
前任: 伯有 |
春秋郑国为政 | 繼任: 子太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