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教中的牛

概述

家牛在世界的各種宗教如猶太教印度教耆那教佛教拜火教,以及古埃及古希臘古羅馬的宗教中都被重視,在印度教更被視為神聖的動物。印度一些州和尼泊爾被禁止宰殺。

印度教 编辑

 

吠陀時代,牛一直是財富的象徵。然而牠們並非不可侵犯的,也不像今天如此以同樣的方式尊敬。

牛受崇敬,因為印度教徒在很大程度上依賴於牛的奶製品和靠牠們種地,而牛糞亦能作為燃料肥料。早期吠陀時代偶然也有殺牛祭祀。但是後來受耆那教和佛教非暴力主張影響,殺牛被視為殺婆羅門。在往世書中牛被视為豐饒的象徵。

拜火教 编辑

牛被宣布為所有的身體和道德醜惡現象的靈丹妙藥。

猶太教 编辑

根據希伯來聖經,一頭無瑕疵的雄牛是古代猶太人儀式的重要組成部分。 母牛在精確的儀式中被犧牲和燒毀,灰燼被添加到用來淨化進入人體的儀式中中。儀式在民數記第十九章第一至十四節的中有描述。

猶太人在初夏每年研究這段經文,作為每週托拉部分的一部分,稱為Chukat。一個名叫聖殿學院的當代猶太組織正試圖恢復這種古老的宗教儀式。傳統的猶太教認為牛肉是猶太教許可作的食物,只要牛在一個稱為shechita的宗教儀式中被屠殺,並且肉不包括任何乳製品的食物。

一些猶太人致力於猶太人的素食主義認為吃牛肉是被禁止的。

舊約出埃及記也有猶太人拜金牛犊摩西譴責及屠殺的部分。

伊斯蘭教 编辑

伊斯蘭教允許的牛的屠殺和牛肉消費,牛肉也是穆斯林的主要肉食。但在印度,因為該國大量信奉印度教和耆那教的人口,莫臥兒帝國多數的皇帝實行宰牛的禁令。奧朗則布已經選擇一些地方禁止殺牛。

在印度穆斯林和印度教徒衝突的其中一個因素就是宰牛的習慣。

佛教 编辑

佛陀的姓氏喬達摩Gotama,意思就是最勝的牛。佛教不崇敬牛,但巴利聖典有以牛來說法,如閱讀文字而不修行, 如同牧牛者數算別人的牛[1]; 不做惡業者,解脫快如同牛乳被釋放。[2]; 老死如牧牛者,驅牛進牧場。[3]; 人愚蠢,即如牛,長肉不增慧。[4]持守牛戒者,被認為是愚痴無慧。

耆那教 编辑

古代歐洲 编辑

現代 编辑

在今天印度教徒佔多數的國家,如印度和尼泊爾,牛乳作為舉行宗教儀式的一個關鍵部分(有淨化作用,新屋入伙後要用牛奶做一些儀式)。在一些地方,早餐前喂牛吃一些食物可帶來好運。

在印度一些邦允許殺牛,一些完全禁止。在印度十四個邦可殺水牛但不可殺黄牛,而另外六個邦則完全禁止殺黃牛與水牛。

尼泊爾 编辑

尼泊爾境內,乳牛(或母牛)屬於國獸。人們利用從乳牛身上獲取的牛奶,來製作和食用各類奶製品,如酸奶酥油黃油等等。作為與印度同樣以兴都教為多數信仰國家,在本國屠宰乳牛與瘤牛(或公牛)是被完全禁止的[5];而乳牛(母牛)也被視作(富饒繁榮女神拉克什米化身,與瘤牛(公牛)作為濕婆坐騎南迪)相對應。在當地,每年的提哈節英语Tihar (festival)(即本地的屠妖節或「尼泊爾燈節」)期間,必有一天是為乳牛節英语Gai Jatra;人們透過感謝神祇的恩賜與乳牛的貢獻,祈求在未來生活中得到神明保佑、繼續幸福安康

雖然乳牛被視為神聖之物、可以自由穿行於尼泊爾大街小巷,但同屬種的水牛卻基於宗教需求,被允許合理性宰殺,並作為性力派女神提毗供品之一。當地餐館亦有售賣一種特色蒸餃(即饃饃),其外型近似中國水餃小籠饅頭,而內餡則多以水牛肉為主[6]

緬甸 编辑

緬甸,牛肉忌諱相當普遍,特別是在佛教界。在緬甸牛通常是無法再工作時才宰杀。牛用於在全國58%的畜力,很少有人吃牛肉,如當地佛教徒在某些宗教儀式上棄肉食的時候,會先放棄牛肉。幾乎所有屠夫也是穆斯林而不是佛教徒,因為佛教有不殺生的教義。

在該國的最後一個封建王朝,雍笈牙王朝,習慣性的消費牛肉要接受公共鞭笞懲罰。

1961年8月29日緬甸議會通過了國家宗教促進法,其中言明全國範圍明確禁止牛的屠宰,如穆斯林作為宗教群體宗教節日屠宰牛,則被要求申請豁免許可證(但只實行了一年)。

斯里蘭卡 编辑

在斯里蘭卡,2013年5月一個30歲的僧人Bowatte Indrarathana自焚,抗議政府允許宗教少數派屠宰奶牛(主要是斯里蘭卡摩爾人)。

中國 编辑

在古代中國,牛肉曾是漢族的重要飲食限制,如黃牛和水牛因在農耕上有重要角色而得到尊重。在周代甚至天子也不常吃[來源請求],而有的皇帝下令禁止殺牛。傳統中醫也不建議食用牛肉,因牛肉是熱性食物,會擾亂人體的內部平衡。

在書面資料上(包括軼事和道教禮儀文本),這個禁忌最早出現在9至12世紀的唐宋時代,豬肉成為主要的肉食。到了16至17世紀,牛肉禁忌有成為中國道德的框架內被廣為接受的原則。在中國社會,只有不能被充分吸收的種族和宗教群體(如回族苗族)和外國人食用這種肉。[來源請求]這種忌諱導致宰牛的屠夫幾乎也是穆斯林。

有時,一些看到自己將被屠宰而哭泣的牛會被放生到附近寺廟。

日本 编辑

在古代日本,因神道和佛教影嚮和在675年天武天皇一道敕令下,日本人忌食四足動物的肉,在1612年,幕府宣佈禁止宰牛的具體法律,直到19世紀明治天皇親身食用牛肉,才算打破日本人的食肉禁忌(以前處理死牛和屠宰工作由部落民中的穢多負責)。

印尼 编辑

在印尼中部爪哇的庫杜斯,那裡的穆斯林因從前是印度教徒,所以保持禁止宰牛和食牛肉的傳統。

皮革 编辑

在宗教多元化的國家,皮革廠商通常小心地澄清他們的產品中使用的各種皮革。例如,皮鞋將標籤動物皮革。印度教徒可避免牛皮。許多印度教徒是素食主義者不會使用任何種類的皮革(因此皮革工人在印度教國家視為賤民)。

耆那教禁止使用任何皮革,因為它是通過殺害動物得到。

參見 编辑

腳註 编辑

  1. ^ 法句19: Gopova gāvo gaṇayaṃ paresaṃ
  2. ^ 法句71: Na hi pāpaṃ kataṃ kammaṃ, sajju khīraṃva muccati
  3. ^ 法句135: Yathā daṇḍena gopālo, gāvo pājeti gocaraṃ.
  4. ^ 法句152: Appassutāyaṃ puriso, balibaddhova jīrati;Maṃsāni tassa vaḍḍhanti, paññā tassa na vaḍḍhati.
  5. ^ 4 held for violating ban on cow slaughter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The Himalayan Times
  6. ^ 尼泊尔饺子Mo-mo. [2014-10-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10-20). 

文獻來源 编辑

  • Achaya, K. T., 《A Historical Dictionary of Indian Foo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002, ISBN 0-19-565868-X 
  • Shaffer, Jim G., 《Cultural tradition and Palaeoethnicity in South Asian Archaeology》, Erdosy, George (编), 《The Indo-Aryans of Ancient South Asia》, 1995, ISBN 3-11-014447-6 
  • Shaffer, Jim G., 《Migration, Philology and South Asian Archaeology》, Bronkhorst, Johannes; Deshpande, Madhav (编), 《The Indo-Aryans of Ancient South Asia》, 1999, ISBN 1-888789-04-2 

外部連結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