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杜 (称呼)

(重定向自小李杜

李杜是李姓和杜姓人物的合称,最著名的是唐玄宗时最著名的两位诗人,诗仙李白、诗圣杜甫,又称“大李杜”。另外,晚唐著名诗人李商隱杜牧称为“小李杜[1]

大李杜
李白
杜甫
小李杜
李商隐
杜牧

新唐書・杜甫傳》謂杜甫“少與李白齊名,時號‘李杜’。嘗從白及高適過汴州,酒酣登吹臺,慷慨懷古,人莫測也”。韩愈在《调张籍》有言“李杜文章在,光芒万丈長”;在《石鼓歌》又嘆“少陵無人謫仙死”。贞元十四年(798)韩愈作《醉留东野》:“昔年因读李白杜甫诗,长恨二人不相从。吾与东野生并世,如何复蹑二子踪。”元稹认为“模写物象”是李杜诗歌的主要成就之一[2]。乾隆御纂《唐宋詩醇》錄唐宋兩朝六位詩人,首列李白、杜甫二人,序言說“二代風華此六家為最。”

李杜优劣论 编辑

元和八年,元稹為杜甫寫《唐检校工部员外郎杜君墓系铭》時,直接「揚杜抑李」,说:“李尚不能历其藩翰,况壺奥乎?”[3]元稹被認為是“李杜优劣论”之始祖。[4]

「揚杜抑李」之說在宋朝達到極點。王安石在选编《四家诗》时,刻意将李白殿后[5],又說李白的诗歌内容总结为“十句九句言妇人酒耳”。[6]

苏辙在《诗病五事》中认为李白诗“类其为人,骏发豪放,华而不实,好事喜名,不知义理之所在也”,又说“永王将窃据江淮,白起而從之,不疑,遂以放死,今观其诗固然”。

唐宋以降對李杜之優劣的爭訟,長達千餘年之久。[7]或以李優(如歐陽修[8],或以杜優,或者李杜齊名,或俱有不足。但是“揚杜抑李”明顯居於多數。[9]葛立芳甚至说:“杜甫诗,唐朝以来,一人而已,岂白所能望?”[10]宋朝“注杜”成風,但“注李”只有杨齐贤一家。明人唐汝询《唐诗解》卷首谓:「杜集旧有千家注,而李集惟杨、萧二家。然杜注多伪,李注近烦。」

李杜二人的诗风、性格有鲜明的不同,后世对其有很多论述,形成所谓的“李杜学”。例如:田同之《西圃詩說》云: “太白詩以氣為主,以自然為宗,以俊逸高暢為貴。子美詩以意為主,以獨造為宗,以奇拔沉雄為貴。詠之使人飄揚欲仙者,太白也;使人慨慷激烈、歔欷欲絕者,子美也。”[11]楊慎《升庵詩話》:“余謂太白詩,仙翁劍客之語;少陵詩,雅士騷人之詞。比之文,太白則《史記》,少陵則《漢書》也。”今绵阳市游仙区芙蓉溪畔建有李杜祠

其它李杜 编辑

  • 宋人孔平仲《珩璜新论》卷上:“古有三李杜:李固杜乔李膺杜密李白杜甫也。”谢伯采《密斋笔记》卷四也说,“李杜齐名有三:东汉李固、杜乔;李膺、杜密;唐李白、杜子美也。”除以上所提的李白杜甫,另外二李杜为:
  • 洪迈《容斋随笔》四笔卷一五又有“四李杜”条,除三李杜外,再加上李云杜眾
  • 李固、杜桥,李膺、杜密,李云、杜众被称为“东汉三李杜”。
  • 南北朝李冲杜预
  • 宋代李韶杜范
  • 《陔馀丛考》卷三十九有“六对李杜”[12],再加上李商隐、杜牧(小李杜),就有七李杜。

注釋 编辑

  1. ^ 吴锡麟《杜樊川集注序》:“义山、牧之,世亦以李杜并称。”
  2. ^ 《唐检校工部员外郎杜君墓系铭》,《元氏长庆集》卷五六
  3. ^ 《唐故工部员外杜君墓系铭并序》:“诗人已来,未有如杜子美者。时山东李白,亦以奇文取称,时人谓之李杜。余观其乐府歌诗,诚亦差肩于子美矣;至若铺陈终始,排比声韵,大或千言,次犹数百,词气奋迈,而风调清深,属对律切,而脱弃凡近,则李尚不能历其藩篱,况壶奥乎?”
  4. ^ 《舊唐書·杜甫傳》說:“元和中詞人元稹論李杜優劣”。元和十年(815),白居易《与元九书》论云:“又诗之豪者,世称李杜之作。才矣奇矣,人不逮矣。索其风雅比兴,十无一焉。杜诗最多,可传者千馀首,至于贯穿今古,覙缕格律,尽工尽善,又过于李。然撮其《新安》、《石壕》、《潼关吏》,《芦子》、《花门》之章,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之句,亦不过三四十。杜尚如此,况不逮杜者乎。”韩愈作《调张籍》稱:“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不知群儿愚,那用故谤伤。蚍蜉撼大树,可笑不自量。”魏泰《临汉隐居诗话》云:“元稹作李杜优劣论,先杜而后李,韩退之不以为然,诗曰: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不知群儿愚,那用故谤伤。蚍蜉撼大树,可笑不自量。为微之发也”。
  5. ^ 王巩《闻见近录》:“黄鲁直尝问王荆公:世谓《四家诗选》,丞相以欧、韩高于李太白耶?荆公曰:不然。陈和叔尝问四家之诗,乘问筌示和叔,时书史适先持杜集来,而和叔遂以其所送先后编集,初无高下也。李、杜自昔齐名者也。何可下也。鲁直归,问和叔,和叔与荆公之说同”。
  6. ^ 陈善《扪虱诗话》中说:“荆公编李、杜、韩、欧四家诗,而以欧公居太白之上,曰:李白诗迅快,无疏脱处,然其识污下,十句九句言妇人、酒耳,予谓诗者妙思逸想,所寓而已。太白之神气,当游戏万物之表,其于诗,特寓意焉耳,岂以妇人与酒能败其志乎?不然,则渊明篇篇有酒,谢安游山必携妓,亦可谓其识不高耶?欧阳公文字寄兴高远,多喜为风为月闲适之语,盖是效太白为之。故东坡作《欧公集序》亦云:诗赋似李白,此未可以优劣论也”。
  7. ^ 2001年季羡林發行《我最喜爱的书》说:“李白的诗风飘逸豪放。……在唐代,以及以后的一千多年中,对李白的诗几乎只有赞誉,而无批评。”,又說“在文学批评史上,杜甫颇受到一些人的指摘,而对李白则是绝无仅有。”
  8. ^ 刘攽《中山诗话》:“欧公不甚喜杜诗,……然于李白则甚赏之。”杨亿稱“摘子美之短而陋之曰村夫子。”
  9. ^ 蔡振念:《杜詩唐宋接受史》,頁六七 ~ 七五。
  10. ^ 《韻語陽秋》卷一
  11. ^ 《清詩話續編》,頁七五二。
  12. ^ 《西溪丛语》云:后汉范滂母谓滂曰:“汝得与李、杜齐名,死亦何恨。”唐人谓李白、杜甫为李杜。杜子美诗云:“李杜齐名真忝窃。”实隐用此事云。然后汉所称李杜,并不止此二人也。滂母所云李杜,乃李膺、杜密,《后汉书·党锢传》所谓膺、密俱坐党祸而名行相次,故时人称李杜是也。而膺、密之先有李固、杜乔,皆为梁冀所杀。故掾杨匡上书乞李、杜二公骸骨归葬,郭亮亦乞收固尸,夏门亭长呵之曰:“李、杜二公不能安上纳忠,卿曹何等腐生,乃犯诏书乎!”此又一李杜矣。梁冀诛后,宦官用事,白马令李云上书谏诤。桓帝怒,下云北寺狱。五官掾杜众李云以忠谏获罪,上书愿与云同日死。帝益怒,下廷尉,皆死,襄楷上书讼之,谓:“李云上书,明主所当不讳。杜众之死,谅以感悟圣朝。”太尉黄琼亦上书,言:“李固、杜乔既以忠言见灭,李云、杜众复以直道受诛。”此又一李杜矣。《魏书》:世宗诏王肃曰:“杜预葬于首阳,司空李冲葬于覆舟,忠义结于二世,英蕙符于李杜,宜葬于预、冲两坟之间。”又傅修期亦远慕杜预,近好李冲,买地葬二公间。是预、冲亦称李杜,则合之唐李、杜甫,共有五李杜。又《宋史》李韶与杜范皆廉直,中外称为李杜,则并有六李杜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