屠隆(1543年7月26日—1605年10月7日)[1]原名長卿,一字緯真赤水,別號由拳山人鴻苞居士桃花客卿溟涬子浙江寧波府鄞縣人,明朝政治人物、文學家、戲曲家,同進士出身。

屠隆
屠隆


大明禮部儀制司郎中
籍貫 浙江寧波府鄞縣
族裔 漢族
原名 屠儱
字號 字長卿,一字緯真,號赤水,別號由拳山人、鴻苞居士、桃花客卿、溟涬子
出生 嘉靖二十二年六月二十五日
(1543年7月26日)
浙江寧波府鄞縣
逝世 萬曆三十三年八月二十五日
(1605年10月7日)
浙江寧波府鄞縣
配偶 娶楊氏
出身
  • 萬曆四年丙子科舉人
  • 萬曆五年丁丑科同進士出身
著作
  • 《冥寥子》二卷、《鴻苞》四十八卷、《曇花記》、《修文記》、《彩毫記》、《鴻苞集》、《白榆集》、《由拳集》、《娑羅館清言》、《考槃餘事》、《茶說》

生平 编辑

萬曆四年(1576年)中丙子科浙江鄉試第九名舉人,次年聯捷丁丑科进士,任潁上青浦知县,离開青浦时,当地士民数百人尾随送别至太仓州。改任禮部主事[2]郎中等官职。屠隆风流成性,長年寄情于勾栏瓦舍。[3]万历十二年十月,和西宁侯宋世恩“宴游甚欢”,同時,屠隆又與宋的姬妾有染,被刑部主事俞显卿弹劾。屠俞二人雙雙罢官回乡。因长期放荡罹患花柳病,晚年痛不欲生。好友汤显祖寄给他十首绝句,《长卿苦情寄之疡,筋骨段坏,号痛不可忍,教令阖舍念观世音稍定,寄十绝》,[4]所謂的情寄之瘍極可能是指梅毒,在當時是不治之症。

著作 编辑

屠隆是个怪才,好游历,有博学之名,尤其精通曲艺。《明史》载其“落笔数千言立就”,“诗文率不经意,一挥数纸。尝戏命两人对案拈二题,各赋百韵,咄嗟之间二章并就,又与人对弈,口诵诗文,命人书之,书不逮诵也”。

屠隆不但写戏编戏,还演戏,其家中便自办有戏班,还掏钱聘请名角。其戏曲主张“针线连络,血脉贯通”,“不用隐僻学问,艰深字眼”,他甚至编导过整出戏无曲,宾白演出始终(话剧的雏形),广受欢迎。

著有《冥寥子》二卷、《鴻苞》四十八卷、《曇花記》、《修文記》、《彩毫記》、《鴻苞集》、《白榆集》、《由拳集》、《娑羅館清言》、《考槃餘事》、《茶說》等。

家族 编辑

曾祖屠子雲;祖父屠璞;父屠濬。母趙氏。慈侍下。兄屠佃、屠侯、屠俅、屠俛、屠仍。

注釋 编辑

  1. ^ 甬上屠氏宗譜. [2020-06-0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6-06). 
  2. ^ 《明神宗显皇帝实录·卷之一百五十四》:万历十二年十月甲子 刑部主事俞显卿劾礼部主事屠隆与西宁侯宋世恩淫纵诸状,并及陈经邦,上以显卿出位渎奏,并屠隆、宋世恩等该科其参看以闻。
  3. ^ 屠氏在《白榆集•与王辰玉》中也承认: “政恐儿女情深,道心退堕,须从爱河急猛回头。如仆外缘遗尽,此情也复不减。”
  4. ^ 汤显祖《玉堂诗》卷十五

延伸閱讀 编辑

[]

 四明人鑑·明禮部郎中屠公隆》,出自《四明人鑑》
 明史卷二百八十八》,出自《明史
 维基共享资源阅览影像

外部連結 编辑

官衔
前任:
祝希哲
明朝潁上縣知縣
1577年-1578年
繼任:
周裔先
甬上四家
沈山人明臣 | 余太常寅 | 杨太学承鲲 | 屠主事隆
末五子
屠隆 · 常熟 趙用賢 · 京山 李维桢 · 南乐 魏允中 · 兰溪 胡應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