岑溪縣中国名。岑溪縣境有西瀧山,山上小溪稱岑水,水往下流,波濤澎湃,水聲如雷。唐朝时以岑水之名,置岑溪縣。

至德二年(757年),改龍城縣為岑溪縣,乾元元年(758年),復置南義州。乾元二年(759年),撤銷安義義城兩縣,其地併入岑溪縣。南義州統轄岑溪、永業連城等縣,均在今岑溪境。五代十國,今岑溪地先同楚國,後屬南漢國,仍稱岑溪、永業、連城等縣。

北宋開寶六年(973年),撤銷永業、連城兩縣,其地併入岑溪縣,屬南義州。熙寧四年(1071年),撤銷南義州,岑溪縣改屬藤州元朝,岑溪縣仍屬藤州。明朝洪武十年(1377年),改藤州為藤縣之後,岑溪縣改屬梧州府清朝时,岑溪縣屬梧州府。民國時代,岑溪縣先屬蒼梧道,後屬梧州區。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仍稱岑溪縣。一九五一年行政區域調整時,將藤縣所屬的糯垌、海法、三堡、坡塘四鄉劃撥岑溪縣,現在岑溪縣政府駐岑城鎮。[1]1995年,升为岑溪市

註釋 编辑

  1. ^ 龍兆佛 莫鳳欣.廣西地理沿革簡編.廣西人民出版社,1983年08月第1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