崙背鄉
坐标:23°45′38.7″N 120°21′14.1″E / 23.760750°N 120.353917°E
崙背鄉(臺灣話:Lūn-puè-hiong,詔安客家话:Lun bue^ hiongˇ)位於臺灣雲林縣西北部,北隔濁水溪與彰化縣大城鄉相望,西接麥寮鄉,東臨二崙鄉,南隔新虎尾溪與虎尾鎮、土庫鎮、褒忠鄉相鄰,為重要的酪農專區,鄉內亦出產大量洋香瓜。且因地處交通要衝[7],早年[8]為雲林縣西部商業中心,腹地有崙背、麥寮、二崙、褒忠等四地,有「小上海」之稱[9]。後因交通環境改變[10]、人口外移,商業機能降低。[11][12]
崙背鄉 Lunbei Township 舊稱:Vasikan[1]、蔴芝乾/北社[2]、麻芝乾、麻芝干、 貓兒幹、貓兒乾、舊社、舊厝、舊庄; Dowalee[3]/孩沙里社、崙前;崙背莊[4]、崙背街[5]、崙背庄[6] | |
---|---|
鄉 | |
![]() | |
坐标:23°48′N 120°18′E / 23.8°N 120.3°E | |
國家 | ![]() |
省 | 臺灣省(已虛級化) |
上級區劃 | 雲林縣 |
下級區劃 | 14村240鄰 |
政府 | |
• 行政机构 | 崙背鄉公所 (立法機關:崙背鄉民代表會) |
• 鄉長 | 李泓儀(崙背鄉鄉長列表) |
面积 | |
• 总计 | 58.4840 平方公里(22.5808 平方英里) |
海拔 | 11 公尺(36 英尺) |
人口(2023年10月)(8,677戶) | |
• 總計 | 22,891人 |
• 排名 | 11 |
• 密度 | 391人/平方公里(1,014人/平方英里) |
时区 | 國家標準時間(UTC+08:00) |
郵遞區號 | 637 |
戶政資料代碼 | 10009120 |
毗鄰 | 二崙鄉、麥寮鄉、褒忠鄉、土庫鎮、虎尾鎮;彰化縣大城鄉 |
網站 | https://lunbei.yunlin.gov.tw/ |
該鄉為雲林境內唯一的客家重點發展地區,詔安客家族群約佔4成的人口,主要居住在東半部。地方通行語為臺語偏泉腔及台灣客家語詔安腔[13]。
歷史 编辑
清康熙六十年(西元一七二一年)時,今日「二崙」、「崙背」一帶成立堡,命名為「布嶼稟堡」,附近一帶原屬平埔族貓兒干社,即昔稱「南社」的所在地,該族慣稱此地為「布嶼稟」,直到清乾隆年間,省略「稟」字,而將此地簡稱為「布嶼堡」,清乾隆二十九年(西元一七六四年)出版的議台灣府志一續修一書,就出現有「布嶼大庄」的地名,相當於今日行政區域的崙背鄉舊庄村。
日據大正九年(1920年)在臺灣實施「州郡街庄制」,設崙背庄,隸屬台南州虎尾郡,中華民國34年(1945)台灣省光復後分設崙背鄉和麥寮鄉。
崙背鄉境內的港尾,屬於西螺七嵌之一,崙背鄉的東半部居住了許多詔安客家人。街區亦有詔安客家文化館。
崙背之名的由來,是由於今崙背市區位於從前一沙崙之背,故名,市區南面有崙前村,現崙前崙背界線已模糊。
人口 编辑
年份 | 人口 | ±% |
---|---|---|
1981 | 32,318 | — |
1986 | 31,969 | −1.1% |
1991 | 30,206 | −5.5% |
1996 | 29,948 | −0.9% |
2001 | 29,332 | −2.1% |
2006 | 28,348 | −3.4% |
2011 | 26,879 | −5.2% |
2016 | 25,083 | −6.7% |
2021 | 23,584 | −6.0% |
來源:內政部統計月報-各鄉鎮市區人口數. 內政部.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10-26). |
根據雲林縣西螺戶政事務所統計,2022年底崙背鄉戶數約8.7千戶,人口約2.3萬人,鄉內人口最多與最少的村分別是南陽村與枋南村,2022年底兩村人口分別為2,740人與809人[14]。
由于已知的技术原因,图表暂时不可用。带来不便,我们深表歉意。 |
政治 编辑
歷任首長 编辑
任次 | 姓名 | 備註 |
---|---|---|
1 | 廖清連 | |
2 | 吳明通 | |
3 | 吳明通 | |
4 | 李來枝 | |
5 | 李來枝 | |
6 | 林風獅 | |
7 | 李來枝 | |
8 | 廖文得 | |
9 | 溫同 | |
10 | 林明和 | |
11 | 林明和 | |
12 | 李合同 | |
13 | 李合同 | |
14 | 李慶隆 | |
15 | 李泓儀 | |
16 | 李永茂 | |
17 | 李永茂 | |
18 | 李泓儀 | |
19 | 李泓儀 | 現任 |
鄉政組織 编辑
崙背鄉公所是崙背鄉最高層級的地方行政機關,在中華民國政府架構中為鄉自治的行政機關,同時負責執行縣政府及中央機關委辦事項,崙背鄉的自治監督機關為雲林縣政府。鄉長由全體鄉民直接選舉產生,任期為四年,可連選連任一次。崙背鄉公所並置鄉政會議,為鄉政最高決策機構,在鄉長之下,設有5課4室等9個內部單位及5個附屬機關[16]。
崙背鄉民代表會是崙背鄉的最高民意機關,代表崙背鄉全體鄉民立法和監察鄉政。鄉民代表由公民直選選出,任期為四年,可連選連任。崙背鄉民代表會共有11位鄉民代表,分別為第一選區3席鄉民代表、第二選區3席鄉民代表、第三選區2席鄉民代表、第四選區3席鄉民代表,主席、副主席由11位鄉民代表互選產生[17]。
行政區 编辑
舊稱貓兒干,是平埔族的名稱,豐榮國小校區。位於本鄉西北,東臨舊庄村。南面為大有村。是各村中人口與面積最大者。包括豐榮及其附屬聚落。
陽明國小位在此村。位於本鄉東北。包括水尾、頂街子、下街子、田底等聚落。西臨舊庄村。主要族群為鍾姓的詔安客家人。每年都會舉辦特殊的「著年(台語)」活動,以12年為單位輪值向西螺媽祖進香。[18]
陽明國小校區。位於本鄉東北。南接西榮村。西北則為水尾村。包括枋南(崩溝寮)和新庄。主要族群為鍾姓的詔安客家人。
大有國小所在地。位於本鄉西南。包括大有等聚落。主要族群為閩南人。
位於本鄉中央偏南。包括五塊厝等聚落。主要族群為許姓、林姓的閩南人。
位於本鄉南面。包括阿勸、塩園、下店子、中厝。主要族群為閩南人。
中和國小校區。位於本鄉中央偏北。包括舊庄、頂厝、下竹圍(竹茂)等聚落,主要族群為閩南人。
中和國小校區。位於本鄉中央偏北。在舊庄村的北面,中和國小位於此處,主要族群為閩南人。
東興國小校區。位於本鄉東南。主要族群為張廖的詔安客家人,因此也是西螺七崁的其中一崁(土庫鎮新庄以前就在此崁內,後來退出)。羅厝、崙前、港尾三個緊鄰崙背市區的村同為民代表會的第二選區。
位於本鄉東南。即崙背市區之南,舊時在崙背國中一帶有一沙崙,故南面為崙前,北面為崙背。隨市街發展,沙崙已消失,崙背和崙前的界線也逐漸消失。
東興國小所在地。位於本鄉東南。東南以東興國小為界港尾村相鄰,與台19縣道、156縣道、154甲、皆經過此處,為交通重地,主要族群為李姓的詔安客家人。崙背鄉內最大、也是唯一的大型觀光牧場千巧谷牛樂園即在此處。
崙背市區三村之一,位居市區西北,崙背國小校區。除市區外,此村也包含市區西北的一大塊田地區域,主要族群為李姓的詔安客家人和閩南人。
崙背市區三村之一,位居市區東,崙背國小校區。鄉公所和許多設施的所在地。主要族群為李姓的詔安客家人和閩南人。
崙背市區三村之一,位居市區南,崙背國小校區。主要族群為李姓的詔安客家人和閩南人。崙背國小、崙背國中皆位於此村。因為較晚發展,市街呈格子狀。
經濟 编辑
農業 编辑
工業 编辑
金融機構 编辑
文化 编辑
信仰 编辑
- 崙背教會,舊名崩溝寮教會,位於崙背市區西側,為崙背鄉之基督信仰中心,由西螺教會分設,設立至今已有122年歷史,為雲林少數百年教會之一。
-
崙背教會禮拜堂,位於大同路上
語言 编辑
崙背西半部和中央地區講臺語,東半部講詔安客語。其中客語分佈以枋南村、港尾村等地最為集中[21][22],但仍以家庭使用為主,且日漸式微,公眾場合仍以臺語、國語為共同語。此外,崙背國小的鄉土語言課程是低年級教客語、高年級教臺語。
節慶 编辑
教育 编辑
國民中學 编辑
國民小學 编辑
- 雲林縣崙背鄉崙背國民小學:位於南陽村
- 雲林縣崙背鄉中和國民小學:位於草湖村
- 雲林縣崙背鄉陽明國民小學:位於水尾村
- 雲林縣崙背鄉大有國民小學:位於大有村
- 雲林縣崙背鄉東興國民小學:位於羅厝村
- 雲林縣崙背鄉豐榮國民小學:位於豐榮村
幼稚園 编辑
- 崙背鄉立托兒所
- 崙背國小附設幼兒園
交通 编辑
高速鐵路 编辑
公路 编辑
- ,台19線,大同路。往北可前往油車,舊台19為今南昌路、南光路。
- ,縣道154號,由豐榮至新庄一帶。東可到橋頭,西可到油車
- ,縣道154甲線,由崙背圓環起。為正義路。可前往二崙等地。
- ,縣道156號,中山路。經崙背市區、塩園、五塊厝、大有等地,東可到麥寮、六輕。
- 麥寮斗六聯外快速道路
公車資訊 编辑
旅遊 编辑
美食 编辑
- 千巧谷烘焙工場
- 阿火肉圓
- 曾記屋
- 蜜茶站
- 九天茶
特產 编辑
相關條目 编辑
參考資料 编辑
- ^ 熱蘭遮城日誌-1637年Vasikan
- ^ 臺灣府志-1685年北社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 熱蘭遮城日誌-1639年Dowalee
- ^ 奉天宮沿革誌-1797年崙背莊 [2022-07-20]
- ^ 臺灣全圖-1899年崙背(小街) [2022-07-20]
- ^ 臺灣堡圖-1920年崙背庄 [2022-07-20]
- ^ 追根究柢探地名 崙背鄉(1967年)臺19線開闢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教育部教育雲 1999-01
- ^ 追根究柢探地名 崙背鄉(1967~1978年)繁榮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教育部教育雲 1999-01
- ^ 追根究柢探地名 崙背鄉酒家茶藝館(6間)稱為小上海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教育部教育雲 1999-01
- ^ 幸福雲林電子報 (1978年後國1)臺78臺61線(陸續)通車[永久失效連結] 雲林縣政府 2014-08-29
- ^ 偏鄉數位應用推動計畫 崙背簡介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教育部資訊及科技教育司 2016-06-12
- ^ 施添福. 《臺灣地名辭書 卷九雲林縣》. 南投市: 國史館臺灣文獻館. 2002: 628. ISBN 9570115300.
- ^ 客家基本法修定 客家人逾1/3列通行語[1]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原視 2017-10-19.
- ^ 人口統計-村里鄰人口數. 雲林縣西螺戶政事務所. [2022-10-2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10-23) (中文(臺灣)).
- ^ 各鄉鎮市區人口數 (XLS). 內政部統計月報. 2020-02-10 [2021-11-2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11-25) (中文(臺灣)).
- ^ 公所簡介-業務執掌. 雲林縣崙背鄉公所. [2021-09-2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6-12) (中文(臺灣)).
- ^ 鄉民代表會-代表會名冊. 雲林縣崙背鄉公所. [2021-09-2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6-12) (中文(臺灣)).
- ^ 存档副本. [2020-07-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7-16).
- ^ 丁副縣長率隊北上前瞻公聽會 爭取100億以上城鄉建設經費. [2017-05-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5-02).
- ^ 虎尾園區周邊地區整體發展規劃構想圖. [2017-05-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10-06).
- ^ 2007蔡素娟等「崙背鄉客家話的地理分佈」收於《第五屆數位地球國際研討會論文集》
- ^ 2012黃菊芳等「台灣雲林縣崙背鄉客家話分佈微觀」收入鄭錦泉(2012)《語言時空變異微觀》
- ^ 掌中崙背,廖淑玲,雲林縣政府文化局出版,民94
外部連結 编辑
維基導遊上的相關旅行指南:崙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