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文革时期群众组织列表

(重定向自工造总司

武汉文化大革命时期主要群众组织如下:[1]

教育部门 编辑

  • 一司:“武汉大专院校红卫兵司令部”,1966年9月12日成立。1966年8月下旬武汉地区出现以高干子弟为核心的“红五类”红卫兵组织,其“破四旧”行动受到省市委和各级政府的支持。9月中旬,武汉地区大专院校红卫兵总部、中等学校红卫兵总部分别成立,成为保省市委、对抗造反派的主要力量。1967年元月自行解散,3月在武汉军区扶植下恢复活动,5月参加“百万雄师”。“红卫兵”是三个字,武汉造反群众蔑称“红卫兵”为“三字兵”。七·二〇事件后随“百万雄师”解散而自行解散。
  • 钢二司:“毛泽东思想红卫兵武汉地区革命造反司令部”,俗称“二司”,后称“钢二司”。1966年10月26日成立,包括武汉地区200多所大、中学校的学生和部分教职工,人数13万人。领导人:杨道远(武汉测绘学院)、周红星、丁家显(武汉水利电力学院)、方保林(武汉机械学院)等,后与“钢工总”结成联盟。
  • 新华工:或称“红司”,全称“毛泽东思想红卫兵红色造反司令部(新华工)”,1967年1月21日由华中工学院各造反派组织联合成立,主体“毛泽东思想红卫兵新华工总部”成立于1966年9月27日。后于1967年8月4日成立“新华工革命委员会”,领导人张立国、聂年生、郭保安等。本部一万多人,中学部一万多人。与新湖大新华农并称“三新”。
  • 新湖大:“新湖大革命造反临时委员会”,1966年12月22日由湖北大学(现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五个群众组织联合建立。主要成员是湖北大学师生,还有市内部分中学师生,共1.2万余人。领导人龙铭鑫、彭勋、梅子惠、张维荣、谢邦柱等。
  • 新华农:“毛泽东思想红卫兵新华农东方红总部”,1966年10月17日由“华中农学院炮声隆兵团”等“造反战斗队”联合而成。领导人高玉泽、魏梅森等。成员主要为华中农学院师生员工,还有部分中学及华农分院的学生,共2.7万人。
  • 三司:又称“红三司”,全名“东方红红卫兵武汉地区司令部”,1966年11月14日成立,成立时是介于保守派和造反派之间的温和派,在文革进程中与“三钢”、“三新”等走向对立,后分化出“三司革联”。因公开支持七·二〇事件而在事件后自动解散。
  • 三司革联:“武汉地区红卫兵第三司令部革命造反联合委员会”,分化自“三司”,1967年4月18日成立,与“三钢”“三新”等联盟。共计2万多人。负责人:谢华之(武汉大学)、 雪湘明(武汉师范学院)、徐筱芳(武汉医学院)。
  • 中学红联:“武汉地区中等学校红色造反联络站”,成立于1967年4月24日,1967年8月30日更名为“武汉地区中专学校红色造反联合指挥部”,包括武汉20多所中学学生,共有1.5万人,以武汉一中、东湖中学为主体。负责人:史灼华(东湖中学)、陈文汉(武汉一中)等。

工业部门 编辑

  • 钢工总:“毛泽东思想战斗队武汉地区工人总部”,简称“工人总部”或“工总”,后称“钢工总”,武汉地区最大、最早的工人造反组织,与“钢二司”、“钢九·一三”并称“三钢”。1966年11月10日成立,1967年3月被武汉军区强行解散,各级主要负责人被抓捕,4、5月间重新树旗。领导人朱鸿霞、胡厚民、夏邦银等。成员大都是产业工人,据说人数最多时有70多万。
  • 钢九·一三:“毛泽东思想九·一三战斗兵团”(为纪念毛泽东1957年9月13日视察武钢而取名),简称“九·一三兵团”,后称“钢九·一三”。原为工总武钢分部,1966年12月12日成立(分裂)。以武汉钢铁厂工人为主,共10多万人。领导人杨玉珍、白玉柱、李湘玉、邓金福、但功荣等。
  • 工造总司:原名“毛泽东思想红色造反者武汉地区工人革命造反总司令部”,简称“工造”,上海一月风暴后,改名为“武汉地区工人革命造反总司令部”,遂有“工造总司”之称。1966年12月8日成立,成员大都是轻工业系统的工人,共13万人。在七·二〇事件后的武汉造反派分裂中,工造总司属于“新派”。一号勤务员吴焱金,领导人殷德才、作战部长兼组织部长吴春泉、宣传部长彭祖龙等。武汉市革命委员会成立时,吴焱金任副主任。
  • 联合会:“武汉地区革命职工联合总会”,1966年12月11日在武汉体育馆正式成立。曾与“工总”等“造反派”组织激烈对抗,最终在1967年2月解体为四十多个群众组织。主要领导人马学礼(武汉重型机床厂老劳模),该组织推选出十常委:马学礼、杨庭峰、崔景德、张立华、何其华、冯正湖、张良久、周德明、张用久,汪大榜。
  • 百万雄师:“武汉地区无产阶级革命派百万雄师联络站”,1967年5月16日成立,是“联合会”的后继者。由“红武兵”等50多个组织联合成立,号称全部成员122万人,武汉军区声称,“百万雄师”包括武汉地区85%以上的中国共产党员。曾与“工造总司”、“三钢”、“三新”等大规模流血武斗,在“七·二〇事件”中参与捉拿中央文革小组成员王力。七·二〇事件平反后,“百万雄师”的参与者恢复了名誉。
  • 新一冶:“新一冶无产阶级革命代表大会”,“一冶革命造反司令部”、“一冶革命造反司令部野战兵团” 等14个组织联合而成,主要成员是第一冶金建设公司工人,人数1万多。成立于1967年3月底。一号勤务员为曹承义。
  • 赤总工二司:“毛泽东思想赤卫军武汉地区红色造反者革命阵线总会”,成员基本是湖北省各专县和武汉市的合同工、临时工、轮换工、外包工、民办工厂工人等,其社会身份低于国营、集体企业工人。武汉地区达20多万人。

党政机关 编辑

  • 省直红司:全名“毛泽东思想湖北省直红司”,1966年12月下旬,湖北省委的一些干部在批判“黑省委的资产阶级反动路线”时秘密串连,于1967年元月成立“省革命造反司令部”。4月5日召开“省直红司筹备会”,6月1日正式成立“毛泽东思想湖北省直红司”。成员是省直机关干部及职工,共1.2万余人。主要负责人:郑军(团省委干部)。
  • 革干联:全名“武汉市革命干部联络站”,是支持造反派的干部组织,1967年5月成立。
  • 市机关红司:全名“市直机关红色造反司令部”,1967年8月,由武汉市委机关人民勤务员总部、市人委机关联司、市工青妇机关红尖兵等市直机关造反派组织联合组成。一号勤务员魏绳武,二号勤务员郑峰。
  • 长办联司:“毛泽东思想革命阵线长江流域规划办公室联合司令部”。1966年12月26日在长江流域规划办公室,以“长办捍卫毛泽东思想革命阵线”为主,联合其他十多个造反派组织组建。一号勤务员顾建棠。
  • 交通联司:“毛泽东思想新湖北交通联合司令部”,1967年1月17日,省交通厅的几个造反组织联合夺了交通厅的权。8月,他们与“钢工总”头头联系,要求集体加入“钢工总”,未成。8月10日,省交通厅9个造反组织联合成立交通联司,下属7个司令部。共1.7万多人,主要是交通厅的机关干部及所属公司、工厂、局的职工。一号勤务员傅廉。
  • 公安联司:“毛泽东思想公安联司武汉总部”。武汉公安机关的造反派组织。一号勤务员田学勤。
  • 武汉公检法:武汉公安、政法系统的保守组织,1967年5月成立“武汉公安系统联络站”,6月发展为“武汉公检法联络站”。领导人李树春、汪士奇等。

其他 编辑

  • 红医兵:全名“毛泽东思想红医兵革命造反司令部”,1966年12月成立,其成员是市属医院的医生、护士及职工,共计4000多人。在两大派武斗时,他们积极抢救受伤的造反派伤员。

参考资料 编辑

  1. ^ 源清. “文革”时期武汉地区有影响的群众组织. 湖北文史. 2006, (1): 134-144. 
  • 徐海亮,《东湖风云录——武汉文革的群众记忆》,香港银河出版社,2005年。
  • 徐海亮,《武汉“七二〇”事件实录》,中国文化传播出版社,2017年,ISBN 978-988-1970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