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黎大師賽
巴黎大師賽(法语:Tournoi de tennis de Paris,英语:Paris Masters),目前由赞助商冠名为「勞力士巴黎大師賽」(Rolex Paris Masters),是每年在法國巴黎楠泰尔拉德芳斯體育館(2025年起)舉辦的男子职业網球ATP1000大師賽,通常是賽季最後一站大師賽。
巴黎大師賽 Paris Masters | |
---|---|
ATP巡回赛 | |
賽會 | Rolex Paris Masters |
巡迴賽 | ATP巡回赛 |
創立 | 1969年 |
地點 | ![]() |
場館 | 皮埃爾·德·顧拜旦體育場 (1969–1982) 雅高體育館 (1986–2024) 拉德芳斯體育館 (2025–) |
類別 | ATP1000大师赛 |
地面 | 室內地毯球场 (1969–1970, 1986–2006) 室內硬地球场 (1972–1982, 2007–) |
籤表 | 56單打 / 24雙打 |
獎金 | €5,950,575 |
網站 | RolexParisMasters.com |
應屆冠軍 (2024) | |
單打 | ![]() |
雙打 | ![]() ![]() |
本赛事由法国露天场地锦标赛演变而来。從1969年創立到1982年都在皮埃爾·德·顧拜旦體育場举行,[1]1986至2024年則在贝尔西雅高體育館。1989年後升级为大奖赛网球巡回赛超级系列赛之一。2003至2016年冠名為「法國巴黎銀行大師賽」(BNP Paribas Masters),又称「巴黎公开赛」(Paris Open)或「巴黎室内赛」(Paris Indoor)。
自2009年以来,是唯一在室内举行的大师赛,之前另有斯圖加特(1990–2001)和馬德里(2002–2008)。在2007年改為硬地球場前,曾是著名的室內地毯網球賽事,也是速度快、鼓励球員大胆进攻的场地;但2011年之後,有跟進多数巡回赛场地放缓的趋势。[2]
到目前为止,諾瓦克·喬科維奇是唯一一位在巴黎成功卫冕的單打球员(2013至2015年);雙打球員則有雅克·艾里廷和保羅·哈休斯(1996和1997年)、罗翰·波柏纳(2011和2012年)以及布赖恩兄弟(鲍勃和迈克·布赖恩,2013和2014年)。
歷屆決賽
编辑單打
编辑年份 | 冠军 | 亚军 | 比分 |
---|---|---|---|
2024 | 亞歷山大·茲韋列夫 | 于戈·安貝爾 | 6–2, 6–2 |
2023 | 诺瓦克·德约科维奇 (7) | 格里戈尔·季米特洛夫 | 6–4, 6–3 |
2022 | 霍尔格·鲁内 | 诺瓦克·德约科维奇 (2) | 6-3, 3-6, 7-5 |
2021 | 諾瓦克·喬科維奇 (6) | 丹尼爾·梅德韋傑夫 | 4–6, 6–3, 6–3 |
2020 | 丹尼爾·梅德韋傑夫 | 亞歷山大·茲維列夫 | 5–7, 6–4, 6–1 |
2019 | 諾瓦克·喬科維奇 (5) | 丹尼斯·沙波瓦洛夫 | 6–3, 6–4 |
2018 | 卡倫·哈查諾夫 | 諾瓦克·喬科維奇 | 7–5, 6–4 |
2017 | 傑克·索克 | 菲利普·克拉伊諾維奇 | 5–7, 6–4, 6–1 |
2016 | 安迪·穆雷 | 約翰·伊斯內爾 | 6–3, 6–7(4-7) ,6-4 |
2015 | 諾瓦克·喬科維奇 (4) | 安迪·穆雷 | 6–2, 6–4 |
2014 | 諾瓦克·喬科維奇 (3) | 米洛斯·拉奥尼奇 | 6–2, 6–3 |
2013 | 諾瓦克·喬科維奇 (2) | 大卫·费雷尔 | 7–5, 7–5 |
2012 | 大卫·费雷尔 | 杰西·扬诺维茨 | 6–4, 6–3 |
2011 | 罗杰·费德勒 | 若-威爾弗里德·特松加 | 6–1, 7–6(7–3) |
2010 | 羅賓·索德林 | 加埃爾·蒙菲爾斯 | 6–1, 7–6(7–1) |
2009 | 諾瓦克·喬科維奇 | 加埃爾·蒙菲爾斯 | 6–2, 5–7, 7–6(7–3) |
2008 | 若-威爾弗里德·特松加 | 大卫·纳尔班迪安 | 6–3, 4–6, 6–4 |
2007 | 大卫·纳尔班迪安 | 拉斐爾·納達爾 | 6–4, 6–0 |
2006 | 尼古莱·达维登科 | 多米尼克·赫巴蒂 | 6–1, 6–2, 6–2 |
2005 | 托馬什·貝爾迪赫 | 伊万·柳比契奇 | 6–3, 6–4, 3–6, 4–6, 6–4 |
2004 | 马拉特·萨芬 (3) | 拉德克·斯泰潘內克 | 6–3, 7–6(7–5), 6–3 |
2003 | 提姆·韓曼 | 安德烈·帕維爾 | 6–2, 7–6(8–6), 7–6(7–2) |
2002 | 马拉特·萨芬 (2) | 莱顿·休伊特 | 7–6(7–4), 6–0, 6–4 |
2001 | 塞巴斯蒂安·格罗斯让 | 耶夫格尼·卡费尔尼科夫 | 7–6(7–3), 6–1, 6–7(5–7), 6–4 |
2000 | 马拉特·萨芬 | 馬克·菲利浦西斯 | 3–6, 7–6(9–7), 6–4, 3–6, 7–6(10–8) |
1999 | 安德烈·阿加西 (2) | 马拉特·萨芬 | 7–6(1), 6–2, 4–6, 6–4 |
1998 | 格雷格·鲁塞德斯基 | 皮特·森柏斯 | 6–4, 7–6(4), 6–3 |
1997 | 皮特·森柏斯 (2) | 約納斯·比約克曼 | 6–3, 4–6, 6–3, 6–1 |
1996 | 托馬斯·恩奎斯特 | 耶夫格尼·卡费尔尼科夫 | 6–2, 6–4, 7–5 |
1995 | 皮特·森柏斯 | 鲍里斯·贝克尔 | 7–6(5), 6–4, 6–4 |
1994 | 安德烈·阿加西 | 马克·罗塞特 | 6–3, 6–3, 4–6, 7–5 |
1993 | 戈蘭·伊雲尼斯域 | 安德烈·梅德維傑夫 | 6–4, 6–2, 7–6(2) |
1992 | 鲍里斯·贝克尔 (3) | 居伊·福尔热 | 7–6(3), 6–3, 3–6, 6–3 |
1991 | 居伊·福尔热 | 皮特·森柏斯 | 7–6(9), 4–6, 5–7, 6–4, 6–4 |
1990 | 斯特凡·埃德贝里 | 鲍里斯·贝克尔 | 3–3, retired |
1989 | 鲍里斯·贝克尔 (2) | 斯特凡·埃德贝里 | 6–4, 6–3, 6–3 |
1988 | Amos Mansdorf | 布拉德·吉尔伯特 | 6–3, 6–2, 6–3 |
1987 | 提姆·馬約特 | 布拉德·吉尔伯特 | 2–6, 6–3, 7–5, 6–7, 6–3 |
1986 | 鲍里斯·贝克尔 | 塞尔希奥·卡萨尔 | 6–4, 6–3, 7–6 |
1985 | 未舉行 | ||
1984 | |||
1983 | |||
1982 | 沃伊切赫·菲巴克 | Bill Scanlon | 6–2, 6–2, 6–2 |
1981 | Mark Vines | Pascal Portes | 6–2, 6–4, 6–3 |
1980 | 布赖恩·戈特弗里德 (2) | 阿德里亚诺·帕纳塔 | 4–6, 6–3, 6–1, 7–6 |
1979 | 哈罗德·所罗门 | Corrado Barazzutti | 6–3, 2–6, 6–3, 6–4 |
1978 | 鲍勃·卢茨 | Tom Gullikson | 6–2, 6–2, 7–6 |
1977 | Corrado Barazzutti | 布赖恩·戈特弗里德 | 7–6, 7–6, 6–7, 3–6, 6–4 |
1976 | Eddie Dibbs | 海梅·菲略尔 | 5–7, 6–4, 6–4, 7–6 |
1975 | 湯姆·歐凱爾 (2) | 亚瑟·阿什 | 6–3, 2–6, 6–3, 3–6, 6–4 |
1974 | 布赖恩·戈特弗里德 | Eddie Dibbs | 6–3, 5–7, 8–6, 6–0 |
1973 | 伊利耶·納斯塔塞 | 斯坦·史密斯 | 4–6, 6–1, 3–6, 6–0, 6–2 |
1972 | 斯坦·史密斯 | 安德烈斯·希梅諾 | 6–2, 6–2, 7–5 |
1971 | 未舉行 | ||
1970 | 亚瑟·阿什 | 马蒂·里森 | 7–6, 6–4, 6–3, 6–2, 7–5 |
1969 | 湯姆·歐凱爾 | Butch Buchholz | 8–6, 6–2, 6–1 |
1968 | 鲍勃·卡迈克尔 | Pierre Darmon | 6–3, 8–6, 12–10 |
雙打
编辑年份 | 冠军 | 亚军 | 比分 |
---|---|---|---|
2024 | 衛斯理·庫爾霍夫 (2) 尼克拉·梅克蒂奇 |
勞埃德·格拉斯普爾 亞當·帕拉塞卡 |
3–6, 6–3, [10–5] |
2023 | 圣地亚哥·冈萨雷斯 爱德华·罗歇-瓦瑟兰 |
罗翰·波柏纳 马修·伊布登 |
6–2, 5–7, [10–7] |
2022 | 卫斯理·库尔霍夫 尼尔·斯库普斯基 |
伊万·多迪格 (2) 奥斯汀·克拉吉塞克 |
7-6(8-6), 6-4 |
2021 | 提姆·普特兹 迈克尔·维纳斯 |
皮埃尔-于格·埃贝尔 (3) 尼古拉·馬俞 (4) |
6–3, 6–7(4–7), [11–9] |
2020 | 费利克斯·奥热-阿利亚西姆 胡贝特·胡尔卡奇 |
马特·帕维奇 布鲁诺·苏雷斯 |
6–7(3–7), 7–6(9–7), [10–2] |
2019 | 卡倫·哈查諾夫 安德烈·魯布列夫 |
皮埃尔-于格·埃贝尔 (2) 尼古拉·馬俞 (3) |
6-1, 6–4 |
2018 | 馬塞爾·格拉諾勒斯 拉傑夫·拉姆 |
让-朱利安·罗耶尔 霍里亞·特卡烏 |
6–4, 6–4 |
2017 | 盧卡斯·古博特 馬塞洛·梅洛 (2) |
伊万·多迪格 馬塞爾·格拉諾勒斯 (2) |
7–6(7–3), 3–6, [10–6] |
2016 | 亨利·孔蒂寧 約翰·皮爾斯 |
皮埃尔-于格·埃贝尔 尼古拉·馬俞 (2) |
6–4, 3–6, [10–6] |
2015 | 伊万·多迪格 馬塞洛·梅洛 |
瓦謝克·波斯皮西爾 傑克·索克 |
2–6, 6–3, [10–5] |
2014 | 鲍勃·布赖恩 (4) 迈克·布赖恩 (4) |
馬辛·麥考斯基 于爾根·梅爾策 |
7–6(7–5), 5–7, [10–6] |
2013 | 鲍勃·布赖恩 (3) 迈克·布赖恩 (3) |
亞歷山大·皮亞 布魯諾·蘇雷斯 |
6–3, 6–3 |
2012 | 馬赫什·布帕蒂 (3) 羅翰·波柏納 (2) |
阿薩姆-烏爾-哈克·奎雷西 讓-儒利安·路查 |
7–66, 6–3 |
2011 | 羅翰·波柏納 阿薩姆-烏爾-哈克·奎雷西 |
儒利安·貝內托 尼古拉·馬俞 |
6–2, 6–4 |
2010 | 马赫什·布帕蒂 (2) 马克斯·米尔内 (2) |
马克·诺尔斯 安迪·拉姆 |
7–5, 7–5 |
2009 | 丹尼尔·内斯特 内纳德·齐莫尼奇 |
馬塞爾·格拉諾勒斯 托米·羅布雷多 |
6–3, 6–4 |
2008 | 約納斯·比約克曼 (2) 凱文·烏利耶特 |
傑夫·庫切 衛斯理·穆迪 |
6–2, 6–2 |
2007 | 鲍勃·布赖恩 (2) 迈克·布赖恩 (2) |
丹尼尔·内斯特 (3) 内纳德·齐莫尼奇 (2) |
6–3, 7–6(7–3) |
2006 | 阿诺·克莱芒 米夏埃尔·洛德拉 |
法布里斯·桑托羅 内纳德·齐莫尼奇 |
7–6(7–4), 6–2 |
2005 | 鲍勃·布赖恩 迈克·布赖恩 |
马克·诺尔斯 丹尼尔·内斯特 (2) |
6–4, 6–7(7–3), 6–4 |
2004 | 約納斯·比約克曼 托德·伍德布里奇 |
韋恩·布萊克 凱文·烏利耶特 |
6–3, 6–4 |
2003 | 韋恩·亞瑟斯 保罗·汉利 |
米夏埃尔·洛德拉 法布里斯·桑托羅 |
6–3, 1–6, 6–3 |
2002 | 尼古拉斯·艾斯庫德 法布里斯·桑托羅 |
古斯塔沃·库尔滕 塞德里克·皮奥林 |
6–3, 6–3 |
2001 | 埃利斯·费雷拉 里克·利奇 |
马赫什·布帕蒂 利安德·帕斯 |
5–7, 7–6(7–2), 6–4 |
2000 | Nicklas Kulti 马克斯·米尔内 |
保羅·哈休斯 (3) 丹尼尔·内斯特 |
7–6(8–6), 7–5 |
1999 | 塞巴斯蒂安·拉罗 亚历克斯·奥布赖恩 |
保羅·哈休斯 (2) 贾里德·帕尔默 |
6–1, 6–3 |
1998 | 马赫什·布帕蒂 利安德·帕斯 |
雅克·艾里廷 保羅·哈休斯 |
7–6, 7–6 |
1997 | 雅克·艾里廷 (3) 保羅·哈休斯 (3) |
里克·利奇 (2) 乔纳森·斯塔克 |
6–2, 6–4 |
1996 | 雅克·艾里廷 (2) 保羅·哈休斯 (2) |
耶夫格尼·卡费尔尼科夫 達尼埃爾·瓦采克 |
6–2, 6–4 |
1995 | 格兰特·康奈尔 帕特里克·加尔布雷思 |
吉姆·格拉布 托德·馬丁 |
6–3, 7–6 |
1994 | 雅克·艾里廷 保羅·哈休斯 |
拜伦·布莱克 乔纳森·斯塔克 |
6–4, 6–3 |
1993 | 拜伦·布莱克 乔纳森·斯塔克 |
Tom Nijssen 西羅·薩克 |
7–6, 6–4 |
1992 | 約翰·麥肯羅 (2) 帕特里克·麦肯罗 |
帕特里克·加尔布雷思 Danie Visser |
7–6, 6–3 |
1991 | 約翰·菲茨傑拉德 (3) 安德斯·耶吕德 (2) |
凯利·琼斯 里克·利奇 |
7–6, 6–4 |
1990 | 斯科特·戴维斯 戴维·佩特 |
达伦·卡希尔 马克·克拉茨曼 |
7–6, 7–6 |
1989 | 約翰·菲茨傑拉德 (2) 安德斯·耶吕德 |
雅各布·赫拉塞克 Eric Winogradsky |
7–6, 6–4 |
1988 | 保羅·安納干尼 約翰·菲茨傑拉德 |
吉姆·格拉布 Christo van Rensburg |
6–2, 6–2 |
1987 | 雅各布·赫拉塞克 Claudio Mezzadri |
斯科特·戴维斯 戴维·佩特 |
7–6, 6–2 |
1986 | 彼得·弗莱明 約翰·麥肯羅 |
Mansour Bahrami Diego Pérez |
6–3, 6–2 |
1985 | 未舉行 | ||
1984 | |||
1983 | |||
1982 | 布赖恩·戈特弗里德 (2) Bruce Manson (2) |
Jay Lapidus Richard Meyer |
6–4, 6–2 |
1981 | 伊利耶·納斯塔塞 雅尼克·诺阿 |
Andrew Jarrett Jonathan Smith |
6–4, 6–4 |
1980 | Paolo Bertolucci 阿德里亚诺·帕纳塔 |
布赖恩·戈特弗里德 (2) Raymond Moore |
6–4, 6–4 |
1979 | Jean-Louis Haillet Gilles Moretton |
约翰·劳埃德 Tony Lloyd |
7–6, 7–6 |
1978 | Bruce Manson Andrew Pattison |
伊翁·提里亞克 吉列爾莫·維拉斯 |
7–6, 6–2 |
1977 | 布赖恩·戈特弗里德 劳尔·拉米雷斯 |
Jeff Borowiak 罗杰·泰勒 |
6–2, 6–0 |
1976 | 湯姆·歐凱爾 马蒂·里森 |
弗雷德·麦克奈尔 舍伍德·斯图尔特 |
6–2, 6–2 |
1975 | 沃伊切赫·菲巴克 Karl Meiler |
伊利耶·納斯塔塞 湯姆·歐凱爾 (3) |
6–3, 9–8 |
1974 | Patrice Dominguez François Jauffret (2) |
布赖恩·戈特弗里德 劳尔·拉米雷斯 |
7–5, 6–4 |
1973 | Juan Gisbert 伊利耶·納斯塔塞 |
亚瑟·阿什 罗斯科·坦纳 |
6–3, 6–4 |
1972 | 皮埃尔·巴尔泰斯 François Jauffret |
安德烈斯·希梅諾 Juan Gisbert |
6–7, 6–2, 6–3 |
1971 | 未舉行 | ||
1970 | 潘乔·冈萨雷斯 肯·羅斯威爾 |
湯姆·奧克 (2) 马蒂·里森 (2) |
6–4, 7–6, 7–6 |
1969 | 約翰·紐康姆 托尼·罗奇 |
湯姆·奧克 马蒂·里森 |
10–8, 6–4, 6–2 |
紀錄
编辑單打
编辑- 最多冠軍
- 諾瓦克·喬科維奇 (7次) :2009、2013、2014、2015、2019、2021、2023
- 最多连续冠军
- 諾瓦克·喬科維奇 (3连冠) :2013、2014、2015
- 最多決賽
- 諾瓦克·喬科維奇 (9次):2009、2013、2014、2015、2018、2019、2021、2022、2023
- 奪得三次冠軍
- 奪得兩次冠軍
雙打
编辑- 最多冠軍
- — 不同搭擋
- 最多決賽
参考资料
编辑- ^ McManus, Jim. History of Tournaments: Professional Tennis Winners and Runner-ups. Pont Vedra Beach: MAC and Company Publishing. 2010: 101–104. ISBN 9781450728331.
- ^ Players debate court speed at Paris Masters. Tennis.com. 9 November 2011 [2022-11-0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7-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