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衡理論(英語:balance theory),或稱為P-O-X理論,人們在認知三元素中碰到不一致的情況時,會用自己覺得合理的藉口合理化自己的行為。由心理學家弗里茨·海德在1958年提出。[1]海德提出「平衡三角形」,把當事人(P)、與該事件物相關的人(O)、該事件物(X)之間的關係分別在點上繪成一個三角形,在三點之間的斜面加上贊成(+)與反對(-),則可以列出八種可能的情況,當斜面正負三者相乘為正,該當事人心理呈現平衡狀態;反之,若相乘為負,則該當事人心裡呈不平衡狀態,當不平衡狀態發生時,當事人為了要解決不平衡的狀態,必須將O或X其中之一,由正轉負或由負轉正,這即產生態度轉變。

參考文獻 编辑

  1. ^ Heider, Fritz (1958). The Psychology of Interpersonal Relations. John Wiley & So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