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鵬翮(1649年—1725年),運青寬宇四川遂寧縣(現屬重慶市潼南縣)人,祖籍湖北麻城清朝政治人物,進士出身。

張鵬翮

大清少保文華殿大學士兼吏部尚書
籍貫 四川遂寧縣
出生 1649年?月?日
四川鄰水縣[1]
逝世 1725年?月?日
墓葬 潼南縣小渡鎮月山村慶雲山西北面斜坡
親屬 曾祖、祖、父張烺、母、次子張懋齡
出身
  • 康熙八年己酉科四川鄉試舉人
  • 康熙九年庚戌科進士
著作
  • 張公奏議
  • 忠武志
  • 遂寧縣志
  • 使俄羅斯行程錄
  • 信陽子卓錄
  • 敦行錄
  • 河防志
  • 聖謨全書
  • 張文端集

生平 编辑

張鵬翮九岁能文。康熙八年(1669年)中舉人康熙九年庚戌科(1670年)會試中式第284名,殿試三甲一百二十二名進士。欽授內弘文院庶吉士[2]散館刑部主事。任礼部祠祭司郎中康熙十九年(1680年)出守苏州,歷官兖州知府江南学政,升任大理寺少卿康熙二十八年(1689年)扈驾南巡,擢拔為浙江巡抚,任內严惩耗黜贪墨。康熙三十七年(1698年)升两江总督,兩年後任河道總督康熙四十七年(1708年)官刑部尚书康熙五十二年(1713年)主持顺天乡试,升吏部尚书等要职,以清廉自持[3]康熙帝赞之:“天下廉吏,无出其右。”。

世宗即位之初,加太子太傅雍正元年(1723年)任文华殿大学士,仍兼吏部尚书。是年七月,前往河南查议冲决马营口工程。雍正三年(1725年)病逝,文端

家族 编辑

  • 高祖张尚威、曾祖张惠、祖张应礼在明代官怀远将军都司佥书。先祖为汉朝名臣张良,明初张万由湖北麻城迁至四川。
  • 妻:唐氏,晚年随少子張懋齡在山东孔氏衍聖公家居住,葬于山东。
  • 父母:張烺,康熙六十大寿入京觐见,康熙要求张烺回忆张献忠屠蜀情况,即《烬馀录》,張鵬翮的姻亲家尚书陈诜和学生王敬銘分别为其作传。配景氏,赠一品夫人,礼部尚书熊赐履为其撰墓志铭。
  • 叔:张灯,張烺九弟,过继给明成祖朱棣的帝师唐瑜家族为嗣,改名唐敬一,其后代有进士举人唐之骥、唐乐宇、唐宏宇、唐开陶、唐宏陶、唐赓陶、唐叔度、唐兆扶等。唐兆扶学生进士薛焕赵树吉,同族清初思想家唐甄(唐大陶)。
  • 兄弟姐妹:兄弟定远将军张鹏翼、宁国将军张鹏飞、康熙朝武进士云麾使张鹏翥娶妻总兵王应龙之女。姐妹张氏嫁蒋重光,乾隆壬辰進呈藏書百種,特賜內府書籍并御製七言詩褒獎。
  • 子:張懋誠,官至通政使、署工部右侍郎,雍正八年,張懋誠一女嫁山西布政使胡瀛之子,雍正九年一女嫁捐纳知州浙江画家沈铨;張懋齡娶孔子嫡系山東衍聖公孔毓圻女為妻。
  • 女:三人。一嫁一品江南提督王绍绪、一嫁孔子嫡系山東衍聖公孔毓圻之侄孔传钜、一嫁江南兴化县廪生后官至大同知府吴槃,吴敬梓从堂兄,官员吴国龙之孙吴雷焕的长子。
  • 孫:張勤望,官至山東登州知府、署登萊青海防兵備道。
  • 孫女:張懋誠女九人,一人嫁兖州府同知王涛之子王心榘;一嫁云贵总督蒋陈锡之孙蒋楠,即文华殿大学士户部尚书蒋廷锡之侄孙;一嫁和曹雪芹祖曹寅关系密切的两淮盐运使李陈常之子李宗信,即年羹尧亲信直隶总督李维钧之侄,而年羹尧差点与張懋誠成为亲戚,年羹尧一女曾与張懋誠妹夫孔传钜的兄弟孔传镛订婚,后因年羹尧犯事,山东孔氏退婚;張懋誠还有一女嫁湖广总督杨宗仁之孙杨盛芳,即陕甘总督东阁大学士杨应琚的堂兄,杨盛芳胞姐妹一人嫁诚亲王允祉之子弘暹,杨盛芳父杨文魁的兄弟杨文坤娶了高其倬纳兰容若长女那拉氏所出之女,后来張懋誠曾孙女张问筠嫁入高其位家族。
  • 曾孫:張顧鑒,官至雲南開化知府,娶汉军三等伯李国翰后裔李氏知县李松泰之女,李松泰为江南总督赵弘恩堂妹夫,赵弘恩父赵世纶胞兄河道总督赵世显和張鵬翮关系好。
  • 玄孫:張問陶為清代蜀中第一大詩人,尤其出名,與袁枚趙翼並稱性靈派三大家,原配太子太傅周煌孫女、左都御史周興岱之女,早亡;張問陶继妻女詩人林頎,字韻徵,號佩環,為福康安世仆四川布政使林儁次女。清代诗人张问安娶望族海宁陈氏陳慧殊,礼部尚书陈诜兄弟按察司副使陈谦的孙女、同知陈亿之女、名臣陈世倌的侄女,族内亦有重臣陈元龙。《桃花扇》作者孔尚任曾为陈慧殊祖父陈谦的幕僚。张问莱娶四川才女杨古雪(名继端)。
  • 玄孙女张问筠(亦张筠),张问陶胞妹,嫁总督高其位的曾孙世袭骑都尉佐领高扬曾(高其位-高趩-高瑛-高扬曾),高扬曾袭族内广东提督高瑹骑都尉职。张问端,张顾霖(张顾鉴弟)之女,张问陶堂姐,字淑徵,清代女诗人,著有《淑徵诗草》,船山为之序。张问端嫁江苏无锡南塘丁氏望族,广州知府丁尹志之子甘肃循化同知丁阆洲(号藕仙、耦仙),墓文由总督鄂山撰,张问端嗣子有曹娥场大使丁廷楷、甘肃平凉知县丁棻。同族后裔有民国丁福保、中将丁錦(女儿旅日华侨丁惟柔)。张问端和丁阆洲次女丁采芝,字芝润,清代女诗人,著有《芝润山房诗词草》,和母张问端唱和吟詠《紅樓夢》,丁采芝嫁无锡人邹廷敭,官四川縣南部縣縣丞駐富村馹兼管塩務。

著作 编辑

孙桐生《国朝全蜀诗钞》收其詩。著有《治河记》10卷、《奏议》12卷、《奉使俄罗斯日记》及《如意堂诗文》等。有《张文端公全集》。

延伸阅读 编辑

[]

 清史稿·卷279》,出自趙爾巽清史稿
 维基共享资源阅览影像

參考文獻 编辑

  1. ^ 「張烺,遂寜人,明末避獻賊之亂,携家來鄰,依寓陳三台家数載,生子鵬翮,平定後復回遂邑,教子成名,即大學士張鵬翮也」,乾隆《鄰水縣志》卷三
  2. ^ 《康熙九年庚戌科會試三百八名進士三代履歷便覽》
  3. ^ 孙桐生《国朝全蜀诗钞》卷五载:“文端平生居官,以清节重,扬历中外,早著循声”
  • 清史稿
  • 胡传淮.《张鹏翮诗选》.香港:银河出版社.2006.
  • 胡传淮.《张鹏翮简谱》.四川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年02期.
  • 胡传淮.《张鹏翮研究》.北京:中国文联出版社.2011.
  • 胡传淮.《清代蜀中第一家:蓬溪黑柏沟张氏家族》.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2.

外部連結 编辑

官衔
前任:
范承勳
兩江總督
康熙三十七年十一月壬辰-康熙三十九年三月癸卯
(1698年12月23日-1700年4月28日)
繼任:
陶岱
前任:
王鴻緒
戶部漢尚書
康熙四十八年二月庚午-康熙五十二年十月丙子
(1709年4月8日-1713年11月19日)
繼任:
趙申喬
前任:
吴一蜚
吏部漢尚書
康熙五十二年十月丙子-雍正元年二月壬子
(1713年11月19日-1723年3月8日)
繼任:
田從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