彰化縣
彰化縣(臺灣話:Tsiong-huà-kuān;客家话:Chông-fa-yen)中華民國臺灣省的縣,有「臺灣米倉」之稱[2],位於臺灣本島中部,東邊以八卦山脈與南投縣接壤,西邊濱臨臺灣海峽,南邊以濁水溪與雲林縣為界,北邊以烏溪與臺中市為界。福建巡撫王紹蘭之彰化縣碑記中云;「實獲眾心、保域、保民。彰聖天子丕昌海隅之化歟」為解。易言之本乎「顯彰皇化」之佳稱。後雍正帝賜名稱彰化,為「建學立師,以彰雅化」之意,是以彰化為縣名,彰化縣為臺灣人口排行(除直轄市外)縣級排行第一位。 彰化縣地形上以平原為主,北邊屬於彰化平原,南邊則是濁水溪沖積平原,本縣常與臺中市及南投縣合稱中彰投地區,或與雲林縣、嘉義市、嘉義縣等三縣市合稱彰雲嘉地區。
彰化 Changhua County(中文羅馬字+英語) | |||||
---|---|---|---|---|---|
![]() | |||||
![]() 由上圖逆時針依序為:烏溪、彰化市公會堂、鹿港天后宮、北斗河濱公園、鹿港民俗文物館、鹿港龍山寺八卦藻井、八卦山大佛 | |||||
| |||||
概況 | |||||
上級行政區劃 | 臺灣省 | ||||
行政區類別 | 縣 | ||||
縣治 | 彰化市 | ||||
縣長 | 王惠美 (彰化縣長列表) | ||||
簡稱 | 彰、彰化、彰縣 | ||||
設立始年 | 1723年(彰化縣) 1901年 明治34年(彰化廳) 1950年(自臺中縣分出獨立設縣) | ||||
區劃 | 2市、6鎮、18鄉 | ||||
行政機關地址 | 彰化市中山路二段416號 | ||||
立法機關地址 | 彰化市中山路二段464號 | ||||
行政機關網站 | 彰化縣政府 | ||||
總面積 | 1,074.3960[1]平方公里 (臺灣的第15位) | ||||
總人口 | 1,272,939[1]人(2019年10月31日止) (臺灣的第7位) | ||||
人口密度 | 1,184.79[1]人/平方公里 (臺灣的第8位) | ||||
縣象徵 | |||||
毗鄰縣市 | 南投縣、雲林縣、澎湖縣(隔海相望) | ||||
毗鄰省市 | 臺中市 | ||||
位置圖 | |||||
彰化縣 | |||||||||||||||||||||||||||||
繁体字 | 彰化縣 | ||||||||||||||||||||||||||||
---|---|---|---|---|---|---|---|---|---|---|---|---|---|---|---|---|---|---|---|---|---|---|---|---|---|---|---|---|---|
简化字 | 彰化县 | ||||||||||||||||||||||||||||
|
歷史编辑
史前文化编辑
彰化縣最早由臺灣原住民族巴布薩族(Babuza)居住。彰化地區的史前考古研究,始自1933年已故地質學家林朝棨及日本學者早坂一郎在八卦山發現貝塚,至今已有七十餘年的歷史。經正式調查,發掘的史前遺址共計32處,涵蓋新石器時代長達5000年的牛罵頭文化、營埔文化及番仔園文化。
明鄭時期编辑
1661年鄭成功奉明朝宗室,率領軍民來臺,建立東寧王國,實施對臺灣西部的統治,設置承天府、萬年縣與天興縣,當時彰化縣全境為天興縣,但未有權行實質管轄。
清治時期编辑
1684年清國派兵攻佔臺灣,將臺灣西部纳入清朝版圖,在今臺南市設立臺灣府,下設臺灣縣、鳳山縣、諸羅縣三縣隸屬清朝福建省。
1723年(雍正元年)間因來臺移民開墾人數漸多,清廷內部大臣開始建議在臺增設縣治管理,丁紹儀《東瀛識略》卷一、建置 疆域.建置,第3頁:「彰化縣本諸羅縣地。雍正元年,以土番相繼歸化,民居益繁,析縣屬虎尾溪北半線地方置縣,名彰化」。後來決議在諸羅縣境內另設新縣,以虎尾溪以北(此處虎尾溪指現今舊虎尾溪)、大甲溪以南,並以:「建學立師,以彰雅化」之意,取縣名為彰化。並以半線城(今彰化市)作為縣治所在地。於是開始了彰化設縣之始。
1731年(雍正九年)因彰化縣城以北太過廣闊,人民洽公不便,故將彰化縣所屬大甲溪以北之地,劃歸淡水廳管理;此後約一百五十年,彰化縣治理範圍為大甲溪以南、虎尾溪以北。
1875年(光緒元年),臺灣人口日增,漢人開墾佔領之地日大;於是將臺灣北部增設臺北府,而仍屬臺灣府的彰化縣,則將東部山區分設水沙連廳。
1885年(光緒十一年)臺灣建省,再將彰化縣靠海之鹿港設鹿港廳治理。兩年後,1887年(光緒十三年),臺灣省再增設一府及一直隸州,彰化縣將鹿港廳併入[3],而將大肚溪以北的範圍,設臺灣縣(約今臺中市範圍),此時彰化縣範圍北界大肚溪、南臨虎尾溪,東靠八卦山,西方臨海。
日治時期编辑
1895年大清於甲午戰爭失利,與日本簽訂馬關條約割臺灣歸日本所有,並重劃行政區,將臺灣簡單劃分為台北、台灣、台南三縣與澎湖廳,彰化當時由台灣縣管轄。1901年再度行政重劃,設立彰化廳,1909年與台中廳合併,彰化地區分屬五個支廳(彰化、鹿港、員林、北斗、二林),1920年日本政府在台開始實施州、郡、街、庄制,將全台劃分為5州3廳,彰化全境改隸臺中州,底下劃分為1州轄市(彰化市)3郡(彰化郡、員林郡、北斗郡)。爾後,日本政府在台行政區就為此為基準,無再變更。1930年代,彰化地區人口已突破百萬。
二次戰後時期编辑
1945年日本投降,同年9月1日國民政府成立臺灣省行政長官公署,並重新畫定臺灣行政區以8縣(臺北縣、新竹縣、臺中縣、臺南縣、高雄縣、花蓮縣、臺東縣、澎湖縣)、9省轄市(基隆市、臺北市、新竹市、臺中市、彰化市、嘉義市、臺南市、高雄市、屏東市)。1947年行政院會議同意廢除臺灣省行政官署,另組臺灣省政府,今彰化縣當時分屬彰化市、臺中縣北斗區、臺中縣彰化區、臺中縣員林區,臺中縣政府遷至員林鎮。1950年臺灣省政府決議將行政區再度重劃,決議將彰化區、員林區、北斗區與省轄彰化市合併為彰化縣,並廢止區署,彰化市降格為縣轄市並為彰化縣治迄今。
地理编辑
地形编辑
彰化縣位於臺灣中西部,北鄰臺中都會區,南隔濁水溪和雲林縣相望,縣治彰化市倚八卦山為屏障,彰化縣南北縱長40公里,東西最大寬度約為40公里,海岸線長度為60公里,全縣總面積為1074.3960平方公里,為臺灣本島縣級面積最小的縣份,全縣的形狀頗類似一等腰三角形。
彰化縣內地形可粗分為2大類,為平原跟臺地2大地形,前者為彰化平原,為臺灣西部重要平原,係屬北部烏溪及南部濁水溪聯合沖積而成,佔全縣面積為87.69%,另一地形主體—八卦臺地,則在彰化縣縣境東部,在地形上北部面積較大且坡度較緩,越往南部面積縮小,地形坡度增大,縣境內最高海拔的橫山(440m)即在此區。
台灣之最及全國之最编辑
彰化有幾項紀錄為台灣之最或全國之最:
- 是臺灣本島面積最小的縣。
- 桃園縣升格為直轄市後,彰化縣成為全國人口最多的縣,亦是全國人口唯一超過一百萬人的縣。
- 桃園縣升格為直轄市後,成為全國人口密度最高的縣,亦是全國唯一人口密度超過每平方公里1000人的縣。
- 是臺灣本島唯一任一鄉鎮面積均未超過100平方公里的縣,全縣面積最大的鄉鎮–二林鎮面積為92.4平方公里。
- 是臺灣本島平均海拔最低的縣,全縣最高峰為八卦山山脈社頭鄉段的武郡山,標高僅580公尺。
- 是全國最多鎮的縣,員林鎮升格為縣轄市後,尚存6個鎮(鹿港、和美、溪湖、田中、北斗、二林)。
- 是全國每鄉鎮平均人口最多的縣,四捨五入約49,000人。
經濟编辑
水文编辑
此章节需要扩充。 |
區劃人口编辑
民國三十九年(1950年)調整行政區域,原省轄彰化市彰北、彰西、彰南、大竹4區,與臺中縣彰化區的2鎮5鄉、員林區的3鎮6鄉及北斗區的2鎮6鄉等24個鄉鎮合併獨立為彰化縣,並自線西鄉分出伸港鄉,共轄有4區25個鄉鎮。民國四十年(1951年)將彰北、彰西、彰南、大竹四區裁撤組成縣轄彰化市,並為彰化縣縣治。民國一百零四年(2015年)員林鎮升格為縣轄市,全縣轄有2市(彰化市、員林市)、6鎮(和美鎮、鹿港鎮、溪湖鎮、二林鎮、田中鎮、北斗鎮)、18鄉(花壇鄉、芬園鄉、大村鄉、永靖鄉、伸港鄉、線西鄉、福興鄉、秀水鄉、埔心鄉、埔鹽鄉、大城鄉、芳苑鄉、竹塘鄉、社頭鄉、二水鄉、田尾鄉、埤頭鄉、溪州鄉),共有26個鄉鎮市,總面積為1074平方公里,人口約127.4萬人。
地域分區编辑
彰化縣分為「北彰化」、「南彰化」兩大部分,南北彰化又細分出八個分區,也是八大生活圈,南北彰化與八個分區如下[4]:
地域 | 分區 | 中心城市 | 包含鄉鎮 | 分區人口(2019年4月資料) |
---|---|---|---|---|
北彰化 | 彰化分區 | 彰化市 | 彰化市、芬園鄉、花壇鄉 | 301,733 |
和美分區 | 和美鎮 | 和美鎮、線西鄉、伸港鄉 | 144,692 | |
鹿港分區 | 鹿港鎮 | 鹿港鎮、秀水鄉、福興鄉 | 173,006 | |
南彰化 | 員林分區 | 員林市 | 員林市、永靖鄉、大村鄉 | 198,768 |
溪湖分區 | 溪湖鎮 | 溪湖鎮、埔心鄉、埔鹽鄉 | 122,459 | |
田中分區 | 田中鎮 | 田中鎮、二水鄉、社頭鄉 | 99,214 | |
北斗分區 | 北斗鎮 | 北斗鎮、田尾鄉、溪州鄉、埤頭鄉 | 120,466 | |
二林分區 | 二林鎮 | 二林鎮、竹塘鄉、芳苑鄉、大城鄉 | 115,331 |
人口编辑
年份 | 人口 | ±% |
---|---|---|
1960 | 880,684 | — |
1966 | 991,538 | +12.6% |
1970 | 1,050,246 | +5.9% |
1975 | 1,102,835 | +5.0% |
1980 | 1,166,352 | +5.8% |
1985 | 1,223,209 | +4.9% |
1990 | 1,245,288 | +1.8% |
1995 | 1,288,447 | +3.5% |
2000 | 1,310,531 | +1.7% |
2005 | 1,315,034 | +0.3% |
2010 | 1,307,286 | −0.6% |
2015 | 1,289,072 | −1.4% |
來源: 縣市人口按性別及五齡組. 內政部戶政司. 內政部統計月報-縣市現住人口. 內政部.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10-26). |
- 特色
縣治彰化市與南彰化中心員林市為彰化縣的人口聚集區,人口數幾乎高於縣內其他鄉鎮的數倍之多,彰化市將近員林市的兩倍。
- 總人口20萬以上:彰化市
- 總人口10萬以上:員林市
- 總人口5至10萬:和美鎮、鹿港鎮、溪湖鎮、二林鎮。
- 總人口3至5萬:福興鄉、花壇鄉、社頭鄉、田中鎮、秀水鄉、伸港鄉、大村鄉、永靖鄉、埔心鄉、北斗鎮、芳苑鄉、埔鹽鄉、埤頭鄉。
- 總人口3萬以下:溪州鄉、田尾鄉、芬園鄉、大城鄉、線西鄉、二水鄉、竹塘鄉。
- 人口密度大於3000人/km^2:彰化市、員林市。
- 人口密度2000至3000人/km^2:和美鎮、鹿港鎮。
- 人口密度1500至2000人/km^2:永靖鄉、北斗鎮、溪湖鎮、伸港鄉、埔心鄉。
- 人口密度1000至1500人/km^2:秀水鄉、花壇鄉、大村鄉、田中鎮、社頭鄉、田尾鄉。
- 人口密度500至1000人/km^2:福興鄉、線西鄉、埔鹽鄉、埤頭鄉、芬園鄉、二林鎮、二水鄉。
- 人口密度小於500人/km^2:溪州鄉、芳苑鄉、竹塘鄉、大城鄉。
- 以下資料為2019年11月資料
鄉鎮市名 | 面積 (km²) |
下轄村 里數 |
下轄鄰數 | 人口數 | 人口 消長 |
人口密度 (人/km²) |
郵遞區號 | 地區 |
---|---|---|---|---|---|---|---|---|
彰化市 | 65.6947 | 73 | 1,336 | 232,158 | +18 | 3,534 | 500 | 北彰化 |
員林市 | 40.0380 | 41 | 806 | 124,948 | +67 | 3,121 | 510 | 南彰化 |
鹿港鎮 | 39.4625 | 29 | 569 | 86,877 | +8 | 2,202 | 505 | 北彰化 |
和美鎮 | 39.9345 | 32 | 583 | 90,519 | -36 | 2,267 | 508 | 北彰化 |
北斗鎮 | 19.2547 | 15 | 192 | 33,333 | -18 | 1,731 | 521 | 南彰化 |
溪湖鎮 | 32.0592 | 25 | 426 | 55,163 | -49 | 1,721 | 514 | 南彰化 |
田中鎮 | 34.6056 | 22 | 334 | 41,251 | -15 | 1,192 | 520 | 南彰化 |
二林鎮 | 92.8478 | 27 | 371 | 50,093 | +13 | 540 | 526 | 南彰化 |
線西鄉 | 18.0856 | 8 | 141 | 16,732 | -31 | 925 | 507 | 北彰化 |
伸港鄉 | 22.3268 | 14 | 240 | 37,424 | +48 | 1,676 | 509 | 北彰化 |
福興鄉 | 49.8934 | 22 | 254 | 46,765 | -13 | 937 | 506 | 北彰化 |
秀水鄉 | 29.3447 | 14 | 267 | 39,082 | -9 | 1,332 | 504 | 北彰化 |
花壇鄉 | 36.3469 | 18 | 307 | 45,602 | -2 | 1,255 | 503 | 北彰化 |
芬園鄉 | 38.0204 | 15 | 287 | 23,369 | -24 | 615 | 502 | 北彰化 |
大村鄉 | 30.7837 | 16 | 271 | 37,139 | +48 | 1,206 | 515 | 南彰化 |
埔鹽鄉 | 38.6081 | 22 | 269 | 32,203 | -10 | 834 | 516 | 南彰化 |
埔心鄉 | 20.9526 | 20 | 269 | 34,746 | -20 | 1,658 | 513 | 南彰化 |
永靖鄉 | 20.6382 | 24 | 330 | 36,670 | -28 | 1,777 | 512 | 南彰化 |
社頭鄉 | 36.1449 | 24 | 297 | 42,587 | -4 | 1,178 | 511 | 南彰化 |
二水鄉 | 29.4449 | 17 | 189 | 14,850 | -40 | 504 | 530 | 南彰化 |
田尾鄉 | 24.0375 | 20 | 217 | 26,995 | -14 | 1,123 | 522 | 南彰化 |
埤頭鄉 | 42.7508 | 17 | 252 | 30,401 | +3 | 711 | 523 | 南彰化 |
芳苑鄉 | 91.3827 | 26 | 348 | 33,141 | -24 | 363 | 528 | 南彰化 |
大城鄉 | 63.7406 | 15 | 194 | 16,383 | -6 | 257 | 527 | 南彰化 |
竹塘鄉 | 42.1662 | 14 | 184 | 14,927 | -7 | 354 | 525 | 南彰化 |
溪州鄉 | 75.8310 | 19 | 236 | 29,431 | -5 | 388 | 524 | 南彰化 |
彰化縣 | 1,074.3960 | 589 | 9,169 | 1,272,789 | -150 | 1,185 | 全縣 |
- 人口消長計算方式為本月人口減去上月人口,負值以紅字表示,正值以藍字表示,沒有增長以綠字表示
- 各區人口密度以4捨5入至小數點前1位計之
政治编辑
縣政組織编辑
彰化縣政府是彰化縣的最高行政機關,在中華民國政府架構中屬於縣政府位階,同時負責執行中央機關委辦事項,彰化縣的自治監督機關為行政院各部會(主要為內政部)。縣長由全體縣民直接選舉產生,任期為四年,連選可連任一次。彰化縣政府並置縣政會議,為縣政最高決策機構,在縣長及副縣長之下,設有18個內部單位、6個所屬一級機關、38個所屬二級機關、215所各級學校、?所幼兒園。
彰化縣縣長是彰化縣政府之行政首長,負責綜理縣政,並指揮、監督所屬職員及機構。現任彰化縣長王惠美為中國國民黨籍第18屆彰化縣縣長。
彰化縣議會是彰化縣的最高民意機關,代表彰化縣全體縣民立法和監察縣政府之施政。縣議員由公民直選選出,任期為四年,可連選連任。共有54位縣議員,第一選區13席縣議員、第二選區7席縣議員、第三選區6席縣議員、第四選區8席縣議員、第五選區5席縣議員、第六選區4席縣議員、第七選區5席縣議員、第八選區5席縣議員、第九選區1席縣議員[註 1],議長、副議長由54位縣議員互選產生。
司法暨檢察機關编辑
彰化縣之民、刑訴訟和審理由臺灣彰化地方法院檢察署與臺灣彰化地方法院管轄。
選民結構與政治勢力编辑
彰化縣位於臺灣中西部,乃全國人口最多、面積最小的縣份。該縣工業發達,同時也是農業大縣,具有「臺灣米倉」之稱。在國內發展史上,該縣曾因為鹿港而繁榮一時,惟隨著日本殖民政府積極開發相鄰的臺中市,彰化的政經地位日益下滑,人口也開始外流[5]。 以往該縣為藍大於綠,泛藍領先泛綠五個百分點左右,近來則程五五波。在過去,彰化縣曾是黨外勢力長期存在及發展的地方。該縣亦常被視為「北藍南綠」的重要政治版圖分界線[6]。同時彰化縣也具有歷年總統大選重要指標的地位,當地的選舉結果除了反映全國選情,各陣營於本縣得票率亦最接近全國平均[5]。
由於該縣乃全國河洛人比例最高的縣市,因此選民結構具有高度移動性[7]。在歷年各項選舉中,藍綠陣營的得票率變動幅度頗大,充分反應出「民意如流水」的現況。就政黨版圖而言,泛綠在二水地區具有明顯票源優勢,泛藍則於和美地區穩定領先,其餘鄉鎮市的選民政黨傾向移動性大,票源並不穩定[7]。
除了藍綠激烈的政黨競爭外,彰化縣的地方生態也山頭林立,主要分為紅、白、陳、林四個派系,其中以紅、白兩派勢力較為雄厚[6]。就地域而言,紅、白兩派勢力主要集中在北彰化與南彰化員林,而海線二林則為陳、林兩派的勢力範圍[6]。
各項選舉编辑
1950年10月21日,臺灣省調整行政區域,由原省轄彰化市長陳錫卿代理縣長職務。1951年,開始實施地方自治,首任民選縣長為陳錫卿,自此,彰化縣共計舉行了十八屆的縣長選舉。經2018年彰化縣縣長選舉後,由中國國民黨籍王惠美當選第18屆彰化縣縣長。
彰化縣立法委員共分為四個選舉區,彰化縣第一選舉區(伸港鄉、線西鄉、和美鎮、鹿港鎮、福興鄉、秀水鄉),彰化縣第二選舉區(彰化市、花壇鄉、芬園鄉),彰化縣第三選舉區(芳苑鄉、二林鎮、埔鹽鄉、溪湖鎮、埔心鄉、大城鄉、竹塘鄉、埤頭鄉、北斗鎮、溪州鄉),彰化縣第四選舉區(大村鄉、員林市、永靖鄉、社頭鄉、田尾鄉、田中鎮、二水鄉),經2016年彰化縣立法委員選舉後,彰化縣第9屆立法委員彰化縣第一選舉區是由中國國民黨籍柯呈枋當選,彰化縣第二選舉區是由民主進步黨籍黃秀芳當選,彰化縣第三選舉區是由民主進步黨籍洪宗熠當選,彰化縣第四選舉區是由民主進步黨籍陳素月當選。
文化编辑
古蹟及歷史建築编辑
彰化縣自清治雍正元年(1723年)設縣,至今已280餘年,有「古蹟城市」的美名,縣內擁有豐富的文化資產,分別有國定古蹟6處,縣定古蹟42處、歷史建築67處及文化景觀1處,共計104處。
博物館编辑
位於彰化縣境內,被中華民國博物館學會列入2004年9版《台灣博物館名錄》的博物館有:
- 彰化市
彰化市區內藝文展館園區與活化修復後開放之古蹟编辑
- 彰化縣立美術館
- 彰化市公會堂( 現改名為彰化藝術館 )
- 古月民俗館
- 原彰化第二幼稚園(民國時期改稱「大成幼稚園」)
- 彰化市武德殿
- 節孝祠
- 彰化文學館
- 彰化縣立圖書館
- 國立彰化生活美學館
- 台語文創意園區
- 灰面鵟鷹主題館
鹿港鎮
- 白蘭氏健康博物館
- 鹿港民俗文物館
- 鹿港天后宮媽祖文物館
- 彰化區漁會漁業文化館
- 秀傳醫學博物館(彰濱秀傳健康園區人體博物館)
- 台灣玻璃館
- 緞帶王織帶園區
和美鎮
二水鄉
埤頭鄉
文學编辑
文學史及相關論述编辑
文學史及其相關論述方面,目前已有施懿琳、楊翠合著的《彰化縣文學發展史》出版、賴萬發總編輯的《文化的源頭活水─談民間文學的重要》。彰化地區的地方傳說、民間文學、俗語、文學獎以及古典文學等議題,已有一些中文、台文系所的師生研究,博碩士論文有:陳嘉雀〈彰化縣地方傳說研究〉、趙雅玲〈大肚地區民間文學之研究〉、曹榮科〈民間故事采錄研究─以彰化縣為探討中心〉、林賜煙〈彰化市俗語研究〉、張宏誠〈台灣解嚴後縣市文學獎研究(1987~2010)〉、劉麗卿〈清代台灣八景與八景詩〉等;期刊論文則有:施懿琳〈近十年彰化地區古典文學新增史料與研究結果〉一文。
民間文學编辑
彰化縣文化局陸續出版「彰化縣民間文學集」系列書籍,收錄境內各鄉鎮縣市的歌謠、故事、謎語、諺語等文學作品。除了民間文學的採輯、整理、出版,文化局也曾發起「大家寫村史」活動,集結民眾的作品出版成書。
基金會、文學團體编辑
推廣及贊助文學活動的基金會,目前有「彰化縣文化基金會」、「賴和文教基金會」、「財團法人彰化縣賴許柔文教基金會」。[8];地方性的文學社團有「彰化縣國學研究會」、「彰化縣香草吟社」、「彰化縣詩學研究協會」[9]。
文學活動编辑
彰化縣文化局每年舉辦「磺溪文學獎」徵文活動,以及得獎作品的集結出版。除此之外,文化局持續出版「彰化文獻」雜誌及「磺溪文學:彰化縣作家作品集」等活動,也舉辦了「文化講座」、「大家來寫村史」等活動。2002年,文化局舉辦「洪醒夫作品學術研討會」,並在事後將學者論文集結出版。
縣籍作家编辑
- 在彰化縣出生的作家、文學評論者:光泰(本名:宋光泰)、扶疏(本名:黃素芬)、李瑛棣、周定山(本名:周火樹)、洪荒(本名:沈珮君)、曹開、陳亞南、陳美倫、陳景容、陶禮君、曾維瑜、游禮毅(本名:游禮益)、鄭仰貴、嶺月(本名:丁淑卿) [10]、潘榮禮、吳晟、康原、洪醒夫。
- 曾被縣文化局出版過作品的日治時期活躍的作家:吳慶堂、翁鬧、楊守愚、王白淵、周定山、林荊南
- 戰後活躍的作家:曹開、張良澤、施翠峰、陳恆嘉、施善繼、渡也、康原、喬洪、高鳳池、劉靜娟、張秀民、潘榮禮、陳瑞壁、陳銘堯、陳潔民、陳明克、陳胤、陳文和、陳幼馨、陳謙、劉錦得、黃文、尤增輝、紀小樣、林金郎、林麗雲、楊焜顯、張育銓、洪長源、陳室如、洪麗玉、張洪禹、曹如娟、王宗仁、巫仁和、施坤鑑、瞿毅、劉榮進、韓甲麗、謝崇耀、劉正盛、林佳慧、張聰敏、江寶珠、扶疏、楊錦郁等人。
戲曲活動编辑
醫療编辑
- 財團法人彰化基督教醫院
- 南郭本院區
- 中華路院區
- 員林分院
- 鹿港分院(位於彰濱工業區)
- 鹿東分院(位於鹿港鎮上)
- 二林分院
- 田中分院(興建中位於彰化高鐵特區)
- 社團法人秀傳紀念醫院
- 彰化本院
- 彰濱分院(鹿港彰濱工業區)
- 卓醫院北斗分院
- 員生醫院醫療體系
- 漢銘醫院
- 衛生福利部彰化醫院
教育编辑
大專院校编辑
# | 學校名稱 | 學校地址 | 校地 | 學生人數 | 網址 |
1 | 國立彰化師範大學 | [500-07] 彰化縣彰化市進德路1號 | 524,634 | 8,643 | 首頁 |
2 | 私立大葉大學 | [515-91] 彰化縣大村鄉學府路168號 | 238,147 | 10,097 | 首頁 |
3 | 私立明道大學 | [523-45] 彰化縣埤頭鄉文化路369號 | 295,580 | 6,711 | 首頁 |
4 | 私立建國科技大學 | [500-49] 彰化縣彰化市介壽北路1號 | 98,575 | 8,070 | 首頁 |
5 | 私立中州科技大學 | [510-03] 彰化縣員林市山腳路三段2巷6號 | 59,780 | 5,159 | 首頁 |
普通型高級中等學校编辑
- 國立彰化女子高級中學
- 國立彰化高級中學
- 國立員林高級中學
- 國立溪湖高級中學
- 國立鹿港高級中學
- 國立和美實驗學校
- 縣立彰化藝術高級中學
- 縣立二林高級中學
- 縣立成功高級中學
- 縣立田中高級中學
- 縣立和美高級中學
- 私立精誠高級中學
- 私立正德高級中學
- 天主教文興完全中學
技術型高級中等學校编辑
- 國立彰化師範大學附屬高級工業職業學校
- 國立彰化高級商業職業學校
- 國立員林高級農工職業學校
- 國立員林崇實高級工業職業學校
- 國立員林高級家事商業職業學校
- 國立永靖高級工業職業學校
- 國立二林高級工商職業學校
- 國立秀水高級工業職業學校
- 國立北斗高級家事商業職業學校
- 國立和美實驗學校高職部
- 私立正德高級商工職業學校
- 私立達德高級商工職業學校
- 私立大慶高級商工職業學校
特教教育编辑
國民中學编辑
國民小學编辑
交通编辑
鐵路编辑
臺鐵縱貫線在竹南車站以南分歧山海兩線後,於彰化車站以北會合。彰化車站內設有電聯車維修基地,更有全國僅存的扇形車庫。
昔日縣境內糖業鐵路幾乎遍佈每一鄉鎮,並兼辦客運。今日僅溪湖糖廠仍有觀光用短途行駛,且原糖鐵溪湖車站也距觀光五分車站一段距離,其餘多已廢置或拆除。
員林車站為彰化縣第一個鐵路高架化車站。未來鐵路高架化後,彰化車站將改建為高架車站,還將新增金馬車站和中央車站。列入前瞻基礎建設計畫的高鐵彰化站與臺鐵轉乘接駁計畫,田中車站將延伸支線和高鐵彰化站及集集線串連。
高速鐵路编辑
- 彰化車站位於田中鎮(鄰近縣道150)
捷運编辑
目前除了規劃中的臺中捷運綠線彰化延伸線之外,縣府也規劃興建彰化捷運鹿港線與和美線,兩線都將以彰化車站為起點,鹿港線終點規劃於鹿港轉運站,和美線終點規劃於和美鎮公所對面的停車場[11]。
公路编辑
市區公車编辑
- 彰化縣市區公車
- 台中市市區公車
- 台中客運:
路線號碼 | 營運區間 | 備註 |
101 | 敦化公園-臺中車站-彰化車站 | 復興彰化線,經高鐵台中站、國立公共資訊圖書館、水湳 |
- 巨業交通:
路線號碼 | 營運區間 | 備註 |
180 | 沙鹿-彰化 |
國道编辑
省道编辑
快速公路编辑
縣道编辑
- 縣道134號
- 縣道135號
- 縣道137號
- 縣道138號
- 縣道139號(起點~)
- 縣道141號
- 縣道142號
- 縣道143號
- 縣道144號
- 縣道145號(起點~西螺大橋)
- 縣道146號
- 縣道148號(起點~貓羅溪橋)
- 縣道150號(起點~)
- 縣道152號(起點~)
鄉道编辑
公共腳踏車租賃系統编辑
彰化縣公共自行車租賃系統,於2014年5月22日正式啟用,採甲地租、乙地還。由捷安特經營,目前68個租賃站點供租用。
旅遊编辑
觀光景點编辑
- 八卦山風景區
- 永樂形象商圈(彰化永樂街)
- 田尾公路花園
- 溪湖糖廠
- 百果山
- 溪州公園(原溪州花博公園)
- 台灣民俗村
- 八堡圳公園
- 二林綠色隧道(縣道143線十三戶路段)
- 王功
- 福寶濕地
- 台大蘭園
- 三春老樹
- 八卦窯
- 魚苗寮
- 田中森林公園
- 長青登山步道
- 長青自行車道
- 二水觀光自行車園道
- 北斗河濱公園
- 肉粽角
- 大肚溪口濕地
- 縣道139號自行車道
- 埔鹽鄉青春活力自行車道
名產、特產编辑
- 員林市:蜜餞、雞腳凍、九重稞、米糕、牛肉麵、肉圓、拉仔麵、圓仔冰、米苔目、蘋婆、椪柑
- 鹿港鎮:傳統喜餅、糕餅、海綿蛋糕、杏仁酥、芋沙餅、新鮮海產、麵線糊、肉包。
- 二林鎮:蕎麥、薏仁、金香葡萄、葡萄酒、火龍果、赤牛麵
- 溪湖鎮:羊肉爐、巨峰葡萄、韭菜、草莓、葡萄、枝仔冰。
- 和美鎮:和美碗粿、和美素食、北勢頭肉圓、噴水貢丸
- 伸港鄉:洋蔥、蒜頭、蚵仔。
- 線西鄉:皮蛋。
- 芳苑鄉:花生、蚵仔煎等海產。
- 王功:蚵仔、炸粿物、鹼粽冰。
- 社頭鄉:番石榴、荔枝、龍眼、鳳梨、白柚。
- 大村鄉:葡萄、大餅。
- 田中鎮:香油、麻油。
- 田尾鄉:花卉。
- 芬園鄉:米粉、荔枝、鳳梨。
- 二水鄉:白柚、火燒麵、濁水溪螺溪石硯。
- 北斗鎮:肉圓、豬肉乾、花生糖 北斗馨油、洪瑞珍三明治本舖。
- 永靖鄉:果苗、盆栽、花卉。
- 埔鹽鄉:菜乾。
- 彰化市:貓鼠麵、大元麻糬、肉圓、爌肉飯、桂圓蛋糕、蛤仔麵。
- 花壇鄉:竹筍、茉莉花、西施柚、楊桃、稻米。
小吃编辑
- 肉圓:縣內有彰化肉圓、北斗肉圓、大竹肉圓等,遠近馳名。
- 肉包:彰化市、鹿港鎮皆有不少知名商家。
- 蚵仔煎、蚵仔嗲:以王功漁港及鹿港老街上商家的最受歡迎。
- 爌肉飯:彰化市知名商家甚多。
- 燒酒螺:以王功漁港及鹿港老街上都有。
- 貓鼠麵:第一代創始者陳木榮先生創立至今已八十多年,後由姪子陳昭漢接手經營,1985年再傳承給陳汝權先生,並註冊為「正宗貓鼠麵」。
- 拉仔麵:員林特有小吃。
- 糯米炸:彰化市知名小吃。
商業活動编辑
彰化縣出身人物编辑
- 政治界
- 謝東閔:曾任臺灣省議會議長、台灣省主席、中華民國第六任副總統。
- 姚嘉文:曾任考試院院長、立法委員、民進黨主席。
- 邱創煥:曾任台灣省主席、考試院院長、中國國民黨副主席。
- 詹春柏:曾任總統府秘書長,中國國民黨秘書長。
- 楊進添:曾任總統府秘書長、曾任外交部部長,曾任駐愛爾蘭、澳大利亞、印度尼西亞代表處代表。
- 張小月:現任行政院大陸委員會主任委員,曾任中華民國外交部次長、外交部發言人、駐聖克里斯多福大使、駐澳大利亞代表處代表。
- 葉金鳳:曾任內政部部長、法務部部長。
- 黃石城:曾任第九、十屆彰化縣長、行政院政務委員、總統府國策顧問、中央選舉委員會主任委員。
- 吳釗燮:曾任行政院大陸委員會主任委員、駐美代表,現任中華民國外交部部長。
- 詹啟賢:曾任衛生署長(1997年—2000年)、前二二八事件紀念基金會董事長。
- 張祖恩:前環保署長(2003年—2005年)。
- 趙守博:前中華職業棒球大聯盟會長、中國童子軍總會理事長,曾任行政院勞委會主任委員、行政院秘書長、臺灣省主席。
- 黃宗樂:前行政院公平交易委員會主任委員。
- 廖永來:詩人,前臺灣省政府副主席、行政院中部聯合服務中心執行長、臺中縣長、立法委員。
- 阮剛猛:曾任第十二、十三屆彰化縣長、中國國民黨副秘書長兼任考紀會主任。
- 周清玉:曾任第十一屆彰化縣長、立法委員。
- 翁金珠:曾任第十四屆彰化縣長、立法委員。
- 卓伯源:曾任第十五屆、十六屆彰化縣長、曾任立法委員,為已故資深藝人卓勝利的堂弟。
- 張世良:曾任立法委員, 藝人任家萱前夫張承中的父親。
- 簡錫堦:社會運動人士、曾任立法委員。
- 黃明和:秀傳醫院創辦人、曾任立法委員。
- 陳杰:曾任立法委員、前彰化市長。
- 陳朝容:前立法委員,前妻為前立委游月霞。
- 謝章捷:前立法委員。
- 魏明谷:前立法委員,前彰化縣長。
- 陳婉真:前立法院委員、國大代表、彰化縣新聞處處長。
- 周柏雅:曾任台北市議會第六、七、八、九、十屆議員、第十一屆副議長。
- 許世楷:前駐日本代表(臺灣獨立運動者)。
- 鄭邦鎮:台南市教育局長、前國家台灣文學館館長。
- 顏建發:外交部研究設計委員會主任委員、民進黨中央黨部政策會執行長、中國事務部主任。
- 謝雪紅:台灣共產黨參與創建者,台灣第一位女革命家。
- 白雅燦:白雅燦事件當事人。
- 楊儒門:白米炸彈客。
- 邱建富:彰化市長,曾任彰化縣議會第十五、十六屆議員。
- 黃昭順:不分區立法委員。
- 林重謨:前立法委員。
- 黃文玲:前不分區立委。
- 林錫山:曾任立法院秘書長。
- 林慶隆:現任審計部部長。
- 周錫瑋:前台北縣長。
- 江昭儀:前立法委員、國大代表。
- 陳進丁:前立法委員、現任民進黨彰化縣黨部主委。
- 林淑芬:現任新北市立委。
- 尤美女:知名人權律師及婦女運動代表,現任民進黨不分區立委。
- 賴建信:現任水利署署長。
- 黃榮村:前教育部長、前中國醫藥大學校長。
- 應曉薇:現任台北市議員。
- 林德宇:前彰化縣政府新聞處處長、現任台中市議員。
- 陳忠:駐印尼台北經濟貿易代表處特任大使。
- 國防軍事界
- 陳國祥:中華民國海軍陸戰隊二級上將,曾任總統府戰略顧問、國防部總政治作戰局局長、國防部後備司令部政戰主任、海軍陸戰隊司令部政戰主任、海軍軍官學校政戰主任。
- 施慧敏:中華民國海軍中將,曾任前國防部長蔡明憲辦公室主任、海軍造船發展中心主任。
- 廖敬彬:中華民國陸軍少將,曾任陸軍金門防衛指揮部砲兵指揮部指揮官、陸軍第43砲兵指揮部指揮官。
- 警界
- 方仰寧:現任彰化縣警察局長、前台北市警察局副局長、屏東縣警察局長
- 工商界
- 辜顯榮:企業家
- 辜振甫:中華民國總統府資政,曾代表中華民國總統出席亞太經合會(APEC)。
- 施振榮:企業家,宏碁電腦創辦人,曾代表中華民國總統出席亞太經合會(APEC)。
- 施崇棠:企業家,華碩(ASUS)電腦董事長
- 王振堂:企業家,宏碁電腦董事長
- 江達隆:企業家,育達教育事業集團創辦人
- 吳澧培:美國阿拉斯加銀行副總裁、總統府資政。
- 蔡其瑞:企業家,寶成國際集團總裁
- 魏氏兄弟:企業家,頂新國際集團:魏應州、魏應交、魏應充、魏應行。
- 蘇一仲:和泰興業董事長
- 朱炳昱:台壽保險集團-龍邦集團董事長
- 楊信:企業家,世界台商總會會長。
- 謝明達:裕毛屋凱福登超市董事長
- 黃烈火:味全食品創辦人
- 蘇燕輝:和泰汽車創辦人
- 學術界
- 李羅權:曾任國家科學委員會主任委員、國立中央大學校長、國家實驗研究院院長。
- 謝獻臣:台灣寄生蟲醫學之父、高雄醫學院第四任院長。
- 謝博生:台大醫學院院長
- 劉翠溶:中央研究院前副院長
- 劉江彬:美國亞太法學研究院(Asia Pacific Legal Institute, APLI)院長及西雅圖華盛頓大學(University of Washington)兼任教授。曾任國立政治大學智慧財產研究所所長及科技政策與法律研究中心主任。
- 陳瑞文:海綿道路發明者
- 施凱閔:美國史丹福大學土木及環境工程學博士,現於香港大學土木工程系擔任教授。
- 莊伯仲:現任文化大學新聞系副教授、前中國國民黨文化傳播委員會主委。
- 藝文界
- 賴和:作家,台灣新文學之父、台灣小說界的褓母。
- 劉文隆:畫家
- 洪醒夫:作家
- 李佳峰:魔術師
- 葉榮鐘:散文家,運動家。
- 吳晟:作家、詩人。
- 蕭水順:作家、詩人,筆名蕭蕭,現任明道大學中文系教授(第二任系主任)。
- 廖永來:詩人,前臺灣省政府副主席、行政院中部聯合服務中心執行長、台中縣長、立法委員。
- 九把刀:網路作家、導演
- 劉梓潔:作家、導演
- 蔡志忠:漫畫家
- 陳景容:畫家
- 謝榮源:畫家
- 蘇永良:傳統民俗工藝雕刻家
- 許常惠:台灣音樂家、教育家。
- 施福珍:教師、台灣兒歌創作者。
- 賴英里:音樂家
- 謝忠道:旅法美食作家
- 邱妙津:作家
- 王盛弘:作家
- 徐錦成:作家
- 林俊穎:作家
- 陳思宏:作家
- 曾道雄:聲樂家
- 演藝界
- 張再興,台湾男演员。獲得第33屆金穗獎最佳男主角獎。曾入圍第55屆金馬獎最佳新人獎。
- 洪瑜鴻:台客饒舌天團-玖壹壹團長,三位成員之一(春風),創作歌手,演員。
- 陳沛綱:歌手
- 卓勝利:已故演員(前任縣長卓伯源堂兄)
- 陳昇:創作歌手
- 林強:創作歌手
- 方文琳:歌手、演員
- 任賢齊:演員、歌手
- 楊小萍:歌手
- 楊慶煌:演員
- 王豪:演員
- 狄鶯:演員
- 洪棠:節目主持人
- 陳明真:歌手
- 黃詩杰:模范棒棒堂成員
- 翁立友:歌手
- 陳雷:歌手
- 陳隨意:歌手
- 鄭衍基:廚師、型男大主廚評審群(阿基師)。
- 米可白:兒童節目主持人
- 陳文彬:編劇、演員
- 張棋惠:歌手
- 謝炘昊:食尚玩家主持人、浩角翔起成員之一(浩子)。
- 張可昀:藝名小甜甜、演員、主持人。
- 吳志寧:獨立樂團929的主唱,田園詩人吳晟(台灣彰化縣溪州鄉圳寮村人)的兒子。
- 張庭:演員
- 詹雅雯:歌手
- 粘立人:台灣職業魔術師
- 李佳峰:台灣職業魔術師
- 王金櫻:台灣歌仔戲演員
- 尹筑:女子團體Sun Lady成員
- 卓文萱:歌手
- 蕭小M:網路歌手
- 游振宜:通告藝人
- 江育達(阿達):農村武裝青年主唱,長期投入台灣社會運動。
- 莊凱勛:演員
- 林子閎:演員、主持人、SpeXial成員
- 蕭福德:歌手
- 丁寧:演員
- 陳明真:演員、歌手
- 謝盈萱:演員
- 體育界
- 張誌家:前中華職棒La new熊隊投手
- 林書豪:台裔美籍NBA球員,北斗鎮人。
- 賴冠華:台灣自由車選手,曾為捷安特亞洲職業車隊選手。
- 彭貴祥:台灣自由車選手,曾為捷安特亞洲職業車隊選手。
- 李旭凡:台灣自由車選手,曾為捷安特亞洲職業車隊選手。
- 江俊德:台灣自由車選手,曾為捷安特亞洲職業車隊選手。
- 張偉顗:台灣自由車選手,曾為捷安特亞洲職業車隊選手。
- 謝政穎:台灣自由車選手
- 陳逸達:台灣職業圍棋選手
- 黃中辰:前中華職棒Lamigo桃猿隊投手
- 張煒謙:中華職棒Lamigo桃猿隊野手
- 江國豪:中華職棒富邦悍將隊投手
- 媒體界
- 其他
國際交流编辑
注釋编辑
參考資料编辑
- ^ 1.0 1.1 1.2 內政統計月報. 內政部統計處. 2016-07-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10-26).
- ^ 【國民漢字須知】20170423 - 彰化縣 - 埤頭鄉. 大愛電視 Tzu Chi DaAiVideo. 2017-04-23 [2017-06-17] (中文(台灣)).
- ^ 顯彰皇化. 右灰文化傳播有限公司. 2017-02-24 (中文(台灣)).
- ^ 彰化縣綜合發展計畫(第一次修訂)
- ^ 5.0 5.1 【彰化選舉戰報】得彰化者得天下 五%拚輸贏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新新聞
- ^ 6.0 6.1 6.2 王建民 2003.
- ^ 7.0 7.1 彰化縣選民結構分析 互联网档案馆的存檔,存档日期2016-08-15.,彰化縣主計處
- ^ 台灣文學館出版《2007 台灣文學年鑑》的「文學活動基金會」名錄。
- ^ 台灣文學館出版《2007 台灣文學年鑑》的「文學團體」名錄。
- ^ 台灣文學館,「2007台灣作家作品目錄」搜尋系統。
- ^ 搶先曝光!彰化捷運鹿港線、和美線路地圖,自由時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