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遐生
徐遐生(英語:Frank Hsia-San Shu,1943年6月2日-),籍貫浙江永嘉,出生于云南昆明[1],美籍華人天文學家,中央研究院院士。
徐遐生 | |
---|---|
性别 | 男 |
出生 | ![]() | 1943年6月2日
国籍 | ![]() |
父母 | 徐賢修(父) |
学历
| |
代表作
| |
中央研究院院士 (數理科學組,1990年第18屆) |
簡歷编辑
- 徐遐生於1943年生於雲南昆明,1948年隨家人遷往台灣台北市,在當地就讀一年小學後於1949年遷往美國[2]。
- 1961年就讀於美國麻省理工學院期間開始與當時訪問普林斯頓高等研究院的林家翹教授著手進行螺旋星系結構的相關研究,並提出著名的密度波理論(Density wave theory);並於1963年拿到物理系學士學位。隨後在哈佛大學攻讀天文學,於1968年獲得博士學位。
- 曾於1984至1988年間擔任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天文系系主任,也曾任教於美國紐約州立大學石溪分校(石溪大學)。
- 曾任美國天文學會主席。(1994-1996)
- 2002年回台擔任國立清華大學校長一職。(2002-2006)
- 2006年擔任加州大學聖地牙哥分校特聘教授至今。
- 2009年起擔任中央研究院天文及天文物理研究所特聘研究員。
研究编辑
榮譽编辑
著作编辑
- The Physical Universe, An Introduction to Astronomy, 1982, University Science Books, ISBN 978-0-935702-05-7
- The Physics of Astrophysics Volume I: Radiation, 1991, University Science Books, ISBN 978-0-935702-64-4
- The Physics of Astrophysics Volume II: Gas Dynamics, 1992, University Science Books, ISBN 978-0-935702-65-1
參考資料编辑
- ^ 国立清华大学-认识清华 历任校长 徐遐生 互联网档案馆的存檔,存档日期2009-09-06.
- ^ 追隨竹科之父 徐遐生青出於藍 互联网档案馆的存檔,存档日期2016-03-04.
- ^ 国立清华大学-President Emeritus Frank Hsia-San Shu Won the Harvard Centennial Medal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 2009 ASP Annual Award Winners. [2009-05-0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3-04).
- ^ 2009年度邵逸夫獎得獎人名單公佈[永久失效連結]
延伸閱讀编辑
- 《父子雙傑:清華傳承》,王仕琦,國立清華大學,2012年7月1日,ISBN 9789866116315。
外部連結编辑
维基文库中相关的原始文献:Category:徐遐生 |
- 國立清華大學 校長室
- 中央研究院天文及天文物理研究所徐遐生網頁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清華大學徐遐生校長訪談 物理雙月刊(廿五卷六期)2003 年 12 月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前任: 劉炯朗 |
國立清華大學校長 2002年—2006年 |
繼任: 陳文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