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府小学创始于1916年,现已并入中关村第二小学。并校前,其主要校舍位于北京市成府街15号。

创办和初期 编辑

著名教育家陈鹤琴清华大学求学期间,于1912年在成府创立了义务小学,自任校长[1]。1915年,由清华大学周诒春李广诚唐孟伦陈筱田领导,于清华大学子弟学校成志学校同时,在成府槐树街路北的九间民房创办成府小学,主要招收蓝旗营、水磨、成府和大石桥等地区的社会底层子弟[2]。成府小学被认为继承了陈鹤琴的义务小学。

成府小学初期的经费基本来自发起人和资助人的赞助,以清华学校华员公会为核心,许多清华同人都参与了办学经费的筹措。清华大学学生,如闻一多等,曾通过演剧的方式为其募集经费[3]。成府小学初期的办学特色是,除了开设文化课,也有木工科以传授谋生之手艺。

1923年,成府小学由清华学校华员公会接办。学校设董事会,由清华大学校长任董事长,由董事会聘请校长。先后有张廷玉、虞谨庸傅任敢等人担任校长[4]。办学期间,清华大学曾募捐1935年,由于校舍租约问题,成府小学迁至“新南院门外之隙地”(即现清华大学附属小学校址)。

抗战前夕,时教育部规定私立学校不得以地名为校名,成府小学遂更名为“诚孚小学”。1937年,日军占领清华园火车站后,时任诚孚小学校长傅任敢无法维继学校之经营,遂关闭学校南下。诚孚小学的结余经费16000元,由叶企孙捐赠给吕正操以资抗日[5]。给抗战胜利后,诚孚小学和成志学于诚孚小学原址校合并复校,称成志学校[6]

后期与并校 编辑

1947年,在成府村蒋家胡同太平庵(现北京大学廖凯源楼附近)成立了公立成府小学。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随着政区划分的变化发生多次校名变更,如“第十六区成府小学”、“第十三区成府小学”、“海淀区成府小学”等。1951年,在燕京大学附属小学搬迁后的成府村原址建立成府小学分校。1962年,大石桥小学亦作为二分校被并入。成府小学一分校1984年被海淀走读大学租用,成为其第一个校址。

并校前,成府小学主要在北京大学和清华大学周边招收非教职工子弟。该校规模较小,相比附近的北京大学附属小学清华大学附属小学教育条件较差。2003年,被中关村第二小学并校,成为其一个校区,后亦被弃而不用。在2009年,成府小学的原校舍被拆除[7]

并校前,乃是北京大学学生参与社会实践的基地。北京大学爱心社,非营利性民间公益组织一耽学堂都曾在成府小学开展过活动。

清华大学附属小学亦将成府小学引为办学渊源之一。

参考 编辑

  1. ^ 陈鹤琴. 求学清华. 清华校友总会. [2020-02-2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2-27). 
  2. ^ 清华附小. 成志学校初期(1915-1937):大师云集 风华正茂. 腾讯教育. [2020-02-2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9-26). 
  3. ^ 李凌. 闻一多和戏剧(李凌集).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4. ^ 新京报. 公益服务:清华附小的志向,家国情怀的体现. 凤凰网. [2020-02-2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2-27). 
  5. ^ 屠文淑. 叶企孙与“地雷战”背后动人的故事. 清华大学新闻网. [2020-02-2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2-27). 
  6. ^ 傅任敢. 痛苦的经验. 清华大学校友通讯. 2015, 20 (2): 182 [2020-02-27]. [失效連結]
  7. ^ 孙凤池. 百年老校史话(中)——海淀成府小学. 海淀史志. 2018-03-01, 60 (1): 35 [2020-02-2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