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祜(1670年1月4日—1672年3月3日),清朝康熙帝第二子(因早殤未序齒排序)。承祜生于康熙八年閏十二月十三,母亲是是康熙帝嫡后孝誠仁皇后赫舍里氏,皇太子胤礽的親哥承祜曾被康熙帝視作掌上明珠,承祜才四歲就早殤夭折。[1]

康熙帝夭折的子女不在少數,但只有承祜的死給康熙帝帶來的影響力最大,也唯獨只有承祜的死得到康熙帝“痛悼之”的實際行動。

據《康熙朝起居注》載:康熙十一年(1672年)二月初五日。康熙帝在頭堡。皇后所生長子承祜方四歲,天性聰慧,上甚愛之。是日寅時,包衣郎中多璧來奏,皇子承祜染病於初五日巳時卒。康熙帝諭曰:「痛悼之」。辰時,康熙帝含痛詣太皇太后行宮問安,笑語如常。出,康熙帝諭内大臣他達曰:「朕恐太皇太后聞之傷悼故含痛問安。朕在此恐諸王等聞信,前来慰朕,若至俱令散去」。禮部郎中仲古爾代等來奏安葬皇子事宜,至太皇太后行宮。康熙帝恐太皇太后聞知,召仲古爾代等至僻靜處附近,康熙帝垂著眼淚面諭安葬事宜。[2]

康熙十一年(1672年)二月初七日。康熙帝自闻皇子信常含痛诣太皇太后行宫问安。还则深居简出,郁闷不已。两翼内大臣、宗室、公常舒陶色、内大臣他达噶布喇等大学士巴泰等兵部尚书明珠等奏曰:“皇上闻皇子承祜之变每含悲痛诣太皇太后行宫问安,诚为孝思肫切。但臣等见皇上自闻皇子承祜之变,问安回时,往往郁闷,臣等不胜忧虑。皇上悲痛皇子承祜,故是天性,第深居简出,则郁闷愈增。臣等愿皇上移跸借境舒怀,臣等幸甚”。康熙帝諭曰:“朕每日诣太皇太后宫问安,颇可自慰。既随太皇太后至温泉,如太皇太后圣躬霍然全安,朕不胜欢忭,稚子事朕不介意,卿等所奏,朕知道了”。

康熙十一年(1672年)二月初八日,康熙帝在頭堡辰時詣太皇太后行宫問安,巳時還。未時,又詣太皇太后行宮問安。申時,還是日,兩翼和碩康親王傑舒、安親王岳洛率諸王貝勒等....奏曰:「臣等見皇上數日內欝悶,臣等不勝憂慮,皇上一身關繫宗社,若如此欝悶不止,則臣等何敢自安?伏願皇上随意遊覽稍舒聖懷,臣等之幸、天下萬民之幸也!」康熙帝旨:「知道了」。

康熙十一年(1672年)二月初九日,駐蹕盤石臺,是日將移蹕盤石臺,早集兩翼王貝勒諸大臣於網城南門外,傳諭曰:「兩日內,諸王貝勒大臣啓奏:朕隨意遊覽可以稍遣悶懷,俱已有旨報聞,朕思爾等再三啓奏,無非愛之心,所言甚是,朕欲於此行宫相近處相一平濶之所,暫駐數日而還」。諸王貝勒大臣跪聽宣旨畢,奏曰:「前。臣等奏請之意誠爲皇上一身關緊甚大,若如此鬱悶恐一時聖體違和,故敢奏聞。今蒙睿鑒諭以温綸,不但臣等之幸、實天下萬民之大幸也!」随奉旨於盤石臺駐蹕。

結語 编辑

康熙帝因祖母孝庄太皇太后患病,康熙帝奉命陪他祖母孝庄太皇太后在河北赤城温泉疗疾[3]。但当时康熙帝在外地驻跸,听闻皇后之子承祜死的消息后,康熙帝则强忍着悲痛哀伤,在白天在行宫里很少出来。只有在太皇太后请安时,康熙帝在太皇太后面前故作强颜欢笑,装成不在意,是为了不让太皇太后看见和知道此事後傷心難過。但是,康熙帝给太皇太后行礼问安完毕后,本来應要欢忭愉悅的,但是康熙帝依然是闷闷不乐,这足以说明皇子承祜在康熙帝心目中的地位,也表明康熙帝其實是多么钟爱承祜一人了。

其它 编辑

 值得一提的是:康熙帝冊立胤礽冊封為皇太子吉期正是承祜生日十二月十三日吉日

参考文献 编辑

  • 《清皇室四譜》
  • 《康熙朝起居注》
  1. ^ 《愛新覺羅宗譜》3冊甲三第1185頁 記載:愛新覺羅•玄燁次子-愛新覺羅•承祜(幼齡)康熙八年己酉十二月十三日寅時生,母孝誠仁皇后赫舍里氏領侍衛內大臣承恩公噶布喇之女,康熙十一年壬子二月初五日巳時卒,年四歲。
  2. ^ 《聖祖仁皇帝實錄》康熙十一年二月初五日辛巳,皇子承祜薨,上悼之。詣太皇太后行宮問安,笑語如常。出,諭內大臣覺羅塔達曰:恐太皇太后聞之傷悼,倘諸王等聞信前來慰朕,俱令散去。康熙十一年二月初七日癸未,上自聞皇子信鬱悶不已。宗室公、內大臣等奏曰:皇上聞皇子之信,往往鬱悶。臣等願皇上移蹕借境舒懷。上曰:朕每日詣太皇太后行宮問安,頗可自慰,既隨太皇太后至湯泉,如太皇太后聖躬全安,朕不勝歡忭穉子事,朕無甚介意。
  3. ^ 《聖祖仁皇帝實錄》康熙十一年正月二十四日,上奉太皇太后往赤城湯泉。是日啟行,上隨輦步行至神武門乘馬。出德勝門,駐蹕鞏華城。康熙十一年正月二十六日,過八達嶺,上自山麓下馬,扶太皇太后輦,太皇太后念上步行勞苦,諭乘馬。上奏曰:此處道險必扶御輦於心始安,至坦道始乘馬,駐蹕岔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