搖頭丸
此條目需要补充更多来源。 (2021年10月26日) |
摇头丸是一种毒品[1],其主要成分3,4-亞甲二氧甲基苯丙胺(英語:3,4-Methylenedioxymethamphetamine,简称MDMA)是一種興奮劑[2],間中或摻有MDEA、MDA、MBDB或安非他命等其他成分。服用搖頭丸者可即兴随音乐剧烈地不停抖動而不觉痛苦。
过量摄入摇头丸可能带来数种致命风险,包括体温过高、血清素症候群、急性脱水或水中毒(在药物影响下,使用者意识不到渴,从而直接导致在剧烈活动后忘记补充水分;或者是使用者為了避免脫水,而飲水過多,造成電解質失調)。更糟的是许多比摇头丸更危险的药物如PMA、DXM或甲基安非他命往往被掺入其中甚至被当作摇头丸出售。摇头丸对人体的长期影响,尤其是它抑制血清素自然分泌导致的抑郁症风险,目前仍属被广泛争议的未知课题。
各地對搖頭丸的俗稱编辑
歷史编辑
最早於1912年在美國出現,当时默克公司在研制新药时得到一种副产品,并被命名为MDMA(亞甲二氧甲基苯丙胺)。1976年,被称为“疯狂科学家”的亞歷山大·舒爾金找到了一种新的合成方法,并推荐给奥克兰的心理医生泽夫。泽夫先以低劑量的MDMA輔助對談治療,隨後向全國數以百計的心理學家介紹這種化合物。然而它最終並非在診所或醫院流行,而是以搖頭丸(英語:Ecstasy,原意為「狂喜」)之名風靡紐約、芝加哥等地的酒吧和夜店。
初期的醫療用途治療憂鬱,創傷症候群,焦慮。目前,可算沒有一個正式的醫學用途。1980年代中期起,摇头丸在美國就被列為管制藥物。一開始是在德州達拉斯附近雅痞的酒吧裡盛行,然後風行到同志酒吧、電音酒吧,然後躍上主流社群中。1990年代,銳舞電音(rave)起來之時,摇头丸也開始在大學生以及年輕成年人之間流行起來,最後蔓延到高中生。MDMA很快地就變成美國最被廣泛使用的四種非法藥物之一,其他三種是古柯碱、海洛英以及大麻。但大麻現在在美國多州已經合法,一般人也可以合法購買娛樂型大麻。
現時市面流通的搖頭丸通常含有其他成分,包括麻黃素和咖啡因等。非常過度使用搖頭丸才會導致精神亢奮、脫髮、腎衰竭、急性脫水或水中毒等症狀,還會損害肝臟功能,嚴重者可以致命。大部分國家將搖頭丸列為非法藥物。
被濫用的原因编辑
摇头丸被濫用的主要原因是吸食後會感到情緒高漲及提高了感官靈敏度、節奏感等。藥理是消耗神經中樞的血清素,當人體神經中樞的血清素減低後,身體一部分肌肉便會失控抽搐(通常是手、腳和頸部的肌肉),服用者因而身不由己地搖頭、搖手或搖腳等。搖頭丸最初在舞廳及次文化團體被廣泛使用,可能就是因為它令人感到情緒高漲和具節奏感的效果,而羊群心理促使社交互動。在英文中,服用快樂丸的行為往往被稱為rolling, popping, dropping, flipping,或是dosing,在中文裡則常用丟、吞或是穿(因為取e的諧音,而稱搖頭丸為衣服,故動詞為穿,量詞為件,例如:我先穿半件,等一下再補半件)。
在1980年代末,使用摇头丸的人顯著增加,吸食者從原先次文化團體快速擴大至娛樂場所,成為主要娛樂用藥,價格也較它剛被使用時低廉許多,有時一個晚上用藥所需花費甚至比飲用酒精還便宜,一般在市面上的價錢差異很大,一顆售價可從8美元到40元不等,台灣方面則自一開始引進時每顆約新台幣800元跌價到每顆300元至500元不等。
品牌與測試编辑
通常MDMA是以藥片的方式服用。不同的來源有不同的「品牌」,人們藉著藥片上面的小圖示來辨別。但是所謂的品牌並沒有經過嚴格的品質管制或是標示有效成分。因此任何人都可以複製市面上的各種品牌,製作出屬於他們的摇头丸。
在市面上非法出售的摇头丸藥丸通常不只含有摇头丸一種有效成分。黑市的藥丸被檢驗出含有類似於MDEA, MDA及MBDB等物質。不僅如此,有時候還會摻合某些跟精神用藥無關的添加藥品,(speed), DXM, ephedrine, PMA, 咖啡因, K他命(Special K)等等。
要詳細分析搖頭丸的成分通常需要使用氣相層析或是質譜儀,但是應用生物鹼的Marquis Reagent也可以做簡單的成分分析。
身体作用编辑
其他的效果包含:
關於搖頭丸的法律编辑
目前搖頭丸在大部分的國家都是屬於違法的藥物,在美國MDMA曾經是不受管制的藥物,一直到1985年7月,才被加入DEA Schedule I管理。
危險编辑
因為搖頭丸在許多國家是違禁物品,使得很難準確地研究他的效果及影響。
以下是服用搖頭丸的部分效果:
- 由於是屬非法物品,一粒搖頭丸的劑量與純度可能非常高甚至是危險的。
- 搖頭丸會影響體內系統的規律。持續地跳舞而未作休息或補充水份,可能導致嚴重的體溫過高或是脫水現象。不少使用者會為了預防脫水,而喝大量的水,但由於未補充相關的鹽分,可能會導致嚴重的電解質平衡失調症。
- 使用搖頭丸可能加重憂鬱症或在使用後造成暫時性的憂鬱。
- 搖頭丸與其他藥物混用可能造成極危險的狀況。
- 搖頭丸基本上會影響覺知力,注意力,使用搖頭丸時,如果操作任何具危險性的機械或工具將可能造成非常危險的情況。
- 若頻繁且大劑量的服用搖頭丸,將造成服用後的副作用的時間大幅增加。
- 極少數人會對MDMA有過度反應,尤其是第一次服用將會特別危險,包含心臟先天性缺陷患者,及少部分身體無法對此藥物自動排除的人。
上癮性编辑
在生理層面,美國科學家曾進行研究測試,證實該物質可以破壞GDNF(人體內的膠質細胞衍生營養因子)。而缺少GDNF又會使人生理上容易染上毒癮。[3][4]
参考文献编辑
- ^ 搖頭丸(MDMA). 新竹縣政府毒品危害防制中心. [2021-10-2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10-28) (中文(臺灣)).
- ^ 「搖頭丸」、「忘我」的正確名稱為亞甲二氧甲基安非他明,簡稱MDMA。一如其他安非他明,MDMA屬中樞神經系統興奮劑及迷幻藥。. [2021-10-2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10-28).
- ^ 存档副本. [2009-11-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2-20).
- ^ https://web.archive.org/web/20071018110045/http://www.jneurosci.org/cgi/content/short/27/33/8816?rss=1
外部連結编辑
维基词典上的字词解释 | |
维基共享资源上的多媒体资源 | |
维基新闻上的新闻 | |
维基数据上的数据项 |
- MDMA Facts and Statistics. National Institute on Drug Abuse. 15 June 2020 [2021-11-0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3-23).
- Methylenedioxymethamphetamine (MDMA or 'Ecstasy') drug profile. European Monitoring Centre for Drugs and Drug Addiction. [2021-11-0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1-01).
- MDMA-Assisted Psychotherapy. Multidisciplinary Association for Psychedelic Studies. [2005-04-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7-29).
- 搖頭丸毒害真相,社區藥物教育輔導會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