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地理
新加坡共和国是位于东南亚的一个岛国,地处马来半岛南端,毗邻马六甲海峡南口,南隔新加坡海峡与印尼相望,北有柔佛海峡与马来西亚相隔。由新加坡岛、德光岛、乌敏岛和圣淘沙岛等60多个岛屿组成,总面积728平方公里。因为土地资源有限,新加坡在过去40年至今一直填海,至2013年3月填海土地面積達到逾13,000公頃,佔據新加坡原有國家土地面積達約1/4;2013年1月,新加坡政府訂出藍圖,計劃於2030年將國家土地面積增加7%。然而新加坡扩大领土的行为也引发了邻国马来西亚和印尼的强烈抗议,因為新加坡填海將會使到上述國家的领海缩小,国境线亦会随之不斷发生变化[1]。
新加坡地理 | |
---|---|
![]() | |
洲 | 亚洲 |
地区 | 东南亚 |
坐标 | 1°21′N 103°49′E / 1.350°N 103.817°E |
面积 | 第世界排名第196名 |
• 总计 | 728平方公里(281平方英里) |
• 陆地 | 98.57% |
• 水域 | 1.43% |
海岸线 | 193公里(120英里) |
最高点 | 武吉知马山 163.63 m |
最低点 | 新加坡海峡 0 m |
最长河流 | 加冷河 10km |
新加坡地处世界重要的海上交通线马六甲海峡的南端出口,战略地位重要。
新加坡地形平缓,最高点为新加坡岛上的武吉知马丘陵,海拔高度为163.63米。新加坡河流由于地形所限,都很短小。新加坡共有32条主要河流,加起来共93公里长,最长的加冷河不过10公里[2]。新加坡没有天然湖泊,但是建有人工湖储存淡水。新加坡水资源严重匮乏,新加坡人均水资源占有量居世界倒数第二位,城市日常生活和工业生产用水主要靠收集存储雨水及从邻国进口淡水(目前有超过50%的供水来自马来西亚的柔佛州)[3]。
气候编辑
新加坡靠近赤道,为热带雨林气候,常年气温变化不大,雨量充足,空气湿度高,气候温暖而潮湿,年平均温度在23~31摄氏度之间。新加坡有两个不同的季候风季节,从12月到翌年3月吹东北季候风,相当潮湿;6月到9月则吹西南季候风,最为干燥。这两个季风期,间隔着季候风交替月,那就是4月到5月,以及10月到11月。在季候风交替月里,地面风弱多变,阳光酷热,形成下午至傍晚时分,全岛经常会有阵雨及雷雨[4]。
新加坡(1982至2008) | |||||||||||||
---|---|---|---|---|---|---|---|---|---|---|---|---|---|
月份 | 1月 | 2月 | 3月 | 4月 | 5月 | 6月 | 7月 | 8月 | 9月 | 10月 | 11月 | 12月 | 全年 |
平均高温 °C(°F) | 30 (86) |
29 (84) |
31 (88) |
31 (88) |
32 (90) |
32 (90) |
32 (90) |
32 (90) |
31 (88) |
31 (88) |
31 (88) |
30 (86) |
31 (88) |
平均低温 °C(°F) | 22 (72) |
23 (73) |
23 (73) |
22 (72) |
24 (75) |
25 (77) |
25 (77) |
25 (77) |
25 (77) |
24 (75) |
23 (73) |
23 (73) |
24 (75) |
平均降雨量 mm(英寸) | 255.8 (10.07) |
107.4 (4.23) |
171.0 (6.73) |
151.2 (5.95) |
163.9 (6.45) |
132.3 (5.21) |
150.0 (5.91) |
151.9 (5.98) |
157.3 (6.19) |
158.8 (6.25) |
262.4 (10.33) |
329.5 (12.97) |
2,191.5 (86.28) |
平均降雨天数 | 13.8 | 8.1 | 12.7 | 14.0 | 13.2 | 12.7 | 13.2 | 13.7 | 13.3 | 14.7 | 18.0 | 18.5 | 165.9 |
月均日照時數 | 173.6 | 183.6 | 192.2 | 174.0 | 179.8 | 177.0 | 189.1 | 179.8 | 156.0 | 155.0 | 129.0 | 133.3 | 2,022.4 |
数据来源 1:国家环境局(1982至2008年)[5] | |||||||||||||
数据来源 2:香港天文台(日照数据,1961至1990年)[6] |
时区编辑
尽管新加坡不遵守夏令时制,但它遵循UTC+8时区,比其地理位置所属时区早一小时。
日照时间 | ||
---|---|---|
2月 | 7月 | 11月 |
07:16 – 19:20 | 07:05 – 19:16 | 06:46 - 18:50 |
填海造陸编辑
新加坡是世界上填海造陸比例最高的國家之一,多達22%的國土透過填海而成。新加坡的土地計劃以半個世紀為期來策劃,每十年會進行一次檢討。在2030年以前,星國政府預計讓新加坡的國土大小提高到300平方英里(777平方公里)。
馬來西亞與印尼曾是新加坡重要的砂石供應國,不過,隨著新加坡國土增加,這兩國開始擔憂:有朝一日,新加坡的土地會非常貼近馬屬與印屬島嶼。同時,也因為馬印兩國開始進入大興土木的建設階段,砂石內需增加,於是在1997年,馬來西亞禁止了兩國間的砂石交易。另一個砂石供應的國家印尼,在馬來西亞中止輸出砂石後,佔了新加坡90%的砂石需求,但隨後也在2003年禁止沿海砂石輸出,並授權其海軍砲擊廖內群島至新加坡水道上的走私船;接著在2007年,印尼停止一切類型的砂石出口。
新加坡轉而將目光放到更大的區域,如中南半島的柬埔寨、越南與緬甸等地。但越南政府自2009年因為環團的抗議而一度停止抽砂,2013年卻又鬆綁規定,授權十家特定廠商在特定條件下輸出「鹽砂」(saline sand),但光是今年一至二月,就有多達四十艘船隻運送砂石至新加坡的德光島(新加坡軍人的新訓地點)與機場附近的樟宜村,砂石總量高達90萬餘噸。
隨著馬印越三國都在砂石出口上祭出程度不一的限制,柬埔寨漸漸成為新加坡的砂石主要進口國之一。柬埔寨停採砂石後,2016年12月,新加坡隨即宣佈,對於德光島西北部的填海計劃,將前所未有地採用荷蘭「攔海拓地」的做法,面對鄰國紛紛停止輸砂,新加坡必須想辦法減少仰賴外國自然資源;而「攔海拓地」透過築堤封閉一塊水域,慢慢將其水抽乾形成陸地,據信耗資較低、也有較低的環境成本。[來源請求]
土地面积变化编辑
年代 | 具体年份 | 面积(平方公里) | 相较1819年增加之面积 | 相较1819年增加之百分比 | 备注 |
---|---|---|---|---|---|
1820年代 | 1819 | 578[7] | 0km2 | +0% | 新加坡开埠元年 |
1960年代 | 1963 | 581.5[8] | 3.5km2 | +0.606% | 新加坡并入马来西亚(之后于1965年独立) |
1970年代 | 1970 | 586.4[9] | 8.4km2 | +1.45% | 新加坡建国5周年 |
1980年代 | 1980 | 617.8[9] | 39.8km2 | +6.89% | 新加坡建国15周年 |
1990年代 | 1990 | 633[9] | 55km2 | +9.52% | 新加坡建国25周年 |
2000年代 | 2000 | 682.7[9] | 104.7km2 | +18.1% | 新加坡建国35周年 |
2010年代 | 2010 | 712.4[9] | 134.4km2 | +23.3% | 新加坡建国45周年 |
2020年代 | 2020 | 728[10] | 150km2 | +26.0% | 现今,新加坡建国55周年 |
2030年代 | 2030 | 777 | 199km2 | +34.4% | 短期目标,新加坡建国65周年 |
未来 | 未知 | 约900至1000[11] | 约322km2至422km2 | 约+55.7%至+73.0% | 最终土地面积目标 |
参考文献编辑
- ^ 邻国要求新加坡停止填海造地 拒绝提供沙石. 新浪新闻中心. 2007-04-13 [2011-08-2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6-08) (中文(中国大陆)).
- ^ 我国或引入黄河水利电脑监测模式. 联合早报. 2010-04-17 [2011-08-2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08-14) (中文(中国大陆)).
- ^ 新加坡水资源管理概况. 上海情报服务台. 2006-08-11 [2011-08-2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3-05) (中文(中国大陆)).
- ^ 新加坡气候. 中国驻新使馆经商参处. 2005-11-09 [2011-08-2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08-10) (中文(中国大陆)).
- ^ WEATHERWise Singpoare (PDF). 国家环境局. [2010-10-31]. (原始内容 (PDF)存档于2011-07-16) (英语).
- ^ 新加坡气候资料. 香港天文台. [2010-05-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10-25).
- ^ Tanya Ong. S'pore's land area expanded by 25% in past 200 years. Mothership SG. 2018-09-27 [2021-02-2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0-23) (英语).
- ^ A.T.K. Yee, K.Y. Chong, W.W. Seah, H.K. Lua & S. Yang. 5. Vegetation of Singapore (pdf). 新加坡公园局 NParks Singapore. 2019 [2021-02-26].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20-10-01).
- ^ 9.0 9.1 9.2 9.3 9.4 Total Land Area of Singapore. Data.gov. [2021-2-2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2-04) (英语). 引用错误:带有name属性“Total Land Area of Singapore”的
<ref>
标签用不同内容定义了多次 引用错误:带有name属性“Total Land Area of Singapore”的<ref>
标签用不同内容定义了多次 引用错误:带有name属性“Total Land Area of Singapore”的<ref>
标签用不同内容定义了多次 引用错误:带有name属性“Total Land Area of Singapore”的<ref>
标签用不同内容定义了多次 - ^ Environment. Base. [2020年12月9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年7月19日).
- ^ "Such Quantities of Sand,"《经济学人》The Economist. 2015-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