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日佔時期
此條目需要編修,以確保文法、用詞、语气、格式、標點等使用恰当。 (2021年10月12日) |
新加坡日據時期[1](英語:Japanese occupation of Singapore),也稱新加坡日佔時期[2],是指第二次世界大戰太平洋戰爭時大日本帝國佔領新加坡的時期:由1942年2月15日新加坡海峽殖民地政府投降起,至1945年9月12日在新加坡政府大厦举行日军無條件投降仪式为止。
昭南特別市 昭南特別市 | |||||||||||
---|---|---|---|---|---|---|---|---|---|---|---|
1942年—1945年 | |||||||||||
![]() 1945年新加坡版圖 | |||||||||||
地位 | 大日本帝国军事占领 | ||||||||||
首都 | 新加坡 | ||||||||||
常用语言 | 日语、华语、福建话、马来语、泰米尔语、英语 | ||||||||||
政府 | 占领军政权 | ||||||||||
历史时期 | 第二次世界大战 | ||||||||||
• 太平洋战争开始 | 1941年12月8日 | ||||||||||
• 英国投降 | 1942年 2月15日 | ||||||||||
• 盟軍空袭新加坡 | 1944年11月-1945年5月 | ||||||||||
• 日本投降 | 1945年8月15日 | ||||||||||
• 新加坡由英属馬來亞軍政府接收 | 1945年 9月12日 | ||||||||||
• 新加坡成为直轄殖民地 | 1946年4月1日 | ||||||||||
货币 | 香蕉票 | ||||||||||
| |||||||||||
今属于 | ![]() ![]() ![]() |
新加坡日佔時期 | |||||||
日语名称 | |||||||
---|---|---|---|---|---|---|---|
汉字 | 昭南特別市 | ||||||
| |||||||
日語別稱 | |||||||
汉字 | 昭南島 | ||||||
|
新加坡原為英國殖民地。1941年12月7日,日本偷襲珍珠港,並展開對東南亞的侵略。日軍在1942年1月31日佔領整個馬來半島,英方開始新加坡保衛戰。1942年2月15日農曆新年當日,駐新加坡英軍向日軍投降,日佔時期開始。日本佔領新加坡後,日军將領「馬來之虎」山下奉文將之改名為昭南島(意指南方光明之島,或昭和天皇在南洋获取的領土)。在行政上,新加坡则成為大日本帝國的一部分,為「昭南特別市」。因此,新加坡日據时期也称为昭南時代。
日本占領 编辑
白思華中将在1942年2月15日(农历新年)向大日本帝国陆军的陸軍大將山下奉文投降。约130,000名[來源請求]印度、澳大利亚和英国士兵成为战俘,许多被遣送到缅甸、日本、朝鲜、满洲国興建铁路。同年2月18日,日本佔領當局[谁?]宣布将新加坡改稱为“昭南”。軍政府時期结束后,「昭南占領地政府」正式成立,由大達茂雄担任第一任昭南特别市市长,内藤宽一是第二任市长。
星华义勇军 编辑
肅清 编辑
物资短缺 编辑
教育 编辑
1942年,英軍投降後,為推廣日語,日軍開辦昭南日本学園。阮斐娜在她的著作《帝國的太陽下:日本的台灣及南方殖民地文學》中提到日軍在東南亞的日語推廣,新加坡最為成功[3]。此外,日軍亦設立「昭南第一日本人學校」[4](日语:昭南第一日本人学校,今新加坡日僑學校[5])。
1943年7月1日起,日軍為加強日語普及,禁止英語的各類通信,包含明信片與書信。僅有學務用書和軍方認可的書可以使用英文。[6]
印度国民军 编辑
佔領的結束 编辑
自占領後,新加坡盟軍一直干擾日軍的攻擊目標。1943年,英軍發動杰維克行動(Operation Jaywick),即日方的昭南港爆破事件,摧毀日軍港口船隻。[7]另一方面,林謀盛等人為盟軍在新加坡建立情報網。[8]1944年至1945年間,新加坡受美軍轟炸。
爭議 编辑
2017年2月,新加坡的一個紀念二次世界大戰的展覽館,因名稱使用了日本占領期間稱呼新加坡的名稱「昭南」(Syonan),引發公眾抗議。新加坡資訊部長雅國指出「這絕非我們的用意(引發傷痛),我為名稱帶來的傷痛道歉;我們必須尊重曾於日本占領期間遭逢不幸、失去親屬者的感受。」,而將名稱改為「日據」(Japanese Occupation)。[1]
影视作品 编辑
- 电视剧
- (英文)The Heroes(1988年)澳大利亚与英国合制
- (中文)烈血青春(1991年)新加坡
- (英文)Heroes II: The Return(1991年)澳大利亚
- (中文)曲终魂断(1996年)新加坡
- (中文)和平的代价(1997年)新加坡
- (中文)何日军再来(2001年)新加坡
- (英文)A War Diary 战争日记(2001年)新加坡
- (英文)樟宜(2001年)澳大利亚
- (中文)星月传奇 Echoes of Time (2015)新加坡
- (中文)灵魂摆渡·南洋传说 (2021)新加坡与马来西亚合制
- 电影:
- (日語)南十字星(1982年)日本與澳大利亞合制
纪念建筑与历史遗址 编辑
注释 编辑
参考文献 编辑
- ^ 1.0 1.1 二戰展覽館名 新加坡改稱日據時期. 中央社. 2017-02-18 [2021-10-2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3-14).
- ^ 林立. 亦詩亦史:描述新加坡日佔時期的舊體詩集《血海》 (PDF). 清華學報. 2017-09, 47 (3): 547 [2021-10-18].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21-10-18).
- ^ Kleeman, Faye Yuan. Under an Imperial Sun: Japanese Colonial Literature of Taiwan and the South. University of Hawaii Press. 2003-09-30: 43 [2022-02-15]. ISBN 978-0-8248-2592-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4-11) (英语).
The most successful was the Japanese school in Singapore. A month after the British surrendered (February 15, 1942), Japan renamed the island Shonan (literally "illuminating the south") and founded the famous Shonan Japanese School (Shōnan Nihon Gakuen 昭南日本学園)
- ^ シンガポール日本人学校-A BRIEF HISTORY. [2021-10-3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1-02).
- ^ シンガポール日本人学校 - The Japanese School Singapore. www.sjs.edu.sg. [2021-10-3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10-30).
- ^ 英語通信禁止,台灣日日新報,1943年1月15日
- ^ 篠崎護『シンガポール占領秘録-戦争とその人間像』原書房、1976年。
- ^ Force 136 (Operation Gustavus in Malaya) | Infopedia. eresources.nlb.gov.sg. [2021-10-3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11-04).
- ^ Park, Keith (August 1946). Air Operations in South East Asia 3rd May 1945 to 12th September 1945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London: War Office. published in "No. 39202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The London Gazette (Supplement). 13 April 1951. pp. 2127–2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