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延寿

唐朝歷史學家
中國二十四史
次序 書名 作者
姓名 時代
1 史记 司馬遷 西漢
2 汉书 班固 東漢
3 后汉书 范曄 劉宋
4 三國志 陈寿 西晋
5 晋书 房玄龄
6 宋书 沈约 蕭梁
7 南齐书 萧子显
8 梁书 姚思廉
9 陈书
10 魏书 魏收 北齐
11 北齐书 李百药
12 周书 令狐德棻
13 南史 李延寿
14 北史
15 隋书 魏徵
16 旧唐书 刘昫 后晋
17 新唐书 欧阳修 北宋
18 旧五代史 薛居正
19 新五代史 欧阳修
20 宋史 脱脱
21 辽史
22 金史
23 元史 宋濂
24 明史 张廷玉
相關 東觀漢記 劉珍 東漢
相关 十国春秋 吴任臣
相關 新元史 柯劭忞 民國
相關 南明史 钱海岳 共和國
相關 清史稿 趙爾巽 民國
相關 清史 張其昀 民國
相關 點校本二十四史 顧頡剛 共和國

李延寿(?—?),相州(今河南省安阳市)人,祖籍陇西郡狄道县(今甘肃省定西市临洮县),出自陇西李氏姑臧房,窦建德尚书礼部侍郎李大师第四子。

生平

编辑

李延寿在貞觀年间,累次补官为太子典膳丞崇贤馆学士,曾经接受诏命与著作佐郎敬播一起编修五代的史书,又参与编撰《晋书》,不久转任御史台主簿、兼直国史。当初,李延寿的父亲李大师对前代旧事知道的很多,经常认为刘宋、南齐、南梁、南陈、北齐、北周、隋朝时天下分裂,南方称北方为“索虏”,北方指南方为“岛夷”。他们各自的史书记载本国史事详细,别国事情简略,而且在褒贬和毁誉上严重失实,李大师想着有所改正,学着《春秋》的编年方法,对南北朝的史事进行考正,没完成就去世[1]

李延寿几次参与修撰史书后,见闻比之前更广,于是就继承父亲的遗志修撰史书。起于北魏登国元年,止于隋朝義寧二年,创作十二本纪、八十八列传,称之为《北史》;又起于刘宋永初元年,止于南陈祯明三年,创作十本纪、七十列传,称之为《南史》。前后共有八个朝代,两书合起来有一百八十篇,将两书献给朝廷。李延寿的史书很有条理,删去了芜杂之辞,远远超过原书本身。当时的人见李延寿年轻且地位低下,对《北史》和《南史》不很称赞。之后李延寿升任符玺郎,兼修国史,不久后就去世[2]。武德之后,邓世隆顾胤、李延寿、李仁实等人先后编撰唐朝的国史,很为当时所称[3][4][5]

李延寿曾经撰写《太宗政典》上表进献,调露年间,唐高宗李治曾观看李延寿所撰《太宗政典》,长久的赞美李延寿能据实写书,下令赐予李延寿家里丝帛五十段,又命令将《太宗政典》收藏在秘阁中,另外抄录别本赐给皇太子[6]

家族

编辑

曾祖

编辑
  • 李晓,北齐平西将军、东郡太守

祖父母

编辑

父亲

编辑

兄弟

编辑

参考资料

编辑
  1. ^ 《新唐书·卷一百零二·列传第二十七》:李延寿者,世居相州。贞观中,累补太子典膳丞、崇贤馆学士。以脩撰劳,转御史台主簿,兼直国史。初,延寿父大师,多识前世旧事,常以宋、齐、梁、陈、齐、周、隋天下参隔,南方谓北为“索虏”,北方指南为“岛夷”。其史于本国详,佗国略,往往訾美失传,思所以改正,拟春秋编年,刊究南北事,未成而殁。
  2. ^ 《旧唐书·卷七十三·列传第二十三》:李延寿者,本陇西著姓,世居相州。贞观中,累补太子典膳丞、崇贤馆学士。尝受诏与著作佐郎敬播同修五代史志,又预撰晋书,寻转御史台主簿,兼直国史。延寿尝撰太宗政典三十卷表上之,历迁符玺郎,兼修国史。寻卒。调露中,高宗尝观其所撰政典,叹美久之,令藏于祕阁,赐其家帛五十段。延寿又尝删补宋、齐、梁、陈及魏、齐、周、隋等八代史,谓之南、北史,凡一百八十卷,颇行于代。
  3. ^ 《旧唐书·卷七十三·列传第二十三》:自武德已后,有邓世隆、顾胤、李延寿、李仁实前后修撰国史,颇为当时所称。
  4. ^ 《新唐书·卷一百零二·列传第二十七》:时又有邓世隆、顾胤、李延寿、李仁实皆以史学称当世。
  5. ^ 《新唐书·卷一百零二·列传第二十七》:延寿既数与论撰,所见益广,乃追终先志。本魏登国元年,尽隋义宁二年,作本纪十二、列传八十八,谓之北史;本宋永初元年,尽陈祯明三年,作本纪十、列传七十,谓之南史。凡八代,合二书百八十篇,上之。其书颇有条理,删落酿辞,过本书远甚。时人见年少位下,不甚称其书。迁符玺郎,兼脩国史,卒。
  6. ^ 《新唐书·卷一百零二·列传第二十七》:尝撰太宗政典,调露中,高宗观之,咨美直笔,赐其家帛五十段,藏副秘阁,仍别录以赐皇太子云。
  7. ^ 《隋代墓志精粹(第二辑)》. 上海市: 上海书画出版社. 2023年11月: 1–5. ISBN 9787547932124 (中文(繁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