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聚奎
李聚奎(1904年12月31日—1995年6月25日),原名李新喜,中国湖南安化县兰田(今属涟源)西坪村人,中国人民解放军开国上将之一。
李聚奎 | |
---|---|
中华人民共和国石油工业部部长 | |
任期 1955年7月 - 1958年3月 | |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后方勤务部第三任政治委员 | |
任期 1958年3月 – 1960年4月 | |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后勤部首任政治委员 | |
任期 1960年4月 - 1967年7月 | |
个人资料 | |
本名 | 李新喜 |
性别 | 男 |
出生 | 光緒三十年(1904年)11月25日 大清湖南省安化县兰田(今属涟源)西坪村 |
逝世 | 1995年6月25日 中华人民共和国北京市 | (90歲)
国籍 | 中华人民共和国 |
语言 | 汉语 |
政党 | 中国共产党 |
效命 | 中国共产党 |
军种 | 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 |
军衔 | 中国人民解放军军需上将 |
配偶 | 王惠颖 |
军衔记录
|
李聚奎参加平江起义,红军时期历任红五军排长、中队长、大队长,红三军第三纵队支队长,第九师二十七团团长、师长,红一军团第一师师长,红四方面军第三十一军参谋长。参加长征。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129师386旅参谋长,抗日先遣纵队司令员兼政治委员,决死第一纵队副司令员、旅长兼太岳军区第一军分区司令员。第二次国共内战时期,任冀热辽军区参谋长,军事调处执行部中共代表团执行处副处长,西满军区参谋长,东北军区后勤部参谋长兼西线后勤司令员、政治委员,第四野战军后勤部第二部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东北军区后勤部部长兼政治委员,中国人民解放军后勤学院院长,中华人民共和国石油工业部部长,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后勤部政治委员,高等军事学院院长,后勤学院政治委员,中共中央军委顾问。
生平
编辑早年经历
编辑幼年读过两年私塾,10岁起开始干农活。1926年,李加入国民革命军唐生智部工兵营,后随部参加北伐。1928年,李跟随彭德怀参加平江起义[1],任红五军十三师七团班长、排长,同年8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29年任红五军中队长。红四军主力向赣南出击后,李聚奎随红五军留守井冈山,参加第三次反会剿作战。突围时,带领中队抢占有利地形坚守四昼夜,掩护五军主力顺利撤离。1929年夏,任五5军第四纵队八大队大队长。1930年1月,他随黄公略到永新,参加组建红六军,先后任第三纵队代理纵队长、第四大队大队长、红三军第9支队支队长、第9师27团团长。在中央苏区第二次反围剿战争中,曾带领传令班乘夜间国军混乱之际,抓获100余俘虏[2]。
1931年中央苏区第三次反围剿战争后,李聚奎历任红8师、红7师、红9师师长。在中央苏区第四次反围剿战争中,率红9师直插大龙坪,以极小代价全歼国军52师师部和1个团,俘师长李明[3]。1933年,中央红军整编后,任红一军团一师师长,参与历次反围剿战争,并荣获二等红星奖章。1934年,李聚奎参加长征,率红1师先后参加强渡乌江、攻占遵义、四渡赤水、强渡大渡河和占领芦山城等战役战斗。1935年6月红一方面军和红四方面军在懋功会师后,调任红四方面军红三十一军参谋长[4]。1936年,调任红九军参谋长,参与西路军作战。1937年2月,西路军失败后,只身一人千里行乞返回延安。
抗日战争与第二次国共内战时期
编辑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李被任命为八路军129师386旅参谋长,赴山西参战[5]。参与长生口战斗、神头岭战斗、响堂铺战斗、晋东南反九路围攻战役。1938年,李聚奎任129师青年抗日游击纵队政治委员,改造投奔八路军的段海洲部。后任鲁西北先遣纵队司令员兼政治委员,指挥莘县战斗,在鲁西北开辟根据地。1940年,李聚奎任山西青年抗敌决死队第一纵队副司令员,参与百团大战。1942年,决死队1纵队改称1旅,任旅长兼太岳军区第一军分区司令员,参与沁源围困战[6]。1944年,李被调回延安,入中共中央党校学习。
抗战胜利后,李聚奎任冀热辽军区参谋长,指挥古北口保卫战[7]。1946年1月,任北平军事调处执行部执行处副处长,12月调东北。1947年初,任西满军区参谋长,参与三下江南战役和东北夏秋冬攻势作战。1948年4月任东北军区后勤部参谋长兼西线后勤司令员、政治委员,参与辽沈战役和平津战役的后勤保障工作。1949年,任第四野战军后勤部第二部长,参与组织四野南下的后勤保障工作[8]。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
编辑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第四野战军、中南军区副参谋长[9]。1950年7月任东北军区后勤部部长,负责中国人民志愿军的后勤工作。1952年,李奉命组建中国人民解放军后勤学院,6月任院长。1955年7月,在大授衔前夕,调任中华人民共和国石油工业部部长[10]。1958年3月,李聚奎与余秋里对换职务,出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后方勤务部政治委员[11],7月被授予上将军衔。1966年4月,李担任中国人民解放军高等军事学院院长兼中共中央军委委员,后在“文化大革命”受迫害。1977年12月,李复出任后勤学院政委,1981年7月退休,任中央军委顾问兼中顾委委员。1989年,在六四事件中,李聚奎反对出动军队实行戒严[12]。
李聚奎是中共第七、十二、十三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中央军委委员,第二、三届国防委员会委员,第四、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和常务委员会委员。1995年6月25日,李聚奎在北京去世[13]。相传,李是红拳高手,并曾前往少林寺学艺。
参考文献
编辑- ^ 李聚奎. 平江惊雷起 峥嵘露乾坤. 神州. 2008, (12).
- ^ 中共党史人物研究会; 王淇; 陈志凌. 中共党史人物传 第70卷. 北京: 中央文献出版社. 2000: 11. ISBN 7-5073-0450-X 请检查
|isbn=
值 (帮助). - ^ 王晓建主编. 开国上将 中. 北京: 中国社会出版社. 2005: 58. ISBN 7-80088-881-9.
- ^ 《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史》编写组. 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史:第一卷. 军事科学出版社. 2010: 379. ISBN 978-7-80237-381-5.
- ^ 红军改编为八路军初期部队作战序列. 新华网. 2008-07-30 [2015-05-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9-24).
- ^ 883天的沁源围困战:8万没武器的群众毙敌4200余人. 中华网. 2015-03-02 [2015-05-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5-12).
- ^ 北京军区《华北野战部队战史》编写组. 中国人民解放军华北野战部队战史. 解放军出版社. 2011: 54. ISBN 978-7-5065-6162-4.
- ^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野战军战史》编委会.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野战军战史. 北京: 解放军出版社. 1998: 442. ISBN 9787506554015 (中文(简体)).
- ^ 张明金、刘立勤. 中国人民解放军历史上的200个军区. 北京: 解放军文艺出版社. 2010: 522. ISBN 978-7-5033-2252-5.
- ^ 赤男. 首任石油部长李聚奎上将的短暂任期和离职之谜. 光明网. 2004-12-07 [2015-05-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5-05-25).
- ^ 马浩亮. 《余秋里传》揭歷史秘辛. 大公网. 2015-05-12 [2015-07-0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1-27).
- ^ 鲜明对照:中外媒体谈赵紫阳葬礼. 美国之音. 2005-04-02 [2005-04-0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05-23).
- ^ 星火燎原编辑部. 中国人民解放军将帅名录:第一卷. 北京: 解放军出版社. 2006: 85. ISBN 7506550555 (中文(简体)).
中国人民解放军职务 | ||
---|---|---|
前任: 余秋里 |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后方勤务部政治委员 1958年3月-1960年4月 |
繼任: 李聚奎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后勤部政治委员 |
前任: 李聚奎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后方勤务部政治委员 |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后勤部政治委员 1960年4月-1967年7月 |
繼任: 张池明 |
前任: 陈伯钧 |
中国人民解放军高等军事学院院长 1966年4月-1969年2月 |
繼任: 刘忠 中国人民解放军高等军事学院革命委员会主任 |
前任: 阎捷三 |
中国人民解放军后勤学院政治委员 1977年12月-1981年3月 |
繼任: 曹思明 |
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职务 | ||
新頭銜 | 中华人民共和国石油工业部部长 1955年7月-1958年2月 |
繼任: 余秋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