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一儁

(重定向自杨一儁

楊一儁(?年—?年),字又起,號五華四川省順慶府鄰水縣人,明朝政治人物,崇禎元年戊辰科進士。鄰水縣城內前街縣治前原有為其所立之“天畿豸史七藩總憲坊”[2]。鄰水城西十五里有御史橋係其所建[3]

楊一儁

大明順天巡撫
籍貫 四川省順慶府鄰水縣
字號 字又起,號五華
出生 生年不詳
逝世 卒年不詳
出身
  • 天啟七年丁卯科舉人
  • 崇禎元年戊辰科同進士出身
著作
  • 《西塔寺記》[1]

生平 编辑

天啟七年(1627年)丁卯科舉人,崇禎元年(1628年)戊辰科進士,崇禎二年(1629年)任湖廣承天府景陵縣知縣[4][5] ,崇祯三年(1630年)庚午科湖廣鄉試主考,監察御史、巡按直隸河南,巡視七省漕務,崇禎十一年,浚鎮江府漕渠、太倉州湖川塘[6]順天巡撫[7]明福王時起復為監察御史[8][9]。《鄰水縣志》等地方志有傳。[10][11][12][13]

家族 编辑

父楊芳春,生員,天性孝友,立品端方,生平嗜學不厭,博極群書,曲成後學,以其貴敕贈文林郎湖廣景陵縣知縣,母胡氏封太孺人[14],崇禎五年崇祀鄉賢。子楊曦垣,康熙八年歲貢。孫楊伯龍

其他 编辑

明邑人陳加卲『送楊一儁讀書萬峰山』詩:[15]

何地松無色,萬峰靜有聲。
此處讀書去,獨我送君行。
朝昏深客意,花鳥閱山情。
行藏見吾道,容易莫逃名。

參考文獻 编辑

  1. ^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方輿彙編職方典職方典第一千一百四十六卷安陸府部藝文二
  2. ^ 『七藩總憲坊。爲進士任監察御史,陞七省巡漕楊一儁立,在城內縣治前』。[道光元年]《鄰水縣誌》卷三
  3. ^ 『御史橋。在城西十五里。係明御史楊一儁建。故名』。[道光元年]《鄰水縣志》卷一
  4. ^ 『題覆總漕薦劾漕運官員疏。題爲敬遵從新整飭之明㫖以振漕事之積玩事……另爲開復其府州縣官如江西南昌府知府彭期生、撫州府知府黃應秀……江陵縣知縣周瑞豹、景陵縣知縣楊一儁、當陽縣知縣任鼎、咸寧縣知縣劉世科、通城縣知縣朱宗讓……以上各官俱催科盡力,兊發如期,均當薦揚以示激勸。……崇禎三年正月二十五日具題。本月二十八日奉聖㫖。是。欽此』、『題敘楚省催餉京卿并完餉司府疏。題爲還餉完而又完臣。力竭而又竭。恭報徹底催盡之數。仰祈聖鑒事……奉有効勤急公之㫖。紀錄優異。當不待臣言之贅矣……及先所荐德安知府程䇿、興國州知州崔元登、澧州知州王敦德、景陵知縣楊一儁、襄陽知縣王鰲永、漢陽知縣楊四知一體紀錄者也……伏祈勑下臣部將寺臣唐暉、司臣杜詩、孔榮宗與推推官禹好善、毆起鳴、知府程策、知州崔元登、王敦德、知縣楊一儁、王鰲永、楊四知、彭淳、同知夏之彥行文吏部紀錄。杜詩先降俸一級准與開復。庶勸懲不相掩。而吏治軍糈交頼之矣等因。崇禎四年五月十一日具題。本月十四日奉聖㫖。唐暉、孔榮宗、禹好善等着吏部紀錄杜詩原降俸級。准與開復。』。[崇禎]畢自嚴《度支奏議》卷二十
  5. ^ 「題竟陵楊明府五華圖序。漢李固與其弟圄書曰:「固年五十七,鬢髮已白,所謂容身而遊,滿腹而去,周觀天下,獨未見益州耳」;昔嚴夫子常言「嶽有五涉其四,州有九游其八,欲類此子矣」;王逸少周益州書曰:「省足下別疏,具彼土山川之奇,益令其游目意足也,可得果,當去卿求迎,遲此期,以日爲歲,但言此心已馳於彼矣」,其想慕山川名勝乃爾;至宗少文以足跡不能遍歷名山,乃圖山水於四壁,以當臥游,日舉琴動操,欲令四壁皆響,蓋古人於洞天福地欲游志聘目,以自快其奇者,不啻如盲之不忘視,僂之不忘起,乃輪艱蹄蹇,身羈事牽,不得躬履足踐,至形諸夢寐饑渴,其於奇蹤勝緣,不能湊泊如此,況生當勝地,宦歷名邦,乃至所號所治山川名勝適相脗合者,其勝緣可勝道哉,隣水楊公固蜀人也,蜀故有華陽成都浣花濯錦諸勝,先生身爲益人,已與李固逸少之想望而不可得者大有徑庭矣,而誕申之地則有山曰華山,又與五嶽相埒,因自命曰五華長,蓋自跨其勝,若據此爲家山也者,曰:此可與太華少華玉華諸山相頡頏爭奇乎,乃不自意天壤間復有一山與之同名,若符合者,又不自意他日宦轍與此山適相值,如遇故人也者,今上御極之歲爲戊辰龍飛首科,先生遂登茲榜成進士,中銓得授竟陵令,竟陵爲世宗肅皇帝躍龍之地,其形勝甲天下,而境內亦有山曰五華焉,相傳爲神農氏封域,祠宇巋然,如魯靈光,其旁有洗墨池,色正黑,巒峯蔥菁,千巖萬壑競秀爭流,極泉石之勝,而山名適與公之號符,亦甚奇矣,公下車入境,式兒童父老竹馬之迎,首問民所疾苦,以次諮訪土風,及察境內山川奇勝,得茲山異之躍而言曰:「是何名與吾號適相合,若此豈其讖耶,昔白居易爲香山耆老會,乃不自號香山,而號樂天,子瞻耕於黃之東坡,乃遂自號曰東坡,然非名山大川,又非身生其地,亦非素所自號,而適與宦跡合者也,吾今生於華山,以五華爲號,而宦遊之地寔有五華山以湊合之,是古人夢想神游,翹首企足而不可得者,乃今一旦得之,豈非天所命耶」,於是賓佐僚友相與置酒張樂而樂之,又從而欹之,曰「華山蒼蒼,隣水之鄉,華山岌岌,竟陵之邑,公來是邦,適與山值,顯名榮號,剖符而勒,竟耶鄰耶,孰雲兩域,天耶人耶,是誰之翊,地效其靈,天相之默,人傑地靈,爲邦之式」,於時政閑,簾卷吏散,鳥啼間策杖履,時一登躋,景高山之仰止,挹翠黛之霏微,噓以仁風,霈以甘雨,父老子弟,熙熙向化,和氣薰蒸,有不知竟陵爲鄰水,而鄰水爲竟陵者矣,余鄰邑熊明府昆季欲作五華圖以壽公,書來介余作頌,因得悉公仁明慈惠,腴人耳根,無論近代,即古循良,得未曾有,方今聖明在宥,究心民牧,博採良吏,聞公治行,旦晚徵書賁道,入對,青蒲進而補袞,進而具瞻,異日裁邑乘者,方且謂竟陵以五華重,而通國士人又咸以五華爲甘棠,則五華又寔以公重,薄海內外仰望,名號如仰太華,即嵩衡泰岱,遜不敢伯仲,寧直不腆,竟陵借公生色已哉,太白詩云「太華峯頭玉井蓮,花開十丈藕如船」,得而食之者爲上僊,公挾有兩五華,則此十丈蓮如船藕不難擷取以供甘毳,將無如李鄴侯領取十年宰相而後乃今爲雙鳧爲飛舄,令千載而下,即公起家地誌竟陵有僊令,不益徵此號,信天所命,不虛設爾爾哉,予未得識韓以輕萬戶,而知熊明府昆季不阿私所好,心儀公非凡品,故敢以是爲公頌,竊自比於魯僖,不知其帚之敝矣」。范允臨,《輸寥館集》卷二
  6. ^ 『十一年,張國維、王志舉、楊一儁,曾化龍浚鎮江府漕渠、太倉州湖川塘。』。《吳中水利全書》
  7. ^ 『傳庭慍,引疾乞休。嗣昌又劾其託疾,非真聾。帝遂發怒,斥為民,下巡撫楊一儁覈真偽。一儁奏言:「真聾,非託疾。」幷下一儁獄。』。《明史》孫傳庭
  8. ^ 『崇禎十七年八月辛巳(1644年9月26日),改補李模、張煊、李長春、楊一儁為河南等道御史。模以巡方劾監臣謫,煊以會推房可壯等,一儁以復奏孫傳庭重聽,俱戍。長春以讞楊時化、喬淳事(崇禎初年楊時化彈劾高平縣知縣喬淳案),由辟改戍。後煊降北,仍為御史』。李清《南渡錄》
  9. ^ 『辛巳。姚思孝為南京大理寺左少卿。補李長春、李模、楊一儁、張瑄。湖廣、河南、雲南、貴州道御史』。《國榷》卷八十一
  10. ^ 『楊一儁。崇楨戊辰進士。官監察御史。主考湖廣鄉試。巡按直隸河南七省漕務。事見治前石坊。』。[道光元年]《鄰水縣志》卷二
  11. ^ 『楊一儁,字又起,號五華,四川鄰水人,由進士崇禎二年任,公材力敏决,揮霍有爲,修城池、築堤防、飭學校、均里甲,以卓異稱,行耴南直漕務御史。』。康熙《景陵縣志》卷之九第34頁
  12. ^ 『楊一儁。少有異才,十二歲入學,有小式草垂世,天啟丁卯科舉人,崇禎元年戊辰進士,初任湖廣景陵縣知縣,崇禎庚午科湖廣主考,行取補監察御史,巡按直隸、河南,巡視七省漕務,即崇祀鄉賢祠楊芳春子也,事見縣治前宅內石坊。』。[乾隆]《鄰水縣志》卷之三第4頁
  13. ^ 『崇禎戊辰科……楊一儁。鄰水縣人。歷御史。』。[雍正]《四川通志》卷三十四
  14. ^ 道光十五年《鄰水縣誌》 卷之五第9頁封贈,第18頁誥敕「封贈楊一儁之父母」
  15. ^ [道光元年]《鄰水縣志》卷四
官衔
前任:
任贊化
明朝景陵縣知縣
1628年-1635年
繼任:
陳六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