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濊
東濊(漢語拼音:wèi)[1]是存在于公元前二世紀至五世紀的古代朝鲜半岛东北部部落国家。北与高句丽和沃沮,南与辰韓,西与乐浪郡接壤。其领地相當於今天朝鲜的咸镜南道和江原道 (北)以及韩国的江原道 (南)。
東濊 | |
諺文 | 동예 |
---|---|
汉字 | 東濊 |
文观部式 | Dong(-)ye |
马-赖式 | Tongye |

公元313年的朝鮮半島形勢、前三國時代
東濊在公元前108年前是古朝鮮藩属。卫满朝鲜被灭后汉朝在此設立臨屯郡,臨屯郡後併入樂浪郡。313年,樂浪郡被灭后,東濊成為高句丽的藩属。在公元400年左右,高句丽好太王吞并東濊北部。高句丽勢力从此深入朝鲜半岛中部。东濊部分南部则被新罗吞并。
東濊与高句丽,沃沮同属扶余的分支,语言文化相似。東濊人与高句丽人同在每年的第十个月举行载歌载舞,武术表演的祭天(舞天)仪式。東濊人视老虎为神物。
《三國志》稱東濊有約2万户,以农业耕作为生。東濊法律严惩占用公用土地者。朝鮮時代有人把東濊說成東扶餘。[來源請求]出果下馬、貊弓、海豹皮朝貢。他們是最後一個獨立濊人王國(其他的已被扶餘國與高句麗消滅)。
参见编辑
参考资料编辑
- 陈寿. 《三国志》. 西晋. 卷三十·魏书三十·乌丸鲜卑东夷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