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山隧道
松山隧道(葡萄牙語:Tunel do Monte da Guia)是澳門最長的行車隧道,位於二龍喉街和羅理基博士大馬路之間,呈西北-東南走向。長284.85米,高7.22米,寬10.5米,設雙線車道,每小時可通700輛車[1],收費全免。兩端皆連接行車天橋。中葡友好紀念物之一的「蓮花」位於隧道羅理基博士大馬路出口。
![]() | |
概览 | |
---|---|
地点 | 澳門東望洋山(松山) |
状况 | 使用中 |
起点 | 二龍喉街 |
终点 | 羅理基博士大馬路 |
运营数据 | |
动工于 | 1989年2月18日 |
启用于 | 1990年11月17日 |
施工单位 | 中國鐵道建築總公司 |
收费标准 | 免費 |
技术数据 | |
长度 | 284.85米 |
车道数 | 單管雙線雙向 |
运营速度 | 40公里/小時 |
建筑限界 | 7.22米 |
宽度 | 10.5米 |
歷史编辑
1989年2月18日,松山隧道正式動工,由葡國偉龍建築公司(Soares Costa)及森美(Somec)聯合集團承投,中国铁道建筑总公司二十局集团(原第二十工程局)施工,9月18日贯通[2][3]。1990年11月17日正式開通[4]。但近年澳門車輛數目激增,用量達到飽和,情況在澳門大賽車期間尤為嚴重。2003年,澳門土地工務運輸局在羅理基博士大馬路盡頭,在新口岸水塘南角旁開闢新路,即現時的水塘馬路用以分流松山隧道的負擔。
破壞古代遺存编辑
松山隧道在興建過程中曾發現明朝和清朝時期的墓葬,但在未得到應有的處理前被摧毀[5]。
嚴重交通事故编辑
2020年9月29日上午,澳門新福利公共汽車有限公司一輛5AX路線巴士,在行經松山隧道路段時因機械故障出現漏機油,引致及後行經的12部車輛連環相撞,導致6人受傷。事後,新福利解釋是因為該巴士壓縮機內部機件意外斷裂,壓縮泵缸體被擊破,導致機油滲漏。[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