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園中壢都會區
台灣第四大都會區
桃園都會區,其涵蓋範圍包括桃園市(不含大園區及復興區)以及新北市鶯歌區,都會區內以桃園區和中壢區為雙核心發展,都會區人口約223萬人,為次於臺北都會區、臺中都會區、高雄都會區的第四大都會區,如在世界人口組織裡,排名與臺北都會區分開,為世界排名第247大都會區[1]
桃園都會區 | |
---|---|
城市群 | |
![]() | |
![]() | |
坐标:25°00′N 121°18′E / 25°N 121.3°E | |
國家 | ![]() |
主要城市 | 桃園市 |
面积 | |
• 都會區 | 891.3013 平方公里(344.1334 平方英里) |
人口(2019年6月) | |
• 城市群 | 2,309,475人 |
• 都會區密度 | 2,532.87人/平方公里(6,560.1人/平方英里) |

連接至新北市鶯歌區的鐵路

桃園區站前商圈(中正路)
中壢區夜景
形成编辑
早期內政部將桃園市、八德市、鶯歌鎮等規劃為臺北都會區內,中壢市、平鎮市等則為中壢次都會區。後續修訂版本中,將桃園市及鄰近行政區由臺北都會區分出另劃桃園中壢都會區,新都會區人口2,130,526人。而根據世界人口組織網站的統計,「桃園中壢都會區」被劃入臺北都會區內,若與臺北都會區併計,人口將達905萬人,在全球都會區排名第49位;臺中彰化都會區第132位;高雄都會區第152位;臺南都會區第318位[2]。
範圍编辑
桃園都會區之人口與範圍依照不同的資料有不同的數據與定義,大致涵蓋範圍包括桃園市(不含復興區)以及新北市鶯歌區,若依行政院主計處之定義,則不含大園區。依據主計處在2010年5月18日發布的新聞稿,上述定義範圍連同全臺灣各種統計地區的分類定義,已在當年12月25日停止適用。[3]
現況编辑
桃園中壢都會區和其他臺灣的大都會區不同的地方點有二:
中壢次都會區编辑
1985年出版之《中華民國臺灣地區聚居地、都市化地區及都會區分布圖》內之中壢次都會區。以中壢市為中心都市,都會區包含桃園縣(今桃園市)中壢市、楊梅鎮、八德鄉、新屋鄉、龍潭鄉、平鎮鄉及新竹縣關西鎮。當時總區域人口約62.3萬人。
中心都市 | 衛星市鎮 |
---|---|
中壢市 | 楊梅鎮、八德鄉、新屋鄉、龍潭鄉、平鎮鄉、關西鎮(新竹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