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末帝
此條目可参照英語維基百科和越南語維基百科相應條目来扩充。 (2022年6月7日) |
朱友貞(888年-923年11月18日),後改名朱瑱、朱鍠,五代時期後梁皇帝,為後梁太祖朱全忠之第四子,也是朱全忠的嫡子,母亲张夫人。朱友珪异母弟。亡国后,被后唐追废为庶人。朱友貞在位10年,在五代諸帝中在位年期最長。
朱友貞 | |||||||||
---|---|---|---|---|---|---|---|---|---|
統治 | 913年3月29日-923年11月18日(10年234天) | ||||||||
出生 | 888年10月24日 | ||||||||
逝世 | 923年11月18日 | (35歲)||||||||
| |||||||||
政权 | 后梁 |
生平编辑
朱友貞在朱全忠篡唐後,被封為均王。後梁開平四年(910年)被任命為東京馬步軍都指揮使。後梁乾化二年(912年),郢王朱友珪弒朱全忠自立,大量封賞將兵以圖收買人心,朱友貞當時亦被任命為東京(大梁,今河南開封)留守,開封府尹。然而包括朱友貞在內的眾多官員、將領仍然對朱友珪的行為十分不滿。
鳳曆元年(913年),朱友貞與朱全忠之婿趙霖、朱全忠之甥袁象先、將領楊師厚等人密謀政變。袁象先首先發難,率禁軍數千入殺入宮中,朱友珪無法逃脫,由左右將其殺死。朱友貞遂在大梁稱帝,取消朱友珪的鳳曆年號,仍使用朱全忠的乾化年號,改回為乾化二年。朱友貞雖然登上帝位,但是他接手的是一個外患內亂即將不斷引爆的帝國。他信任心腹趙霖、國舅張漢鼎、張漢傑等張家兄弟,但此輩無甚作為,國勢日衰。后梁北方的晉國,日益強大,913年李存勗滅桀燕。
乾化五年(915年),朱友貞改元貞明。同年,天雄節度使(魏博節度使)楊師厚去世,魏博自唐末即以地廣兵強著稱,朱友貞藉此機會分割天雄軍為二,但當地都往往是父子兄弟一家從軍,軍人認為這樣會手足骨肉分離,卻引起兵變,歸降晉國。該年(915年),朱友貞亦被康王朱友孜(一名朱友敬)派人行刺,朱友貞驚醒,手刃了殺手。此事件之後,朱友貞漸漸疏遠宗室,只信任心腹赵岩、國舅張漢鼎、張漢傑這幾個人。
貞明二年(916年),在與晉的數場會戰敗北後,後梁黃河以北之地幾乎全部喪失。之後的數年間,後梁與晉持續戰鬥,然而勝少敗多,領土不斷地被蠶食。貞明七年(921年),朱友貞改元龍德。龍德三年(923年),已即後唐帝位的李存勗率軍對後梁發動總攻,勢如破竹,朱友貞在後唐軍攻入大梁的前夕,命控鶴都將皇甫麟將他殺死,後梁亦隨之亡國。
評價编辑
家庭编辑
兄弟编辑
妻妾编辑
子女编辑
女编辑
影視形象编辑
電視劇编辑
年份 | 地區 | 作品 | 演員 |
2020年 | 中國 | 《狼殿下》 | 王加一 |
無 原因:后梁封之 |
後梁均王 907年-913年 |
無 原因:均王登基,封國撤消 |
兄郢王朱友珪 原因:弑之即位 |
中國後梁皇帝 913年—923年 |
無 原因:後梁覆亡 |
兄郢王朱友珪 原因:弑之即位 |
中國中原皇帝 913年—923年 |
後唐:李存勗(後唐莊宗) |
政府职务 | ||
---|---|---|
前任: 薛贻矩 守司空 |
后梁檢校司空 910年-913年 |
空缺 下一位持有相同頭銜者: 于兢守司空 |
參考文獻编辑
维基文库中该作者的作品: 朱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