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嗣明越南语Dương Tự Minh楊嗣明,?—?),又作楊嗣眀,是越南李朝中期的軍事政治人物,本為富良府(在今越南宣光河江安沛等地)的首領,為李朝政府效力,招攬邊境民族,曾經率軍鎮壓動亂,獲得朝廷下嫁公主為妻,成為駙馬郎。後來因為不滿朝中重臣杜英武,與一批禁軍將領、貴族諸侯和宮廷侍臣合力指控杜英武。杜英武雖然一度失勢,惟不久就恢復權位,並且報復,楊嗣明最終遭到流徙之刑。

楊嗣明
出生生年不詳
李朝
逝世卒年不詳
李朝
职业越南李朝軍事政治人物

生平事跡 编辑

效力李朝 编辑

越南史籍《大越史記全書》所載,楊嗣明原為富良府首領(富良府在今宣光河江安沛等地)。富良府曾在李英宗初年的「申利之亂」當中,被申利軍隊攻破。李朝政府成功鎮壓申利後,對被迫依附申利的人寬大處理,「原其脅從者」。楊嗣明就在亂事後不久受李朝起用,於1142年(大定三年)農曆十月被派到廣源州(在今中國廣西和越南高平邊境),負責招撫當地民眾。[1]次年(1143年,大定四年)八月,朝廷命楊嗣明處理沿邊溪峒部落事務。[注 1][2]李氏朝廷為表對楊嗣明更為器重,乃將韶容公主嫁與楊嗣明,封他為「駙馬郎」。楊嗣明娶得公主時間,《越史略》記載是大定三年,即1142年;《大越史記全書》記載是大定五年,即1144年。[3]

1145年(大定六年)八月,有來自宋朝的「妖人」譚友諒思琅州自稱「召先生」,詐稱奉命出使安南國(越南李朝),得到邊境眾部落附從,友諒便進攻廣源州。據越南史籍所載,譚友譚事件引起宋越兩國關注,宋朝廣西官員向越方要求協助追捕友諒,李朝亦派楊嗣明與阮汝枚、李義榮等率兵討伐。楊嗣明攻至通農州,摛獲譚友諒黨羽二十一人,友諒脫走。適值宋朝邕州官府用計誘擒友諒,宋越雙方於是合作,交換涉事犯人,事件遂告平息。[4]

與輔臣杜英武的鬥爭 编辑

李氏朝廷英宗皇帝(1138─1175年在位)年少,由太尉杜英武輔政。越南史籍記載,因杜英武對朝廷上下官員態度不佳,經常攘臂厲聲、頤氣指使,駙馬郎楊嗣明與殿前都指揮使武帶、廣武都火頭梁上箇、玉階都火頭同利、內侍杜乙、智明王、保寧侯等,合謀指控杜英武。武帶在城門大呼「英武出入禁庭,恣行凶穢,惡聲聞外,罪莫大焉」,引起了英宗皇帝注意,命禁軍捉拿英武,囚禁獄中。但因黎太后(英宗生母)支持杜英武,為免英武在獄中遇害,便派人送酒食給英武,暗中賄賂武帶等人。英宗審理案件後將英武徙置,但黎太后進行多次大赦,使英武最終得以再任太尉,繼續掌權。杜英武更受寵信,可「擅禍福,專生殺」,便策劃報復,向英宗奏請拘捕武帶等人,嚴加懲辦。結果,楊嗣明等三十人被判「遠流惡處」,武帶等二十人被梟首,同利等八人被斬於市,杜乙等五人被處以木馬之刑,智明王、保寧侯、保勝侯等被降爵位,受懲處的共達六十多人。該事件發生時間,《越史略》記載在大定九年,即1148年,《大越史記全書》則記載在大定十一年,即1150年。[5]

家族人物 编辑

後世對楊嗣明的尊崇 编辑

在楊嗣明所居的富良府,當地人民在對他立祠追崇。據阮朝文獻《敏軒說類》記載,富良縣洞達社的居民相信,楊嗣明死後,在該地顯靈。人們便在該處建立祠寺,祭祠楊嗣明。[6]

注釋 编辑

  1. ^ 關於楊嗣明此項任務,據《大越史記全書》載,大定四年八月,「詔楊嗣明勾管陸路諸沿邊溪峒公事」。另外據《欽定越史通鑑綱目》的描述,楊嗣明「奉命招集廣源州人,尋得管沿邊溪洞」。

參考文獻 编辑

引用來源 编辑

  1. ^ 吳士連等《大越史記全書·本紀全書·李紀·英宗皇帝》,東京大學東洋文化研究所,286─287頁。
  2. ^ 吳士連等《大越史記全書·本紀全書·李紀·英宗皇帝》,東京大學東洋文化研究所,288頁;Hội Bảo tồn Di sản chữ Nôm-潘清簡《欽定越史通鑑綱目》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正編卷之四,大定五年二月「以韶容公主適楊嗣明」條,第四十葉。
  3. ^ 3.0 3.1 《越史略》卷下,收錄於《欽定四庫全書·史部》第466冊,上海古籍出版社,597頁;吳士連等《大越史記全書·本紀全書·李紀·英宗皇帝》,東京大學東洋文化研究所,288頁。
  4. ^ 吳士連等《大越史記全書·本紀全書·李紀·英宗皇帝》,東京大學東洋文化研究所,289頁。
  5. ^ 《越史略》卷下,收錄於《欽定四庫全書·史部》第466冊,上海古籍出版社,597─598頁;吳士連等《大越史記全書·本紀全書·李紀·英宗皇帝》,東京大學東洋文化研究所,291─292頁。
  6. ^ 高伯适《敏軒說類》,收錄於《越南漢文小說叢刊》第二輯第五冊《筆記小說類》,臺灣學生書局版,205頁。

參考書目及網絡資源 编辑

相關條目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