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韵律操是中央民族大学,根据学校民族特色所编创的,结合学校舞蹈学院的民族舞蹈素材和学校体育学院的健美操的编排技术所编创而成。在中央民族大学呈现出千人共跳一舞的壮观场面。

民族韵律操组成 编辑

舞蹈部分 编辑

民族韵律操包括藏族蒙古族维吾尔族傣族朝鲜族佤族彝族汉族及古典身韵典型舞蹈动作。

音乐部分 编辑

民族韵律操的配乐采用《爱我中华》。其歌词中的“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支花,五十六个中华民族是一家。”与民族韵律操的意义不谋而合。 在民族韵律操的编排过程中,每一段民族舞蹈都会配上该民族独特的乐器伴奏。

民族韵律操的构成 编辑

民族韵律操”的结构和主要内容为了体现“操”的特点,创编者吸取了广播体操的结构安排,将民族韵律操分为8个部分,每一个部分相对独立,并通过主旋律将其统一起来,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主要内容为:第一节,格桑花开。在优美的胡弦声中,展示了藏族舞蹈“弦子”这一元素,舞步流畅、朴实、端庄。第二节,孔雀恋歌。在葫芦丝的伴奏下,“孔雀”翩翩起舞,傣族舞姿柔美细腻、造型变幻优美。第三节,骏马奔腾。悠扬的马头琴声,伴着蒙古族“拉背”舞蹈,动作扎实厚重、宽广豪迈。第四节,佤山炫风。佤族的葫芦笙伴着佤族的“甩发”舞蹈,刚健有力、热情奔放。第五节,舞动天山。维吾尔族的手鼓和唢呐欢快、喜悦,“赛乃姆”舞蹈更具特色,动作刚毅挺拔、诙谐风趣。第六节,长白祥云。朝鲜族长鼓敲起,“安旦”舞蹈跳起,欢快祥和、自得其乐。第七节,燃情火把。在彝族三弦伴奏下,舞蹈“大三弦”热情喜悦、灵巧轻盈地展开。第八节,喜庆秧歌。唢呐声伴着汉族“秧歌”舞,朝气蓬勃、舒展大方。民族韵律操依据年龄特点共有三个版本:轻快的小学版,经典的中学版以及韵律性更强的大学版。

民族韵律操的发展和传承 编辑

发展 编辑

2011年下半年,学校提出了“民族韵律操”的初步构想,制定了“民族韵律操”的编创方案,并着手实施编创工作。2012年上半年,“民族韵律操”编创工作初步完成。之后,学校挑选了舞蹈学院2011级的100余名学生,率先学习和体验“民族韵律操”,并组织相关专家进行观摩和评估,反复修改、调整和完善。

传承 编辑

为了进一步扩大“民族韵律操”的覆盖面,充分发挥其在学生素质教育中的重要作用,北京市教委决定从2012年开始,下拨专项经费,委托中央民族大学编创中学版和小学版韵律操,拟在北京市中小学进行推广。为此,学校下一步拟主要做好三个方面的工作:一是进一步完善大学版“民族韵律操”;二是力争2014年初步完成中学版和小学版韵律操的编创工作;三是2015年全部完成中学版和小学版韵律操的编创工作,经评审后正式进行推广。

民族韵律操的功能和意义 编辑

功能 编辑

民族韵律操采用比较简单的动作安排,单极富韵律性,容易在日常生活中进行尝试,对大学生身体素质的的锻炼一级艺术素质的提升都有非常大的作用。

意义 编辑

民族韵律操的综合设计上,突出了民族团结和爱国主义教育的主题、在节奏和动作的编排上,力求处理好健身操与民族舞蹈的关系、符合身体素质锻炼的规律和要求。在大学生中引导宣传和传承了民族文化。在韵律操中,也处处体现了中央民族大学“美美与共、知行合一”的校训。

外部链接 编辑

1、舞出民族文化,传承中华精神 http://www.sohu.com/a/134221280_697951

参考资料 编辑

1、刀波. 大学生素质教育的新探索——“爱我中华民族韵律操”的实践与启示[J]. 民族教育研究, 2014(3):33-37.

2、李娜. (2014). 民族韵律操建设的意义与推广前景研究. (Doctoral dissertation, 中央民族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