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神庙 (长沙市)

江神庙,原名水陆寺,位于中国湖南省长沙市橘子洲北端,邻近拱极楼。1930年代以后,因建筑损毁,成为遗址。2010年在原址附近重建[1]

历史沿革

编辑

六朝时期,时局动荡,民众困顿,以“解脱”为宗旨的佛教迅速在长沙传播,在此背景下,济应禅师创建水陆寺。[2]一说为元代济应禅师创建。[3]明末,水陆寺毁于兵灾。[3]

顺治十一年(1654年),住持募捐重建水陆寺。[3]雍正八年(1730年),雍正帝下诏:“以江神司江渎,利赖舟楫,云雨井牧上田,宜秩祀。”于是湖南布政使赵城将水陆寺改为江神庙,地方官员于每年春秋祭祀江神。乾隆四十七年(1782年),湖南巡抚刘墉大修江神庙,有《江神庙碑记》为记。此后,嘉庆道光时期,江神庙屡有修缮扩建。咸丰二年(1852年),江神庙毁于太平军炮火,后于光绪年间修复。[2][4][1][5]

民国二十七年(1938年),江神庙再毁于文夕大火[2]1950年代,江神庙先后被用作学校和工厂;至1990年代末,江神庙已只剩几堵墙。2007年,出土三通乾隆时期石碑,属江神庙遗迹。2010年,重建江神庙。[2]潇湘晨报》2013年的报道称,“重建并不在严格意义上的原址,建筑据说参考了同治十年(1871)的《长沙县志》水陆洲图(封面图),只是显然与原貌相去甚远。”[1]

民俗信仰

编辑

江神庙所祀江神有屈原湘娥奇相几种说法,目前供奉奇相及湘娥。[2]在橘子洲的南端还有一座洞庭庙,奉祀洞庭神(即柳毅)。[5]

作为官祀,地方官员需着朝服于春秋两季祭祀。乾隆《长沙府志》对祭礼记载道:“陈设用豕一、羊一、帛一,果品酒礼如式”,“守土官率文武官穿蟒袍補服,行三献六叩礼”。[2]

旧时有江神庙庙会,活动主要是为菩萨做生日,菩萨“出行”,百姓焚香祭祀。农历四月初八“龙王节”,船民也会来江神庙祭祀,以期水神龙王庇佑。[2]

诗文选摘

编辑

长沙沙上寺,突兀古楼台。
四面水光合,一边山影来。
静分僧榻坐,晚趁钓船回。
明日重相约,前村访早梅。

寻幽为访云边寺,乘兴还临河上洲。
万里乾坤此江水,三湘烟雨共谁舟。
怀沙不尽灵均恨,许国谁堪贾傅忧。
驰檄近闻多战骑,衔杯那复对沙鸥。[4]

参见

编辑

参考资料

编辑
  1. ^ 1.0 1.1 1.2 140年前的水陆洲,江神庙、拱极楼曾热闹非凡. 潇湘晨报. 2013-12-31 [2025-01-2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5-01-23). 
  2. ^ 2.0 2.1 2.2 2.3 2.4 2.5 2.6 王丽君,桂颖芳. 长沙橘子洲. 长沙: 湖南人民出版社. 2017: 24–40. ISBN 978-7-5561-1558-7. 
  3. ^ 3.0 3.1 3.2 (明)吴道行,(清)赵宁等 (编). 岳麓书院志. 长沙: 岳麓书社. 2012: 222. ISBN 978-7-80761-814-0. 
  4. ^ 4.0 4.1 张湘涛 (编). 长沙名胜诗词选. 长沙: 岳麓书社. 2014: 49–50. ISBN 978-7-80761-861-4. 
  5. ^ 5.0 5.1 庞毅. 长沙江神庙的历史地理考察——兼及湘江流域水神信仰. 天中学刊. 2012. doi:10.14058/j.cnki.tzxk.2012.06.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