湯大奎

(重定向自汤大奎

湯大奎(1728年—1787年),曾輅緯堂江蘇常州府武進縣(今屬常州市)人。清朝乾隆年間官員,官至臺灣府鳳山縣知縣。於林爽文事件中殉難。

湯大奎

大清福建臺灣府鳳山縣知縣
籍貫 江蘇省常州府武進縣
族裔 漢族
字號 字曾輅,號緯堂
出生 雍正六年(1728年)
江蘇常州府武進縣
逝世 乾隆五十二年(1787年) 
福建臺灣府鳳山縣
出身
  • 乾隆二十八年癸未科同進士出身
著作
  • 《緯堂詩略》二卷
  • 《炙研瑣譚》三卷
  • 《竹居詩》

生平 编辑

湯大奎為乾隆二十七年(1762年)舉人乾隆二十八年(1763年)中进士乾隆三十一年(1766年)以試用署河南永城縣知縣,乾隆四十四年(1779年)授福建福州府连江县知县[1],乾隆四十八年(1783年)授福建台湾府鳳山縣知县乾隆五十一年(1787年)冬,林爽文彰化起事,其党曾伯达等南攻鳳山。當時湯大奎任期已滿,正在等候繼任。見亂势蔓延,即率同僚招募乡勇,日夜守禦。鳳山縣尚無磚石城墻,僅有土垣三尺許。敵兵數千人来攻,參將瑚圖里率兵三百防禦拱辰門,臨陣脫逃,最終敵軍突入城內,大奎身著朝服,持剑迎擊,死於亂刀之下。其长子荀业同遇害。清軍收復縣城後,方有仆人辨識其尸首,收殮入棺。朝廷卹贈雲騎尉世襲。[2]嘉慶五年(1800年)鳳山縣知縣吳兆麟典史談堃於城隍廟檐口東壁為其樹立「忠節流芳」碑。[3]清史稿》将其列入《忠义传》。[4][5]

著作 编辑

湯大奎工,尤擅七言,著有《緯堂詩略》二卷、《炙研瑣譚》三卷。有《竹居詩》,今僅存半卷。

家族 编辑

湯貽汾若儀,雨生、雨孫,畫家,擔任軍官,在太平天國事變中殉難。

延伸阅读 编辑

[]

 清史稿/卷489》,出自趙爾巽清史稿

參考資料 编辑

  1. ^ 陈志中等. 连江县政府志. 福建: 连江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1992年: 114-116. 
  2. ^ 趙懷玉《福建鳳山縣知縣世襲雲騎尉湯君大奎墓表》
  3. ^ 《鳳山縣采訪冊》壬部藝文一碑碣〈忠節流芳碑〉,頁362。
  4. ^ 《清史稿·列传二百七十六·忠义三》:汤大奎,字纬堂,江苏武进人。乾隆二十八年进士,授福建凤山县知县。五十一年冬,台湾贼民林爽文作乱,起彰化,其党曾伯达等应之,南窜凤山。县故无城,仅土垣三尺许。时大奎已秩满候代,属贼势蔓延,乃率僚佐募乡勇,日夜守御。贼来攻,与参将瑚图里击卻之。瑚图里驰马逐贼去,大奎闻城北有警,捕内应四贼,斩以徇。方奖励兵役,贼突进北门,入县治,典史史谦死之。大奎朝服坐厅事,手剑击贼,贼刃交下,犹瞋目詈不止。长子荀业从之官,先以父诗文稿畀其戚,令远避,身佩刀蔽父不去,同遇害。大奎初丧其元,城复后,有仆识大奎系发线,形容亦约略可辨,因并入棺。孙二,贻汾自有传。
  5. ^ 《臺灣通志》列傳·忠義
官衔
前任:
叶棠
福建福州府连江县知县
乾隆四十四年(1779年)上任
繼任:
徐学桥
前任:
徐英
福建臺灣府鳳山縣知縣
乾隆四十八年(1783年)上任
繼任:
楊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