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蜜

(重定向自混糖

石蜜又稱崖蜜岩蜜,現在常稱為片糖[1][2],是指甘蔗汁经过太阳暴晒后而成的固体原始蔗糖李时珍本草纲目》石蜜条:“石蜜,白沙糖也,凝结作饼块者为石蜜”。张澍辑《凉州异物志》说:“石蜜非石类,假石之名也。实乃甘蔗汁煎而暴之,凝如石而体甚轻,故谓之石蜜”。

现在用于烹调的片糖,就是古时的“石蜜”。杜甫有《发秦州》诗:“充肠多薯蓣,崖蜜亦易求。”

原产地 编辑

唐本草》说“石蜜出益州西域”。根据季羡林考证,石蜜一词最早出现在汉代文献中;石蜜又称为“西极石密”或“西国石密”来自古印度

世界各国“蔗糖”(英文:sugar,sucrose;德文Zucker;俄文Сахар)和中国古代的“西极石密”和“西国石密”都包含“sacca”字根,来自梵文śarkarā。说明蔗糖发原地是古印度,通过丝绸之路传入中国和世界各地。

印度製蔗糖的方法,是将甘蔗榨出甘蔗水晒成糖浆,用火煮练成为蔗糖块(śarkarā)。正是《凉州异物志》中所说:“石蜜....实乃甘蔗汁煎而曝之..谓之石蜜”。

梵文śarkarā又有“石”的含义。印度的“石”糖在汉代传入中国,汉代文献中的“石蜜”、“西极石蜜”、“西国石蜜”,指由西域入口的“石”糖;其中“西国”、“西极”正是梵文śarkarā的对音,而“石蜜”是梵文śarkarā的意译。

药性 编辑

北宋唐慎微证类本草》石蜜条:“石蜜,乳糖也,味甘寒,无毒,主心腹热胀,口干渴”。又:“石蜜疗口疮”。

注釋 编辑

  1. ^ 本草纲目·虫一·蜂蜜》集解引南朝梁陶弘景之言:“石蜜即崖蜜也。在高山巖石间作之,色青,味小酸。”
  2. ^ 一說崖密是樱桃,《王直方诗话·东坡〈橄榄〉诗崖蜜解》:“崖蜜,樱桃。出《金楼子》。”

参考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