欽定皇朝通志

(重定向自清朝通志

欽定皇朝通志》,即《清朝通志》、《清通志》,清代嵇璜劉墉等奉敕撰,成書於乾隆五十二年(1787年)。記載自清初至乾隆五十年止的典章制度。為十通之一。又與《欽定皇朝通典》、《欽定皇朝文獻通考》及《清朝續文獻通考》,合稱「清朝四通」。

內容 编辑

《清朝通志》,全書共百二十六卷,體例上異於《通志》、《續通志》,略去本紀世家列傳年譜,僅存二十略,故《四庫全書》將其列入《政書》類,而非《別史》類。[1]除了氏族、六書、七音、校讎、圖譜、金石、昆蟲草木等略以外,內容大體與清朝通典重複。

目錄 编辑

《清朝通志》二十略目錄:氏族略凡十卷(卷一至十)、六書略凡三卷(卷十一至十三)、七音略凡四卷(卷十四至十七)、天文略凡六卷(卷十八至二十三)、地理略凡八卷(卷二十四至三十一)、都邑略凡四卷(卷三十二至三十五)、禮略凡十二卷(卷三十六至四十七)、諡略凡八卷(卷四十八至五十五)、器服略凡六卷(卷五十六至六十一)、樂略凡二卷(卷六十二至六十三)、職官略凡八卷(卷六十四至七十一)、選舉略凡三卷(卷七十二至七十四)、刑法略凡六卷(卷七十五至八十)、食貨略凡十六卷(卷八十一至九十六)、藝文略凡八卷(卷九十七至一百四)、校讐略凡八卷(卷一百五至一百十二)、圖譜略凡二卷(卷一百十三至一百十四)、金石略凡七卷(卷一百十五至一百二十一)、災祥略凡三卷(卷一百二十二至一百二十四)、昆蟲草木凡二卷(卷一百二十五至一百二十六)。

提要 编辑

《四庫提要》:「二十略之目,亦與鄭樵原本同。而紀傳年譜則省而不作。蓋實錄國史,尊藏金匱。與考求前代、刪述舊文,義例固不侔也。至於二十略中,有原本繁而今汰者三:《都邑略》中樵兼載四裔所居,非但約略傳聞,地多無據,且外邦與帝京並列,義亦未安。今惟恭錄興京、盛京、京師城闕之制,以統於尊。《諡略》中樵分三等二百十品,多所臆定。今惟恭錄賜諡,以昭其慎。《金石略》中樵所采頗雜,今惟恭錄列聖寶墨、皇上奎章,兼及御定《西清古鑒》、《三希堂帖》、《淳化軒帖》、《蘭亭八柱帖》諸刻。餘悉不登,以滌其濫。有原本疏而今補者二:《天文略》中樵惟載《步天歌》,今則敬遵聖祖仁皇帝御制《儀象考成》,《靈台儀象志》,皇上御制《儀象考成後編》,會通中西之法,以究象緯之運行。《地理略》中樵以四瀆統諸水,而州縣郡道,以水為別。今則於其不入四瀆者,大河以北如盛京、京畿諸水,大江以南如浙、閩、甌、粵諸水,以及滇南、漠北諸水自入南北海者,並一一補載。而河有重源,今厎定西域而始知者,亦恭錄聖制,以昭示來茲。有原本冗瑣而今刪並者三:《藝文略》中樵所列既多舛訛。《校讎略》中樵所舉亦未精確。《圖譜略》中樵分「記有」、「記無」二類,而「記無」多至二十六門,既多虛設。如擊桐、試馬、鬥羊、對雉諸圖,尤猥雜無取。今並以欽定《四庫全書總目》為斷,以折其中。有原本之所未聞者三:《六書略》中以國書十二字頭括形聲之變化,並以《欽定西域同文志》臚列蒙古、西番、托忒、回部諸字。絲牽珠貫,音義畢該,非樵之穿鑿偏旁所知也。《七音略》中以國書合聲之法為翻切之總鑰,而兩合、三合之中有上下連書,有左右並書,有重聲大書、輕聲細書,以《欽定同文韻統》為華梵之通津。以天竺五十字母配合成一千二百十二音,又以西番三十字母別配合成四百三十四音,而各釋以漢音。漢音不具,則取以合聲,非樵株守等韻所知也。《昆蟲草木略》中樵分八類,五朝《續通志》已為補漏訂訛。至於中國所無而產於遐方,前代所無而出於今日,如金蓮花、夜亮木之類,見於《欽定廣群芳譜》。普盤櫻、額堪達罕、秦達罕之類,見於聖祖仁皇帝《幾暇格物編》。北天竺烏沙爾器、火雞、箬漠鮮、知時草之類,見於御制詩集。如奇石、密食、鷟鸑爾之類,見於《欽定西域圖志》。尤非樵之抱殘守匱所知矣。蓋創始之作,考校易疏;論定之餘,體裁益密。生於衰微之世,則耳目難周;生於明備之朝,則編輯易富。樵當宋之南渡,局於見聞,又草創成書,無所質證,故踳駁至於如斯。以視遭遇昌期,仰蒙聖訓,得以蒐羅宏富,辨證精詳,以成一代巨觀者。其瞠乎莫逮,亦良有由矣。」[2]

版本 编辑

  • 《欽定皇朝通志》,四庫全書刻本,清乾隆五十二年。[3]
  • 《皇朝通志》,杭州浙江書局刊本,清光緖八年(1882)。[4]
  • 《十通》第六種,《皇朝通志》,上海商務印書館刊本,民國二十四年(1935年)。[5]
  • 《清朝通志》,臺北新興書局刊本,民國四十七年(1958年)。[5]

註釋 编辑

  1. ^ 案:鄭樵《通志》入《別史》,欽定《續通志》亦入《別史》,均以兼有紀傳故也。至皇朝《通志》惟有十二略,則名為《通志》,實與《通典》、《通考》為類,故錄於《政書》之中。
  2. ^ 欽定四庫全書提要。
  3. ^ 國立故宮博物館藏書
  4. ^ 中華民國國家圖書館善本藏書
  5. ^ 5.0 5.1 中華民國國家圖書館藏書

參考文獻 编辑

  • 嵇璜 等 奉敕撰:《皇朝通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