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字樹,是以樹狀結構重建漢字部首表的一套方法,目的是要解決漢字部首缺乏系統化的問題。

漢字樹

概述 编辑

東漢許慎說文解字》將漢字基本符號進行歸納,共歸納出540個部首,清朝吳任臣《字彙補》縮減為214個部首,《康熙字典》沿用。長期以來,華人都是透過部首表來認識漢字基本符號。然而,部首表存在兩項重大缺點:其一、部首之間缺乏關聯性,難以系統化;其二、許慎無緣見識甲骨文,以至於對於部首意義不慎瞭解或語焉不詳,造成後代學習者只能依照筆畫形狀死背硬記,如雙人旁、寶蓋頭、耳朵旁等等。實際上,雙人旁與人無關,寶蓋頭與蓋子或頭無關,耳朵旁與耳朵無關,這些偏旁助憶符號雖然有助於記憶,但卻達不到認識字義的效果。

為了突破了部首表所面臨的困境,廖文豪首先於2012年提出漢字樹的解決方法,一方面還原部首的符號意義,一方面將所有部首依照衍生關係統整成樹狀結構。除此以外,漢字樹也更正了部首表的錯誤,如去除非獨體字(實際上為合體字)的部首,增補被遺漏的重要基本符號。

隨著漢字樹對漢字學習的影響日益加增,引來漢字學界的關注。2017年6月7日在北京中國社科院語言研究所會議室進行了一場以漢字樹為主題的研討會,由北京國際漢字研究會會長、漢字文化雜誌總編暨中國社科院語言研究所研究員林連通邀集多位漢字專家學者共同發表看法。與會者多認為漢字樹能有系統地建構漢字符號,是解決漢字學習困難的一把鑰匙,但也同時指出這套方法需要引入更多的佐證與論述,才能免除錯誤,是漢字符號系統更完備。

主持人林連通認為漢字樹是解決漢字難學問題的金鑰匙,但必須要更多的旁徵博引,納入各家看法才會更完備。[1]

劉慶俄首都師範大學教授、北京國際漢字研究會名譽會長)認為漢字樹是漢字研究的重要課題,也是百年來少見的論著,對全世界文字很有啟發。[2]

常敬宇北京語言大學教授)認為漢字樹按照構字義理邏輯,重新建構了字與字的密切聯繫。打破傳統以部首為序的機械式排列法,改成以樹的結構來排列,使學習者能循序漸進,有系統地學習漢字。這種方法,可以讓學習漢字的外國朋友快捷地掌握漢字,無疑是解決漢字難學之謎的一把金鑰匙。

馬國凡內蒙古師範大學中文系教授、著名語言學家)認為漢字樹將象形文字的漢字放回圖像的脈絡來理解,整理出一個漢字樹形圖,提綱挈領,綱目了然,對於解決漢字難學難記的困惑無疑是一大創舉。圖象字不是字,卻是字的先民,是通往字的橋樑,通古連今、意義非凡。

王偉(中國社科院語言研究所副研究員)認為漢字樹將漢字建立成樹的概念是很好的,有主幹,有分支,有源流可講,這是有價值的。對於漢字學習與傳承文化遺產都很有價值,但理據與論述尚待加強,學術價值仍不足,若能開發出一個網路數據系統,將歷代訓詁學對文字的釋義層層相應地完整做進去的話,就會更有意義了。此外,漢字樹詮釋文字符號時不能忽略文字符號的任意性,否則強加解釋就會產生偏頗。[2]

趙功德中國人民解放軍軍事科學院研究員)認為漢字樹是一項巨大的系統工程。過去的漢字教學都是隨文識字(隨著文章引導來認識漢字),忽視了漢字的家族性及系統性,而漢字樹正是從漢字內部的關聯性著手,以樹的結構加以描述,使讀者能產生聯想並迅速擴大識字量。漢字樹以231個關鍵字(基本符號)為綱,學習時先抓住綱,就能綱舉目張,提升學習效率。[1]

高曉岩(知名媒體人、作家、新星出版社副總編)認為漢字樹的最大功用莫過於讓人開始更容易親近漢字、瞭解漢字並能真正走進漢字。[1][3]

陳國祥台灣中央通訊社董事長)認為漢字樹是對漢字的「創造性破壞」。所謂「破壞」就是找出造成漢字困境的根本原因,打破兩千多年來剝離漢字原義造成漢字解讀困難的學習方式;所謂「創新」則是透過大數據分析與構建手段,使漢字變得簡單易學、有意義又有系統。漢字樹這一套方法能讓中華文化透過文字載體變得強而有力,更容易傳播到世界各地去。盼望有志於復興中華文化的人都能來研究這一套方法,讓它變得更完善。[2][3]

參考資料 编辑

腳註 编辑

其他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