潟湖

地理学的一种湖泊

,舊時也作瀉湖,是一種因為海灣沙洲所封閉而演變成的湖泊,所以一般都在海邊。這些湖本來都是海灣,後來在海灣的出海口處由於泥沙沉積,使出海口形成了沙洲,繼而將海灣與海洋分隔,因而成為湖泊。潟湖也指珊瑚环礁所围成的水域,有的漲潮时可与海相通,此类珊瑚礁潟湖若严格按地理学湖泊定义其实不是湖,而是海湾。[1]

[2]汉语中是鹵鹹地之意,如《史記·貨殖列傳130》中载有“地潟”;《汉书》中载有“海濒广潟”,现較常見於日语,如新潟。“潟湖”曾一度被写为“泻湖”(如1983年版《现代汉语词典》1276页),但在1996年版《现代汉语词典》中已重新规范为“潟湖”,在该版本《现代汉语词典》1395页的“泻湖”词条中写道:“泻湖,潟湖的旧称[3]。”但仍有很多人把“潟湖”寫成「泻(瀉)湖」。

功能编辑

  • 具有防洪的功能:潟湖可宣洩區域排水,因而很少發生水災。
  • 保護海岸的功能:由於外有沙洲的阻擋可防止颱風暴潮侵蝕沖刷海岸。
  • 是天然的養殖場:潟湖是螃蟹的孕育場,也是鄰近漁民的天然養殖場。
  • 由於潟湖外側往往有沙洲作為防波堤,其內風平浪靜,因此有時可以改建為人工港。

形成编辑

潟湖多形成于泥沙质海岸,当海浪与海岸做垂直运动时形成壁障岛这种堆积地貌,此外壁障岛的发育还依赖较弱的潮差这一条件。潟湖原与外海相连,后来被壁障岛或沙嘴等完全隔绝,与外海分离后,若淡水的注入量大于蒸发量,潟湖的盐度便会降低,例如西湖就是从浅海湾变为内湖

分布编辑

全世界约有15%的海岸线有潟湖分布,而在某些地区如美国东部和墨西哥湾沿岸,则有75%的海岸线存在潟湖。

著名潟湖编辑

亞洲编辑

歐洲编辑

非洲编辑

美洲编辑

大洋洲编辑

注释编辑

  1. ^ 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现代汉语词典,第6版,商务印书馆,2012年,北京,1401页
  2. ^ 「潟」,拼音注音ㄒㄧˋ中古擬音siek,思積,音同「细」
  3. ^ 1996年版《现代汉语词典》,1354页

參看编辑

外部連結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