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門供水是指澳門供水歷史和狀況。澳門的水資源嚴重缺乏,不能單靠降雨來提供充足的食水。澳門居民之用水需求自1932年開始由專營機構澳門自來水股份有限公司所負責,絕大部分原水依賴中國廣東省珠江主流的西江供應,只有小部分來自降雨。2005年,兩部分的比例分別是98%來自廣東省供應,降雨則佔2%。[1]

沿革 编辑

 
二龍喉公園內一個廢棄了的水井

澳門市民早期的淡水來自泉眼水井[2]河流地下水和貯載降雨等天然水源,直至1924年澳葡政府才於松山鱷魚潭建造澳門第一個公眾水庫。但由於該水庫體積小,故只有限度供應自來水。六和自來水公司曾在1928年成立,首創自來水公司先河。其後在1932年,私營的澳門自來水股份有限公司成立,食水以極基本及簡單的方法供應。三年後,澳葡政府與MELCO公司簽訂了長達60年的供水專營合約,並於1935年8月1日正式運作。青洲自來水廠在1936年7月19日啟用,來自青洲河的原水經淨化處理供應市民。其後青洲泵房擴建、新口岸水塘亦告建成。

隨著廣東省珠海幾個水庫輸水工程相繼建成,廣東省的銀坑水庫竹仙洞水庫正式在1960年開始對澳門供應原水。1963年,廣東省出現嚴重旱災,澳門的食水供應出現緊張。澳門自1966年開始向珠海購買原水,以應付社會發展的需要。1967年1月初澳門左派發動罷市,廣東省更停止對澳門供應食水以迫使澳葡政府屈服。1968年後,前山水壩、吉大水庫、南屏河和大鏡山水庫相繼向澳門供應原水。雖然社會需求日增,但自來水公司卻由於資金不足和技術落後等問題,其供水能力不敷應付人口及經濟增長的需求,其水質安全問題更困擾居民。1980年,青洲泵站更因受工廠廢水污染而被迫關閉。直到1982年,法國利安杜美思集團周大福企業有限公司組成的中法水務有限公司,並取得85%的控股權而入主自來水公司。1985年6月,改組後的自來水公司與澳葡政府簽訂為期25年的“食水供應公共服務專營合約”。自來水公司改組後,其技術和資源獲改善,同年水質即首次符合歐洲共市飲用水標準。自磨刀門供水工程在1988年完成後,澳門較長久的可靠水源基本上得到保證。1998年,位於漁翁街的新口岸水塘新水廠第一期投入運作。隨著兩個位於氹仔的配水庫在2000年建成,澳門離島的供水穩定性亦大大加強。

2006年,為解決鹹潮問題,珠海市進行了“珠海市咸期应急供水工程”。該工程原名称为“西水东调一期工程”、“平岗泵站咸期供水配套工程”。工程从磨刀门西岸平岗泵站引水至磨刀门东岸广昌泵站,由四部分组成:(一)平岗泵站扩建,将其输水能力由现在的24万吨/天扩建为124万吨/天;(二)平岗泵站至广昌泵站输水管线铺设,沿泵站路、新港路、白蕉二期海堤铺设后顶管过磨刀门至广昌泵站,管线全长21.0公里,管径为2.4米;(三)广昌泵站接口工程。在广昌泵站前增设前池,调节平岗泵站及裕洲泵站来水,改善广昌泵站吸水性能;(四)输水规模为40万吨/天的广昌泵站接管工程,包括广昌泵站机泵设备安装及广昌泵站至挂定角水道长2.8公里、管径2.0米的输水管道。該工程2007年完成後使咸潮期間供應澳門的原水的取水口由磨刀門北移20公里至平崗。[3]

竹银水源工程是解决澳门、珠海咸期供水安全的关键工程。工程位于珠海市斗门区白蕉镇,珠江三角洲磨刀门水道右岸,工程由新建竹银水库、扩建月坑水库、新建月坑与竹银水库的连接隧洞、新建竹洲头泵站及输水管道组成。水库总库容4333万立方米,工程概算总投资9.559亿元。工程於2009年4月15日经珠海市水务管理局批复正式开工。2010年12月20日顺利实现竹洲头泵站及管线工程通水的阶段性目标。使咸潮期間供應澳門的原水的取水口由平岗再北移7.4公里。2011年4月19日,广东省委副书记、省长黄华华,澳门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崔世安,国家水利部部长陈雷共同为工程竣工剪彩,黄华华宣布工程竣工。工程建成后,可为澳门、珠海东区供水系统增加4011万立方米的调节库容,比现状6190万立方米增加65%,对提高供水系统调咸蓄淡能力、供水保证率、改善供水水质、应对突发水污染事件的应急处理能力,保障澳门、珠海供水的安全和稳定发挥重要作用。[4]

原水資源 编辑

 
澳門原水供應系統示意圖

現今澳門的原水供應98%來自廣東省西江。正常情況下,原水首先自磨刀門水道經珠海掛定角吸水口,以重力方式輸往洪灣泵站,再引入竹仙洞水庫,最後通過輸水管輸送到澳門的青洲食水處理廠。[5]

此外,珠海水務局亦在離掛定角以北約28.45公里和21.05公里磨刀門水道西岸設有竹洲頭泵站和平岗泵站,將水抽往竹銀水庫儲存。竹洲頭泵站、平岗泵站、竹銀水庫和洪灣泵站之間有管道相通,在出現咸潮或西江水受污染時可供應低咸度或不受污染的水予澳門。

多餘的原水則輸往新口岸水塘或再引到石排灣水庫作儲備。另外,雨水還會儲存於石排灣水庫、九澳水庫及黑沙水庫。

珠海供澳水源設施 编辑

珠海市的原水系統主要由南系統、北系統及西水東調系 統組成,南系統為對澳門供水的主力系統,北系統負責珠海 東城區供水為主,而西水東調系統是在鹹潮期間保障澳門和 珠海東區的供水安全,負責向南、北系統供應原水。現時的 原水取水口分布於西江下游磨刀門水道上,由上而下分別為 竹洲頭泵站、平崗泵站及廣昌泵站。

隨著珠海市發展需要,原供澳原水主要取水口掛定角水 閘及引水明渠區域將改建為珠海市洪灣中心漁港區。而沿用 達 27 年的掛定角水閘已於 2016 年中停用,其取水功能改 由位於掛定角水閘上游約 2 公里的廣昌泵站承擔,取水規模 為每日 100 萬立方米。[6]

西水東調系統 编辑

  • 竹銀水庫
  • 平崗泵站
  • 竹洲頭泵站
  • 月坑水庫

南系統 编辑

  • 竹仙洞水庫
  • 廣昌泵站
  • 裕洲泵站
  • 南屏水庫
  • 蛇地坑水庫
  • 洪灣水閘及泵站
  • 銀坑水庫

北系統 编辑

  • 大鏡山水庫
  • 鳳凰山水庫

澳門各儲水設施 编辑

澳門水庫庫容 编辑

現時澳門各儲水設施和儲水量如下:

地點 興建時間 集水面積 (平方公里) 最大庫容 (萬立方米) 有效庫容 (萬立方米) 備註
大水塘 20 世紀 30 年代 0.24 190 160
石排灣水庫 20 世紀 60 至 70 年代 0.63 45 30
九澳水庫 20 世紀 70 年代 0.21 擴容工程後將由34增至大約70 --- 現正進行擴容工程
黑沙水庫 20 世紀 70 年代 0.12 20 --- 現在主要供市民作休憩之用
總計 --- 1.2 九澳水庫擴容後將由289增至325 190

高位水池容量 编辑

高位水池 最大容量 (萬立方米)
松山50 2.60
松山 70 0.35
氹仔 50 2.04
氹仔 70 0.24
總計 5.23


供水處理 编辑

澳門現有四個食水處理廠,分別是青洲水廠、大水塘水廠、路環水廠和石排灣水廠。青洲水廠主要供給澳門半島;大水塘水廠主要供給澳門半島新口岸區及氹仔低區部份;路環水廠則供應路環及氹仔高區部份。自來水在輸送給用戶飲用前,會在水廠經過物理、化學處理及消毒等處理程序。

另外,澳門監控飲用水水質的機關是市政署化驗所,專責在三個水廠、供水網收集和提取原水水樣進行微生物化驗和物理、化學分析來評估水質,確保水質符合歐盟標準。

参考文献 编辑

  1. ^ 澳門環境狀況報告2005:3 水資源. [2007-03-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7-09-28). 
  2. ^ 十九世纪末澳门的供水问题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若泽·达·贡塞桑·阿丰索,莲花环境杂志-总第六、七期,澳门特别行政区政府环境委员会
  3. ^ 珠海水務集團有限公司: 珠海市咸期应急供水工程简介. [2013-09-2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5-20). 
  4. ^ 珠海海洋農漁和水務局:竹銀水源工程專題 互联网档案馆存檔,存档日期2013-09-27.
  5. ^ 澳門環境狀況報告2000:2.4 水. [2007-03-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7-01-10). 
  6. ^ 2014-2016 澳門水資源與供水 (PDF).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19-07-13). 

外部參考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