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帶風暴紅霞 (2008年)
熱帶風暴紅霞(英語:Tropical Storm Noul;台湾译作诺尔。菲律賓大氣地理天文部門名稱:Tonyo;國際編號:0821;JTWC編號:26W)是2008年太平洋颱風季的一個熱帶氣旋。
![]() | |||||||||||||||
| |||||||||||||||
| |||||||||||||||
| |||||||||||||||
| |||||||||||||||
概況 | |||||||||||||||
形成日期 | 2008年11月16日 | ||||||||||||||
消散日期 | 2008年11月18日 | ||||||||||||||
最低氣壓 | 994 hPa | ||||||||||||||
瞬間最大陣風 | 110 km/h | ||||||||||||||
影響 | |||||||||||||||
死傷人數 | ![]() | ||||||||||||||
影響地區 | ![]() | ||||||||||||||
備註 | 菲律賓大氣地球物理和天文管理局在此熱帶氣旋離開其責任範圍之後,沒有再更新其風速資料 | ||||||||||||||
2008年太平洋颱風季的一部分 |
此名字第一此使用,取代重創關島的取代被除名的鳳仙。
發展過程及路徑编辑
此條目需要清理並重寫,以符合維基百科太平洋颱風季熱帶氣旋的結構品質標準。 |
2008年11月12日,一熱帶擾動於菲律賓棉蘭老島以東的海域形成。當天,聯合颱風警報中心把此熱帶擾動評為「POOR」。翌日,此熱帶擾動逐漸移向向菲律賓巴拉望島,菲律賓大氣地球物理和天文管理局把此熱帶擾動升格為熱帶低氣壓,並命名「Tonyo」。
直到11月16日,聯合颱風警報中心把此熱帶擾動升格為熱帶低氣壓,並給予編號26W。同日,熱帶低氣壓26W移動到南海,菲律賓大氣地球物理和天文管理局亦此為26W作出最後報告。同日,熱帶低氣壓26W曾短期增強為熱帶風暴。11月17日,登陸越南南部並減弱為熱帶低氣壓,並於當天晚上消散。
影響编辑
越南编辑
熱帶風暴紅霞於11月17日登陸越南,並於晚上消散並減弱為低壓區。據當地報導指,受熱帶風暴紅霞影響,越南當地沿岸地區出現水浸,並有15死8傷,另外2人失蹤。超過100艘漁船沉沒及超過8000公頃農作物受損。[2]
參考資料编辑
相關條目编辑
维基共享资源中相关的多媒体资源:熱帶風暴紅霞 (2008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