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謨記臺灣話 Tsio̍h mo̍oh-kì;1858年4月4日—1922年8月2日),又名石學文石大膜臺南布商,經營商行「錦榮發號」。[1]:320長期主管臺南大天后宮[2]:161曾勸募北港朝天宮重建,成為該廟董事。

開基靈祐宮內重修碑記,上載「石學文捐金拾四元」。大正三年(1914年)立

石謨記出生於咸豐八年(1858年)4月4日,[3]清代與王姓、林姓商人合資經營錦榮發號,因「經營頗豐」,[4]成為富商。1904年(明治37年)、1906年(明治39)年發生地震,導致北港朝天宮磚牆粉刷層剝落,後側壁體倒塌。[5]大正二年(1913年),石謨記赴各處募捐重建金,籌得六萬餘圓。[4]重建北港朝天宮。

大正三年(1916年),石謨記與地方仕紳葉永聲及臺南三郊組合的許藏春蘇有志等人,贊助法華寺的全面整修[6]:5

大正五年(1916年),因為景氣不佳,臺南商紳遂打算請北港媽南下,由石謨記與朝天宮董事曾席珍、蔡然標等人交涉[1]:320[7]:150。發生「糖郊媽」事件,當時在規劃中將抬媽祖神轎一事改由大天后宮去年(1914年)成立的「致和堂轎班會」負責,不依舊例由藥王廟街的轎班負責,而引發藥王廟街不滿[1]:320[7]:150。有一藥王廟街居民王福田遂寫信,拜託北港的一位刑事警察向北港支廳長報告,說若讓北港媽南下會造成當地商業活動三萬圓的損失,此說亦得部分北港商人贊同;石學文北上要迎請北港三媽時,朝天宮方面便表示北港支廳長不允許[1]:321[7]:150。石學文遂趕忙通知臺南商紳,臺南商紳得知後便請臺南廳長與北港支廳長交涉,最後改由糖郊媽南下[1]:321[7]:150

最初石謨記不敢向他人提及此事,直到大天后宮發爐,眾人扶乩之後得到三媽神諭,三媽打算長住臺南,可塑神像供奉,石學文才說出請來的並非北港三媽而是糖郊媽,引起臺南商紳不滿[7]:151[1]:321。事後臺南商紳委託粧佛業老字號西佛國雕塑「北港三媽」神像,即為現在大天后宮的「鎮南媽」,於該年6月28日(五月十六日)開光後,於7月4日(五月廿二日)舉行安座大典[8][7]:153[1]:321

大正七年(1918年),石謨記六十一歲壽辰。其子石秀芳前往鷺門(廈門)邀前清進士施士洁為其做〈石翁學文六十又一壽言〉,稱許他出資協助地方民眾遷葬祖墳的善舉。[9][10]:21

大正十年(1921年)6月16日,石謨記獲頒紳章[3]

石謨記晚年時,因年老漸漸將錦榮發號交與長子石秀芳經營。大正十一年(1922年)8月2日中午十二時,石謨記逝世。[11]

家族 编辑

  • 石謨記之子石秀芳,日治時期曾出任臺南市協議員。

參考文獻 编辑

  1. ^ 1.0 1.1 1.2 1.3 1.4 1.5 1.6 張耘書. 《臺南媽祖信仰研究》. 臺南市政府文化局. 2013年12月. ISBN 978-986-03-9415-3. 
  2. ^ 曾吉連. 《全臺祀典臺南大天后宮宮志 2018版》. 全臺祀典臺南大天后宮. 2018年6月. ISBN 978-986-88106-1-7. 
  3. ^ 3.0 3.1 紳章賦予. 國史館臺灣文獻館典藏系統. [2022-06-04]. 
  4. ^ 4.0 4.1 一心敬誠. 《臺灣日日新報》四版. 1915-07-05 (中文(繁體)). 
  5. ^ 1905年《震災豫防調查會報告》第五十一號
  6. ^ 法華寺開建沿革史略. 法華寺. 2008年10月. 
  7. ^ 7.0 7.1 7.2 7.3 7.4 7.5 蔡相煇. 〈北港朝天宮與臺南大天后宮的分合〉. 《臺灣文獻》. 2000-12-31, 第51卷 (第4期): 143-156頁. 
  8. ^ 臺南老行業介紹-西佛國. 品味臺南. 臺南市政府文化局. [2014-10-2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8-17). 
  9. ^ 施士洁. 《後蘇龕合集》. 臺灣銀行. 1965年. 
  10. ^ 洪健榮. 〈清代臺南父子雙進士施瓊芳、施士洁對於「風水」的認知〉. 《臺灣文獻》. 2015-12-31, 第66卷 (第4期): 1-43頁. 
  11. ^ 失一老成人. 《臺灣日日新報》六版. 1922-08-04 (中文(繁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