秀姑巒溪

台灣河流

秀姑巒溪阿美語Siwkolan a tarawadaw)位於台灣東南部,屬於中央管河川,以泛舟活動知名。「秀姑巒」是阿美語Ci'poran的台語音譯,其義為「在河口」,原指「秀姑巒溪出海口的小島」獅球嶼,文獻中還有「芝波蘭」、「泗波闌」、「薛波闌」、「芝舞闌」、「繡孤鸞」、「秀孤鸞」、「秀姑蘭」等台語音譯寫法。

秀姑巒溪
阿美語Siwkolan a tarawadaw
河流
}}
}}
秀姑巒溪
名称起源:《花蓮縣志》:秀姑巒,昔為港口村舊名,今作溪名、山名,當秀姑巒溪入海處,有小島,阿美族稱「芝波蘭」,其義為「在河口」。番俗六考,書作泗波闌。續修台灣府志、及赤嵌筆談,書作薛波闌。日本商船「順吉丸」船長文助脫險漂流記,書作芝舞闌。彰化縣志及淡水廳志,書作繡孤鸞。噶瑪蘭廳志,書作秀孤鸞。又作秀姑蘭。日治時期,書作秀姑巒此作為最近之稱沿用未改者。
国家  中華民國臺灣
地区 臺灣東部
花蓮縣臺東縣
屬於 中央管河川
支流
 - 左侧支流 奇美溪 · 打落馬溪 · 富源溪 · 紅葉溪 · 豐坪溪 · 卓溪 · 源城溪 · 樂樂溪 · 磨仔溪 · 石平溪 · 萬朝溪
 - 右侧支流 苓仔溪 · 呂範溪 · 阿眉溪 · 尋腰溪 · 高寮溪 · 樂合溪 · 安通溪 · 吳再溪 · 拱子溝溪 · 阿眉溪 · 馬加祿溪 · 九岸溪 · 崙天溪 · 秀巒溪 · 螺仔溪 · 鱉溪 · 阿里山溪 · 大坡溪
主源
 - 位置 花蓮縣卓溪鄉大水窟山
 - 海拔 3,379 m(11,086 ft
次源 馬霍拉斯溪
 - 位置 花蓮縣卓溪鄉馬博拉斯山東側
 - 海拔 3,700 m(12,139 ft
河口 太平洋
 - 位置 花蓮縣豐濱鄉靜浦
 - 海拔 m(0 ft
 - 坐标 23°28′40″N 121°30′08″E / 23.47778°N 121.50222°E / 23.47778; 121.50222
长度 104 km(65 mi
流域面积 1,790.46 km²(691 mi²
流量
 - 平均流量 109 /s(3,849 ft³/s
 - 最大流量 19,000 /s(670,979 ft³/s
 - 最小流量 16 /s(565 ft³/s

秀姑巒溪本身發源於花蓮台東兩縣之間的崙天山南側,但整個水系的最遠源流則為其最長支流樂樂溪 (拉庫拉庫溪) 的支流馬霍拉斯溪,發源於中央山脈的馬博拉斯山東側[1]。秀姑巒溪上游原為向東流,因受阻於海岸山脈,轉而沿花東縱谷向北流,匯集各支流後在瑞穗鄉往東,經過海岸山脈後,進入太平洋,是台灣唯一一條切過海岸山脈的主要溪流。

秀姑巒溪整個水系全長則約104公里[2],主流則約81.15公里,流域面積廣達1790.46平方公里[3],平均坡度為1:34。可算是台灣東部第一大河川,也是形成花東縱谷沖積扇的主要河流。主要支流有富源溪紅葉溪豐坪溪卓溪樂樂溪。下游河口建有長虹橋。最著名的景點是河床中的巨大白石,稱為漱玉奇景。

潄玉奇石是石灰岩,由堆積在海上的生物碎屑、化石、珊瑚礁所組成,過去這個區域也是海水溫度較為溫暖的火山島弧地區,受到板塊擠壓和地殼變動,這些火山島和珊瑚礁被抬升出水面,形成形狀各異的巨石景觀[4]

秀姑巒溪在1981年左右開始發展泛舟活動,目前依然是台灣泛舟最興盛的區域。多數泛舟行程自瑞穗大橋起,到長虹橋為終點,時間約3到4小時,中間在奇美設有休息點。由於泛舟河段位於秀姑巒溪下游,水量充沛,而且無人為污染,水質良好,河道地形陡竣,平均坡度達1/34,為全台河川最陡者,沿途有無數激流、漩渦與險灘,全程充滿挑戰與刺激感,故全年皆為泛舟季節[5]

河川襲奪 编辑

約在十數萬年前,位於海岸山脈東側由西向東流的古秀姑巒溪向源侵蝕切開海岸山脈在瑞穗襲奪位於花東縱谷由南向北流的古花蓮溪上游[6]。古花蓮溪原本河道在花東縱谷南端,海岸山脈東側只有一條小溪流奇美溪,後來在板塊運動中,海岸山脈被持續抬升,使得奇美溪流速變快,發生向源侵蝕的現象,最後奇美溪在瑞穗附近切穿海岸山脈,和古花蓮溪相連,形成河川襲奪現象,而瑞穗以南古花蓮溪河段則形成斷頭河[7]。秀姑巒溪下游河道因流量增加,侵蝕海岸山脈,切割成壯麗的峽谷

地理環境 编辑

秀姑巒溪流域河谷平原位在花東縱谷之中段,北起花蓮溪分水嶺大富、大豐附近,南迄卑南溪之分水嶺的大坡、池上[8],行政轄區包括瑞穗鄉玉里鎮富里鄉等鄉鎮。秀姑巒溪流域河谷平原主要為沖積層及沖積扇堆積所構成,匯合清水、卓溪、它皮蘭、紅葉溪富源溪等支流,貫穿縱谷中段,由瑞穗東迴而循海岸山脈橫谷入海,主要的沖積扇有富源沖積扇、紅葉沖積扇、豐坪溪沖積扇、樂樂溪沖積扇、崙天溪沖積扇等[8]。富源沖積扇由富源溪沖積而成,發育不佳,以北扇為主,南扇不發育,而呈左右不對稱之偏形沖積扇,扇徑約3.8公里,扇頂高度240公尺,扇端高度約140至160公尺。紅葉沖積扇由紅葉溪沖積而成,扇徑5公里,扇頂高度180公尺,扇端高度80公尺,扇面北半部完整,南半段被舞鶴台地所阻發育不完整[8]。豐坪溪沖積扇為豐坪溪河口所形成之沖積扇,規模較小,扇徑約1.5公里,扇頂高度110公尺,扇端高度95公尺,扇面坡度甚平緩,幾近平坦[8]。樂樂溪沖積扇為一大型之人肩形沖積扇,北扇大而南扇較小,其平均扇徑約6公里,扇頂高度165公尺,扇端逼近海岸山脈西麓[8]崙天溪沖積扇扇徑約2公里,扇頂高度260公尺,扇端高度180~200公尺;扇面亦北大南小,呈一偏形沖積扇[8]

秀姑巒溪主要支流[9]
支流 長度(km) 流域面積(km²) 平均坡度 計畫洪水量(CMS) 流經地區
富源溪 28 186.9 1:114 2,540 瑞穗鄉萬榮鄉
紅葉溪 16.7 65.30 1:57 2,920 瑞穗鄉萬榮鄉卓溪鄉
豐坪溪 37 286.80 1:155 3,930 玉里鎮卓溪鄉
樂樂溪 53.76 628.40 1:122 8,720 玉里鎮卓溪鄉

秀姑巒溪水系主要河川 编辑

 
秀姑巒溪出海口有座孤立的奚卜蘭島

以下由下游至源頭列出水系主要河川,其中粗體字為主流河道。

主要橋樑 编辑

以下由河口至源頭列出主流上之主要橋樑:

 
六十石山望向秀姑巒溪,與玉里鎮。

秀姑巒溪河段 编辑

豐濱鄉

瑞穗鄉

玉里鎮

富里鄉

富源溪河段 编辑

樂樂溪河段 编辑

相關條目 编辑

註釋 编辑

  1. ^ 樂樂溪上游有馬霍拉斯溪、米亞桑溪、塔達芬溪、闊闊斯溪等支流,一般認為樂樂溪本身起點為米亞桑溪、塔達芬溪合流處,其中較長的源流米亞桑溪發源於中央山脈秀姑巒山東側,但那裡並非整個水系的最遠源頭。另外依據經濟部水利署《網際水利地理資訊系統》電子地圖,米亞桑溪與塔達芬溪合流後仍舊稱為米亞桑溪,往東流至與闊闊斯溪會合處,始稱為樂樂溪,其中較長的源流闊闊斯溪發源於中央山脈三叉山、雲峰東峰、南雙頭山一帶,但那裡也不是整個水系的最遠源頭
  2. ^ 景點介紹 東部海岸國家風景區管理處. [2021-05-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7-05). 
  3. ^ 水利署第九河川局. [2020-04-0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4-07). 
  4. ^ 台灣的河川 林孟龍/著 ISBN 978-957-30493-8-8 2002年4月出版
  5. ^ 張炎銘. 遊大河聽故事. 臺北市: 科技圖書. 2013: 191. ISBN 978-957-655-517-6. 
  6. ^ 網頁:陳順天,《河川襲奪-秀姑巒溪襲奪花蓮溪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台中縣永安國小存档副本. [2007-02-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6-11-28). ,《臺灣的地質地形景觀 互联网档案馆存檔,存档日期2007-09-29.》,1998.5.30
  7. ^ 第九河川局. 淺談花蓮溪與秀姑巒溪之河川襲奪. 水利署電子報. 2023-04-14 [2023-09-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9-08) (中文(臺灣)). 
  8. ^ 8.0 8.1 8.2 8.3 8.4 8.5 地理環境概述. 地下水觀測網. [2015-09-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5-07) (中文(臺灣)). 
  9. ^ 秀姑巒溪流域. 水利署第九河川局. 2015-08-18 [2015-08-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3-05) (中文(臺灣)). 

參考資料 编辑

外部連結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