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嘴鼓,又名拍嘴鼓触嘴古桷嘴鼓答咀鼓答啄鼓答喙鼓 ,是一种流行于福建厦门泉州漳州台湾曲艺形式。在闽南语中,“答”、“拍”、“触”指斗嘴、打诨,“嘴鼓”、“啄鼓”指嘴巴。[1]

答嘴鼓
中华人民共和国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申报地区或单位福建省厦门市
分类曲艺
序号273
编号项目Ⅴ—37
登录2006年
答嘴鼓
漢字 答喙鼓
白話字 Tap-chhùi-kó͘
臺羅拼音Tap-tshuì-kóo

答嘴鼓为两人对口表演,使用闽南方言,讲究说学逗唱而以“说”为主,互相斗嘴、争辩,内容风趣幽默,语言采用四句接连严格押韵的“四句联”形式,富有节奏感。单人表演则需要模仿两个人物的口气。[2]因其形式类似相声,故也被喻为“闽南方言相声”。[3]

明末郑成功率兵进驻台湾后,闽南甲士也把“四句联”的形式带入台湾,称为“触嘴古”,在押韵上较为自由。[1]

除了作为独立的曲艺形式,答嘴鼓也常穿插在其他场合中。如梨园戏高甲戏中经常使用答嘴鼓来插科打诨,佛教道教道场也穿插答嘴鼓,还有一些广告也采用这种形式。[1][3]

答嘴鼓的传统书目有《目连救母》、《游地府》、《乌猫乌狗》、《瞎子哑巴打架》等。著名艺人有宋集仁(艺名“兰波里”)、林鹏翔等。[1]

2006年,答嘴鼓成为第一批中国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4]

参考文献 编辑

  1. ^ 1.0 1.1 1.2 1.3 答嘴鼓. 中国曲艺志·福建卷. 北京: 中国ISBN中心. 2006. ISBN 7507602699. 
  2. ^ 答嘴鼓的表演形式. 中国曲艺志·福建卷. 北京: 中国ISBN中心. 2006. ISBN 7507602699. 
  3. ^ 3.0 3.1 逐渐淡出的艺术闽南方言相声——答嘴鼓. 东南快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12-07). 
  4. ^ 国务院关于公布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通知. 中国国务院. [2015-06-1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5-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