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黎大學(法语:Université de Paris),又称索邦大学,於2018年恢復設立,是世界上历史最悠久的大学之一,其授课历史可以追溯到12世纪中叶。大学分别在1200年和1215年获得法王腓力二世和教宗英诺森三世的官方认可[1]。1257年,大学的第一个学院机构索邦學院成立,索邦也成为大学的代称。1793年,在法国大革命的高潮中,巴黎大学遭到解散。1896年重建。1968年後,被拆分成13所獨立大學。 2010年,由巴黎大學拆分的13所大學組成索邦大學聯盟。而後在2018年1月,終於由文科的巴黎第四大學及理科的巴黎第六大學合併重建巴黎大學。[2][3][4]
巴黎大学 | |
---|---|
Université de Paris | |
![]() |
|
Universitas magistrorum et scholarium Parisiensis | |
校训 | Hic et ubique terrarum (拉丁语) |
创建时间 | 12世纪中期-1793年 1896年-1970年 2018年 |
校址 | ![]() |
网站 | http://www.sorbonne-universites.fr/ |
另外,醫學的巴黎第五大學及文理的巴黎第七大學也預在2019年定與巴黎物理研究所合併。
目录
歷史编辑
最初是於12世紀時,在巴黎塞納河上的西堤島(l'Ile de la Cité),針對當時來自法蘭西、皮卡第、诺曼底與英格蘭四個國家之年輕人教授神學、法律、醫學及藝術四種領域。爾後於1257年,法國國王聖路易(Saint Louis,即路易九世)身旁之神父羅貝爾·德·索邦(Robert de Sorbon)在聖傑內芙耶芙(Sainte Geneviève)山丘上成立索邦學院(Le collège de Sorbon),后逐渐发展为巴黎大学。
1968年法国学生运动发动之后,巴黎大学被拆分成13座独立的大学,沿用“索邦”称谓的大学为巴黎第一大学(先贤祠-索邦大学)、巴黎第三大学(新索邦大学)和巴黎第四大学(巴黎-索邦大学)。
拆分编辑
1968年法国学生运动发动之后,大学被拆分成13座独立的大學,巴黎大学从此不复存在。
- 巴黎第一大學(Université Paris I - Panthéon Sorbonne)
- 巴黎第二大學(Université Paris II - Panthéon Assas)
- 巴黎第三大學(Université Paris III - Sorbonne Nouvelle)
- 巴黎第四大學(Université Paris IV - Paris Sorbonne)
- 巴黎第五大學(Université Paris V - Descartes)
- 巴黎第六大學(Université Paris VI - Pierre et Marie Curie)
- 巴黎第七大學(Université Paris VII - Denis-Diderot)
- 巴黎第八大學(Université Paris VIII - Vincennes Saint Denis)
- 巴黎第九大學(Université Paris IX - Paris-Dauphine)
- 巴黎第十大學(Université Paris X - Paris Ouest Nanterre La Défense)
- 巴黎第十一大學(Université Paris XI - Paris Sud)
- 巴黎第十二大學(Université Paris XII - Paris Est Créteil Val de Marne)
- 巴黎第十三大學(Université Paris XIII - Paris Nord)
恢復設置编辑
2018年,由巴黎第四大學與巴黎第六大學合併,恢復索邦大學的設置。
學部設置编辑
於2018年,索邦大學重建後,分別由巴黎第四大學改為索邦大學人文學部及巴黎第六大學的索邦大學醫學部及科學與工程部。
著名校友编辑
- 瑪麗亞·居里,物理學者,1903年諾貝爾物理獎得主,1911年諾貝爾化學獎得主。
- 皮埃爾·居里,物理學者,1903年諾貝爾物理獎得主。
- 加布里埃爾·李普曼,物理學者,1908年諾貝爾物理獎得主。
- 讓·佩蘭,物理學者,1926年諾貝爾物理獎得主。
- 路易-維克多-皮埃爾-雷蒙·第七代德布羅意公爵,物理學者,1929年諾貝爾物理獎得主。
- 弗雷德里克·约里奥-居里,物理學者,1935年諾貝爾化學獎得主。
- 吉尔·德勒兹,法国后现代主义哲学家。
- 伊伦·约里奥-居里,物理學者,1935年諾貝爾化學獎得主。
- 儒爾斯·亨利·龐加萊,物理、數學家。
- 西蒙·波娃,存在主義作家。
- 鍾期榮,中國首位女法官,香港樹仁大學校長。
- 胡鴻烈,大律師,香港樹仁大學校監。
- 刘佛年,教育家,华东师范大学校长。
- 盧毓駿,建築師,1958年代表中華民國出席聯合國招開之「亞洲及遠東都市化及工業化區域計畫研討會」。創辦中國文化大學建築及都市設計學系。
参考文献编辑
- ^ Haskins, C. H.: The Rise of Universities, page 292. Henry Holt and Company, 1923.
- ^ Le Figaro, Le retour de la grande université de Paris
- ^ Study International, Consolidation of two elite Paris universities confirmed for 2018
- ^ Université: la Sorbonne devient une seule et unique facult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