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翰福音第1章第1节

约翰福音第1章第1节是《约翰所作福音书》的开场白,被划分为第一

John 1:1 from the Ostromir Gospel, with John's Evangelist portrait, 1056 or 1057.

原文和译文 编辑

如何把这节经文从通用希腊语原文确切地翻译到英语和其他语种的问题,在圣经翻译者和基督徒中仍存在着强烈的争议。

语种/文字 版本年代 版本引源 《约翰福音》第1章第1节
通用希腊语希腊字母 ?年 原文 Ἐν ἀρχῇ ἦν ὁ Λόγος, καὶ ὁ Λόγος ἦν πρὸς τὸν Θεόν, καὶ Θεὸς ἦν ὁ Λόγος.[1]
通用希腊语拉丁字母转写 ?年 原文 En archē ēn ho Lógos, kai ho Lógos ēn pros ton Theón, kai Theós ēn ho Lógos.
科普特语 ?年 Sahidic ϨΝ ΤЄϨΟΥЄΙΤЄ ΝЄϤϢΟΟΠ ΝϬΙΠϢΑϪЄ, ΑΥШ ΠϢΑϪЄ ΝЄϤϢΟΟΠ ΝΝΑϨΡΜ ΠΝΟΥΤЄ. ΑΥШ ΝЄΥΝΟΥΤЄ ΠЄ ΠϢΑϪЄ
科普特语拉丁字母转写 ?年 [2] Hn teHoueite neFSoop nCi pSaJe auw pSaJe neFSoop nnaHrm pnoute auw neunoute pe pSaJe.
拉丁语 ?年 武加大译本 In principio erat Verbum et Verbum erat apud Deum et Deus erat Verbum.
英语 当代 “直译”[1] 'in beginning (or "original" or "foundation" or "source" or "principle") was the Word (or "reason" or "saying"), and the Word (or "reason" or "saying") was with (lit. "towards" or "facing") God, and the Word (or "reason" or "saying") was God.
英语 ?年 钦定本》(KJV) In the beginning was the Word, and the Word was with God, and the Word was God.
汉语 1906年 国语和合本》(华人新教最通用译本) 太初有道,道与神同在,道就是神。
汉语 1968年 思高本华人天主教最通用译本) 在起初已有聖言,聖言與天主同在,聖言就是天主。

英译问题 编辑

难点 编辑

神学难点 编辑

语法难点 编辑

平行经文 编辑

逻各斯 编辑

因为同一章的后续经节[3]指明了拿撒勒人耶稣,这节中常被译为“”、“圣言”、“话语”或“the Word”的希腊语名词逻各斯”普遍被认为指耶稣

源自希腊语名词逻各斯”(λόγος / logos)被用于哲学分析心理学修辞学宗教等领域时含义不尽相同。

基督论 编辑

沿用18世纪来华耶稣会士的译法,现在大多数的圣经汉语译本使用汉字[4]翻译《约翰福音》1:1中的“逻各斯”,而发源于中国本土的道家道教早已使用“道”一词[5]

其他观点 编辑

参考文献 编辑

  1. ^ 1.0 1.1 The Greek-English New Testament. Christianity Today. 1975
  2. ^ Sahidica 2.01. J. Warren Wells. 2007.January.28 http://www.biblical-data.org/coptic/Sahidic_NT.pdf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3. ^ 见《約翰福音》第1章:“道成了肉身,住在我们中间,充充满满地有恩典,有真理。我们也见过他的荣光,正是独生子的荣光。约翰为他作见证,喊著说:“这就是我曾说:‘那在我以后来的,反成了在我以前的,因他本来在我以前。’”从他丰满的恩典里,我们都领受了,而且恩上加恩。律法本是藉著摩西传的,恩典和真理都是由耶稣基督来的。”
  4. ^   维基词典中的词条「
  5. ^ Amy Golahny - Points of contact: crossing cultural boundaries 2004 Page 38 "By way of contrast, most eighteenth-century translations in China were theological works, and Jesuits turned instead to translating ... ultimately "to find God" for the Jesuits and "to fathom principles" of the Tao for the Chinese."

参见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