耙
源流编辑
明代《三才图会》中就記錄了铁扒和木扒這兩種兵器,茅元儀《武备志》中也記載:「㑥杷之制,堅木杆五枝,長二尺一寸,上鐵頭三寸,木 柄三尺。顓於步戰,進退周旋,貫能隔架,鎗刃乘隙攻 刺。南人備倭,以竹造用。」、「鎲鈀、㑥杷扒鎲鏟馬義,皆短兵中之長者也。」 鎲鈀即義也,鎲與之略同。扒者,唯南中舟師用之,㑥杷與之略同,亦南人長技也。鏟之尾後施刃,取其便用也。馬義與鎲鈀大同而小異,利在於馬」
武術编辑
耙作為兵器,也在民間武術界被使用跟研創招式套路,如少林寺、崆峒派、客家流民拳、苗族武術、梅氏拳等皆有相關的器械武術。如少林寺所用的九齒釘耙,全長五尺三寸,頭寬一尺兩寸,齒長三寸,宋、元時洪溫和尚善於此器。
文學作品编辑
參考编辑
外部連結编辑
參見编辑
这是一篇關於武器的小作品。你可以通过编辑或修订扩充其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