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北市立動物園

全台湾面积最大的动物园,位于台北木栅

臺北市立動物園中華民國臺灣臺北市的一座公立動物園,隸屬於臺北市政府教育局。1914年創立於圓山地區,舊稱「圓山動物園」,與臺北市立兒童育樂中心(臺北市立兒童新樂園舊址,今圓山遺址)相鄰。1986年,因圓山原址無法擴建,而遷至木柵區(今文山區),因此成為臺灣民眾現在所熟悉的「木柵動物園」。

臺北市立動物園
Taipei Zoo
臺北市立動物園入口
開幕日期1986年10月31日
位置 中華民國臺灣
 臺北市文山區新光路二段30號
地理坐标24°59′42″N 121°35′3″E / 24.99500°N 121.58417°E / 24.99500; 121.58417
占地面积165公頃(1.65平方公里)
动物数量2249
物种数量339
每年遊客人數303萬4874人次(2023) 262萬4974人次(2024)
主要展览室內館7館、戶外區8區
園長朱孝芬
擁有者臺北市政府教育局
網站www.zoo.gov.taipei
地图
臺北市立動物園
Taipei Zoo
中華民國 中華民國政府機構
基本信息
機關類型地方二級行政機關
所屬部門臺北市政府教育局
員額295人(不含臨時人員)

實際現有員工人數287人:

職員73人(留職停薪3人)、職工183人(留職停薪4人)、約聘僱人員18人、駐警13人
年度預算額歲入:1億6484萬元
歲出:6億3022萬元 (2024)
授權法源臺北市立動物園組織規章
主要官員
園長朱孝芬
副園長暫缺
秘書
任命者臺北市政府教育局
成立沿革
成立日期1914年
前身機關圓山動物園
聯絡信息
地址 中華民國臺灣
11656臺北市文山區新光路二段30號
電話+886 2 2938-2300
網站www.zoo.gov.taipei
臺北市立動物園
繁体字 臺北市立動物園
简化字 台北市立动物园
Muzha Zoo
繁体字 木柵動物園
简化字 木栅动物园

遷至木柵後,園區總面積原為182公頃,隨後因捷運動物園站北二高的開闢,移撥出部分土地,目前仍有165公頃之廣,其中已開發使用區域近百公頃,是全臺佔地面積最大的動物園。園內包含8個戶外展示區、7個室內展示館、2個環境教育教學場所,2023統計有有動物339種、2,249隻(未計算昆蟲、部分魚類及農委會收容計畫動物)。整個園區被自然次生林地所圍繞,是一處結合自然景觀形成具生態特色之休閒場所。全園最大的特色是展示環境的佈置上採用「地理生態展示法」,依照動物原先的生存環境加以佈置在新的環境內,使動物脫離鐵籠的束縛,有自由的活動空間,並創造出與動物原生地最接近的生活環境,使動物不必去改變其生活習性,也讓遊客更能了解動物,是一座具有教育、研究、保護及娛樂功能的動物園。

組織架構

编辑

園本部

编辑

園本部包含園長、副園長、秘書、研究員(2人)、視導、副研究員(3人)及駐警隊員等共10人,下轄保育研究中心、研考室、資訊室、勞安督導小組及動物認養小組等5個任務編組,包含副研究員、輔導員、助理研究員(3人)、分析師、組員、護士、研究助理、助理設計師、辦事員、約僱服務員、駐警隊員及專業技工友(47人)共60人。

  • 園長(1人,簡任第十職等至第十一職等)
    • 副園長(1人,薦任第九職等)
      • 研究員(2人,薦任第八職等至第九職等)
      • 秘書(1人,薦任第八職等)
      • 副研究員(2人,薦任第七職等至第八職等)
      • 編審(2人,薦任第七職等)
      • 組長(4人,薦任第七職等)
      • 主任(4人,薦任第七職等)
      • 技正(4人,薦任第七職等)
      • 輔導員(3人,薦任第七職等)
      • 助理研究員(4人,薦任第七職等)
      • 分析師(1人,薦任第七職等)
      • 獸醫(4人,委任第五職等或薦任第六職等至第七職等)
      • 技士(10人,委任第五職等或薦任第六職等至第七職等)
      • 組員(10人,委任第五職等或薦任第六職等至第七職等)
        • 護士(2人,士(生)級)
        • 技佐(1人,委任第四職等至第五職等)(得列薦任)
        • 研究助理(9人,委任第四職等至第五職等)
        • 檢驗員(1人,委任第四職等至第五職等)
        • 辦事員(4人,委任第三職等至第五職等)
        • 助理設計師(1人,委任第三職等至第五職等)
        • 書記(2人,委任第一職等至第三職等)

會計室

编辑
  • 會計主任(1人,薦任第七職等)
    • 佐理員(1人,委任第四職等至第五職等)(得列薦任)
      • 書記(1人,委任第一職等至第三職等)

人事室

编辑
  • 主任(1人,薦任第七職等)
    • 組員(1人,委任第五職等或薦任第六職等至第七職等)
      • 助理員(1人,委任第四職等至第五職等)

政風室

编辑
  • 主任(1人,薦任第七職等)
    • 助理員(1人,委任第四職等至第五職等)

任務分組

编辑
    • 保育研究中心
    • 研考室
    • 資訊室
    • 勞安督導小組
    • 動物認養小組

內部單位

编辑
  • 動物組:各類展示動物之蒐集、保育管理、展示配置及有關學術研究等事項。
  • 環境組:園區自然環境保育生態綠化維護,園藝布置、植物展示,各類污染控制及有關學術研究等事項。
  • 推廣組:有關動物園之社會教育與活動、園區參觀解說導覽、附設教育中心與圖書館管理、學校校外教學輔導、業務管制考核及有關學術研究等事項。
  • 育樂組:育樂遊憩設施管理、遊客服務、園內交通、車輛管理及參觀秩序、安全之維持等事項。 動物園每天上午 9:00 至下午 5:00 開放。[1]
  • 獸醫室:各類展示動物疾病醫療、預防保健、檢疫與檢驗及有關學術研究等事項。
  • 機電室:特高壓、低壓電力系統管理維護、空氣調節、照明、有無線電通訊、電梯設備之管理維護及供排水機電之管理維護等事項。
  • 總務室:文書、檔案、出納、總務、財產之管理、建築與設備之維修、保養等業務及不屬於其他各單位事項。
  • 會計室:依法辦理歲計、會計及統計事項。
  • 人事室:依法辦理人事管理事項。
  • 政風室:依法辦理政風事項。

[2]

歷任首長

编辑

動物園園長的稱呼,經歷過數次變動。在日治圓山時期,直到1940年動物園內才出現第一位專職園長。在此之前,動物園的現場負責人,是在園裡服務的動物養育主任,民間稱之為「主任」。戰後動物園園長的稱呼,戰後初期稱「園長」,1953年改為「管理員」,1957年再改稱「主任」,1970年才改為「園長」,遷往木柵之後仍沿用「園長」,以迄於今。[3]

日治圓山動物園(1914年-1945年)

编辑
任別 姓名 就職時間 卸任時間
1 大江常四郎主任
2 佐藤磯吉主任 1921年上任
3 畝田政三主任 1925年上任
4 末永玄吉主任 1928年上任
5 勝浦輝主任 1931年上任
6 勝浦輝主任
豐田正雄主任
1933年起共同擔任主任
7 勝浦輝主任 1938年上任
8 赤松稔園長 1940年 1944年
9 田宮良策園長

戰後圓山動物園(1945年-1986年)

编辑
任別 姓名 就職時間 卸任時間 備註
1 倪江海園長
2 王承通園長 1947年上任 市府社會教育課課長兼任
3 謝呈奇園長 1948年上任
4 卓將銓園長 1950年上任
5 吳焜鈺管理員 1953年4月 1955年3月
6 李宗富管理員 1955年3月 1957年8月
7 蔡清枝主任 1957年8月 1970年4月
8 曾光偉園長 1970年4月 1973年6月
9 王光平園長 1973年6月 1986年10月

木柵動物園時期(1986年-至今)

编辑
任別 姓名 就職時間 卸任時間 備註
1 王光平園長 1986年10月 1992年12月 任內病逝
2 陳寶忠園長 1992年12月 1993年9月 副園長代理
3 朱錫五園長 1993年9月 1998年2月
4 楊勝雄園長 1998年2月 2002年9月
5 陳寶忠園長 2002年9月 2008年4月1日
6 葉傑生園長 2008年4月2日 2011年9月2日 原為市府參事兼代,其後專任
7 金仕謙園長 2011年9月16日 2020年2月29日
8 劉世芬園長 2020年4月16日 2023年1月16日
9 諶亦聰園長 2023年3月27日 2024年10月1日
10 朱孝芬園長 2025年1月21日 現任

[4]

歷史

编辑

沿革

编辑

日治圓山時期(1914年-1945年)

编辑
  • 1914年,在今日的圓山設立了民營「圓山動物園」,開啟了「臺北市立動物園」的百年歷史。
  • 1915年,圓山動物園被台灣總督府收購,成為官營動物園。由臺灣總督府殖產局管轄。
  • 1916年,正式營運。[a][3]

民國圓山時期(1945年-1986年10月31日)

编辑

臺灣戰後時期初期,動物園剛從戰火中走出,動物種類及數量稀少,但戰火並未嚴重損及動物欄舍,因此戰後的建物大多沿襲過去的規模。1940年代後期開始以動物表演、動物展覽會等活動吸引遊客。1950年代開始擴建並大量引進新動物,新增獸欄園區,面積約5.8公頃。

  • 1946年底,動物園的紀錄動物共178頭,職員只有4人。
  • 1949年-1978年底,開始舉辦動物表演、動物展覽會。其中動物表演因廣受歡迎,後來就成為每逢假日演出的固定節目,曾演出的動物包括狗、猴、獅、熊、臺灣藍鵲及鸚鵡等。
  • 1952年,大量購置一批動物,包括象、豹、熊、獅。
  • 1953年,陸續修建獸醫室、擴建園門。
  • 1961年,開始與日本的動物園進行交換及贈、購等接觸。
  • 1967年,改建、興建綜合大樓等10項工程,編制增至30人。
  • 1978年底,持續近30年的動物表演結束表演。
  • 1982年,成立全國第一個社教機構志工團隊:動物園志工隊。
  • 1986年9月14日-1986年10月31日,圓山的動物們在數十萬臺北市市民的夾道歡送下,一路南下走了14.3公里到木柵新園。中視新聞全程轉播。遊行隊伍除了20輛運送動物車外,還有臺北市政府警察局警車開道護送,中華民國國旗車、臺北市市旗車、臺北市立動物園園旗車、醫護車、動物親善大使車,總計38輛,包括當時的動物園明星象林旺等等。沿途在圓山動物園門口、中正紀念堂前廣場、國立臺灣大學總校區門口及木柵新園廣場並有定點表演活動。

遷至木柵(1986年10月31日至今)

编辑
  • 1986年10月31日,木柵新園開放遊客進入。
  • 1995年,奉核置園長、副園長、秘書統籌園務,下設四組六室推行相關業務。
  • 2003年,與臺東縣池上鄉台灣糖業公司池上牧野渡假村合作建立動物衛星族群,是第二保育繁殖中心。同時新增東部地區野生動物保育教育據點。
  • 2019年,台北市政府透過i-voting系統募集數萬人意見,最後以9成8支持率贊同提撥12日做為不對外開放的年度維護期[5],但市府為縮短期程與降低民怨而改為10日,這是動物園遷園以來首次長時間休園[6],休園時間為2019年6月19日起至6月28日止,期間進行園區整體維護工程及電子售票系統建置,6月29日重新開園[7][8]
  • 2021年,為防疫需要,5月15日至6月8日休園。[9]
  • 2022年,為進行園區內的各項修繕工作以及同仁的教育訓練,6月20日至6月30日休園。
  • 2024年,為進行園區內的各項修繕工作,6月19日至6月28日休園,2024年11月1日進行園區內的各項修繕工作休園。


動物展示區

编辑

室外展示區

编辑

兒童動物區

编辑
 
兒童動物區入口涼亭

2004年11月開幕,是由原本的可愛動物區改建而成,針對中、小學生的的自然教學而設,以埤塘、水田等濕地與郊野生態造景為主。由「田野生態展示區」、「本土農村生態展示區」、「農莊動物展示區」、「埤塘生態展示區」、「動物行為學院」、所組成,點出人類與動物間的密切關係,提供學童、家長與老師一處共同體驗與學習的空間。

展示物種有常見之農場動物如羊駝蘭嶼豬家驢迷你馬及中國鵝、白蘿蔓鵝、家雞等家禽;另展示各種中小型哺乳動物,有狐獴普通狨絨鼠北美浣熊長鼻浣熊以及原展示於夜行館的蜜熊等,原非洲區之狐猴群也有一小部分展示於此。

臺灣動物區

编辑
 
臺灣動物區

展示臺灣的原生動物與棲息環境,展場模擬動物原生棲地的生態環境。知名動物有臺灣梅花鹿台灣黑熊山羌臺灣野豬歐亞水獺臺灣長鬃山羊等,以高比例的台灣特有種與亞洲種著稱,其中不乏幾近絕跡的珍貴品種,如亞洲雲豹(展示樣本非台灣原生種)、藍腹鷴臺灣穿山甲等。

保育廊道

 
保育廊道

展示小型保育類動物的長廊隧道展場


熱帶雨林區

编辑
 
該區由兩個半區與一個室內展示館結合而成

亞洲熱帶雨林區於1998年落成,模擬東南亞熱帶雨林的生態景觀,依展示動線規劃成河口生態、密林生態及林緣生態三大展示區,是臺灣首座兼具雨林景觀與活體動物的生態展示場。展示亞洲象犀鳥馬來貘馬來長吻鱷紅毛猩猩白掌長臂猿馬來虎等。

中南美洲熱帶雨林區於2018年完工,以仿自然環境之綠籬及水道貫穿全區,人工島間以無圍欄設計打造混養環境。展示馬來長吻鱷三線潮龜大食蟻獸小食蟻獸水豚、三種蜘蛛猴及多種中南美洲靈長類等。 熱帶雨林館即穿山甲館座落於兩個半區的中間。

現階段展示於熱帶雨林區的動物: (此處列表未包含於熱帶雨林館展示的動物)

  • 亞洲象林旺1954年入園,2003年2月26日過世,享壽86歲。其妻馬蘭,1952年入園,2002年10月14日過世,享年54歲。

沙漠動物區

编辑

以隨風搖曳的棕櫚樹模擬中東地區的熱帶沙漠環境,展示最具沙漠動物代表性的單峰駱駝雙峰駱駝,另有弓角羚羊非洲野驢

澳洲動物區

编辑

展示澳洲特殊的生態環境和動物,本區栽種許多澳洲特有的桉樹,展示僅分佈在澳洲的無尾熊及體型名列世界第二和第三的走禽:鴯鶓南方食火雞灰袋鼠更是本區最具特色的代表。

非洲動物區

编辑

模擬非洲草原的生態環境,展示以中大型動物為主,大多數採混群展示,以鄰近水塘的樹蔭與灌叢來模擬東非莽原動物聚集的情境。本區展示動物中有數種列名於華盛頓公約,受國際貿易管制的瀕危珍稀物種,有非洲草原象非洲獅查普曼斑馬河馬網紋長頸鹿南方白犀牛黑猩猩西部低地金剛猩猩等。其中河馬已另外興建「河馬浴場」展示,另外位於熱帶雨林的侏儒河馬也展示於此[51]

  • 獅子:「獅忠」原為英國皇家大馬戲團所豢養,1990年至臺灣巡迴演出時遭遺棄,1991年由台北市立動物園所收留,在園期間長達16年,由於曾長期受過馬戲團訓練,性情溫馴聽話,2007年4月22日過世,享年26歲。

溫帶動物區

编辑
 
小貓熊展示場

本區主要展示棲息於溫帶草原森林中的動物,包括蒙古野馬棕熊亞洲黑熊山獅歐亞大山貓加拿大河狸小爪水獺(非溫帶動物)、中華小貓熊等。另外蒙古野馬、美洲野牛都是早已在野外銷聲匿跡的大型動物。原有大衛神父鹿,現已死亡,原展場目前用來展示成年馬來長吻鱷(非溫帶動物)。

曾經飼養灰狐美洲木鴨短尾猞猁大衞神父鹿美洲野牛

現在養阿拉斯加棕熊北美灰狼紅耳龜中華小貓熊亞洲黑熊山獅歐亞大山貓加拿大河貍蒙古野馬;以及原產熱帶亞洲而非非溫帶地區的小爪水獺馬來長吻鱷

鳥園區

编辑

位於動物園東南方,佔地約4公頃,包括鳥類形態區、雉類與珍禽區、鶴園、鸚鵡房、生態鳥園及水禽區,展示鳥類約140種。知名動物有黃魚鴞褐林鴞青鸞巴拉望孔雀雉大寶冠鳥越南鷴灰頸冠鶴綠蓑鳩紫蕉鵑英语Violet_turaco藍鳳冠鳩等。

  • 丹頂鶴:2011年從日本來的丹頂鶴:「Big」(公、2002年5月28日生)和「Kika(貴華)」(母、2005年6月6日生),來自北海道釧路動物園釧路市動物園,原展示場位於鳥園區的鶴園,2019年10月遷移至兩棲爬蟲動物館前廣場。
  • 水鳥觀察區:為一湖泊,用以吸引許多鳥類遷徙過境或定居。湖中並飼養黑天鵝,為熱帶雨林區一部分。
  • 溼地生態園:有完整的溼地生態體系的展示,現已封閉不對外開放。
 
鳥園區的巴拉望孔雀雉雄鳥,臺北市立動物園

室內展示館

编辑

大貓熊館(新光特展館)

编辑
 
新光特展館

2009年1月26日開幕,是由新光集團贊助興建;館內主要展示從中國大陸來的兩隻四川大貓熊:團團(公、2004年9月1日生,2022年11月19日歿)及圓圓(母、2004年8月30日生),有室內展場與戶外山水造景展場,使台湾成為世界上继中国大陆外第5個有貓熊的地区。除此之外,有廣大空間販售動物園及貓熊相關商品,部分空間亦介紹貓熊整體概況等,提供學童、家長與老師一處共同體驗與學習的空間。在開放初期深受台灣民眾的注意,天天擠爆成為最多人參觀的展館,媒體亦爭相報導,連捷運站及動物園大門口都要顯示當天還有多少剩餘名額,假日名額為19200人次,非假日為14400人次。現在狀況好轉,參觀民眾可以有比較舒適的參觀環境。2013年7月6日,雌性貓熊圓圓產下圓仔,2014年1月6日正式見客,2020年6月28日再產下圓寶,參觀人數也因此隨之暴增。

穿山甲館(熱帶雨林館)

编辑

前身為「夜行動物館」,在原場館於2012年9月8日封館拆除後,新館於2018年完工並於2019年7月9日開幕,由葉世宗建築師事務所設計監造[52],外型以台灣穿山甲作為發想進行設計,藉由高層空間融合水域、及樹基、樹幹到樹冠層的沉浸式複合生態系展示,輔以倒木、樹藤、落葉等自然材質布置,營造與特定熱帶雨林一隅相似的生態場景,並推動共生種的混群教育展示。

主要展示國際間保育計畫之重點物種如:指猴箭毒蛙等。參觀方式同大貓熊館為發放參觀票券(平日除外)。

空中步道
编辑

為遊客參觀的主要動線,串連起熱帶雨林館樓高24公尺的展示空間以及其他小展區。從樹基、樹幹到樹冠層的混群教育展示營造出熱帶雨林的生態場景。

夜行動物廊道
编辑
 
以紅光照明展示夜行動物

熱帶雨林新館中設置了一條長廊隧道,模仿夜行性動物在黃昏至夜晚出沒活動的昏暗環境,展示白天休息、夜晚活動的夜行性小型靈長類動物。除了原夜行動物館的靈長類動物,2019年7月與馬達加斯加動植物保育群英语Madagascar Fauna and Flora Group日本動物園暨水族館協會英语Japanese Association of Zoos and Aquariums合作從上野動物園借殖的雌性指猴Hira也在此展出,為亞洲第二個參與指猴域外保育的國家。

 
以透明玻璃櫥窗呈現保育員照顧箭毒蛙的過程

飼養黃帶、迷彩、金色及鈷藍等四種箭毒蛙,在工作站內,不僅以透明玻璃櫥窗呈現箭毒蛙成蛙的飼養展示箱,還細分出繁殖區、孵化區、蝌蚪區及幼蛙區。藉由呈現照顧箭毒蛙的日常,同時向大眾展現動物園在箭毒蛙繁殖工作上的成果。

亞馬遜河水域生態池
编辑

館內核心區域的亞馬遜河生態水域-象魚池及中南美慈鯛池。生態池容積達500噸且超過2米深,呈現亞馬遜生態系遼闊、壯麗的大河氛圍透過水底隧道或是從步道上方等不同視角都能欣賞到超過15種魚兒悠游其中。主要展示南美亞馬遜河流域的原生魚種,另外也展示了中美州的慈鯛科魚種及瀕危物種穗鬚原鯉。 展示物種:象魚紅銀板銀帶帝王魟穗鬚原鯉大鱗脂鯉慈鯛

野外工作站
编辑
 
野外工作站

利用棧板、木箱和透明壓克力等素材,堆疊出多面向的檯面與展示櫃,陳列野外調查工作琳瑯滿目的器材,另外在大片玻璃前,罩著仿賞鳥牆設計的迷彩網,模擬野外進行鳥類觀察工作的環境。


兩棲爬蟲動物館

编辑
 
兩棲爬蟲動物館

館內設計分為溼地熱帶雨林溫帶森林沙漠四大類,以不同的生態系展示各種兩棲爬蟲活體動物。除了模擬棲息地之外,館內還規劃了「演化」、「形態與構造」、「棲息環境」、「行為」、「生活史」、「多樣性」、「兩爬與人」、「保育」、「小心毒蛇」等主題的圖文教育及標本解說,並重視本土物種的典藏,推出一系列以台灣為主題的特展。其中更與各方單位合作,進行本土物種復育,如臺北赤蛙魚池豎琴蛙翡翠樹蛙黃緣閉殼龜(食蛇龜)黃喉擬水龜(柴棺龜)赤腹游蛇等本土瀕危兩棲爬行動物。

 
兩棲爬蟲館展示的揚子鱷,臺北市立動物園

無尾熊館

编辑

1999年8月,由澳洲黃金海岸庫倫賓保護區引進兩隻公無尾熊,命名為哈雷和派翠克。

2001年9月,母無尾熊麗琪和夏娃,來到動物園。

2003年10月,麗琪為動物園新添了一隻無尾熊寶寶,命名為Q比(公)。

2004年,無尾熊哈雷診斷出患有鼻癌(侵犯上顎骨、鼻中膈及鼻腔的軟骨及骨混合瘤),經獸醫建議於同年11月1日上午安樂死

2004年10月,又引進一對無尾熊,分別是珍珠和Matty(公)。

2011年,4隻無尾熊Flynn、Empress、Tiwi與Coral來台,三隻母無尾熊(Flynn爲公無尾熊)陸續生下寶寶,Empress的寶寶取名Emily,Tiwi的寶寶取名Nicole,Coral的寶寶則取名爲咖啡派。

2016年10月10日,傍晚17:59,元老級無尾熊派翠克於高齡19歲離世。

企鵝館

编辑
 
企鵝館

位於溫帶動物區,展示國王企鵝黑腳企鵝,有量身訂製的房間和水池,以及完整的企鵝生態圖文解說。2001年9月,由園方培育出第一隻小企鵝,由民眾投票命名為黑麻糬,黑麻糬於2018年10月9日離世。[54]

昆蟲館

编辑

2005年4月24日開幕。共有兩層樓,一樓包括網室生態區、食草栽培溫室、昆蟲未來館、昆蟲特展室;二樓則有序幕展示室、多媒體教室、台灣昆蟲區、夜行昆蟲區、溫室區。

展示物種-臺灣昆蟲區:蘭嶼筒胸竹節蟲大圓斑球背象鼻蟲津田氏竹節蟲長角大鍬形蟲

展示物種-溫室區:家蠶皇蛾大鳳蝶黑鳳蝶翠鳳蝶巴黎翠鳳蝶無尾白紋鳳蝶綠斑鳳蝶達摩鳳蝶柑橘鳳蝶黑點大白斑蝶琉球青斑蝶黑脈樺斑蝶樺斑蝶石牆蝶枯葉蝶

展示物種-水生昆蟲區:黃緣螢長翅水螳螂橙斑大龍蝨大紅娘華大負子蟲

展示物種-網室區:巨棘竹節蟲綠椒竹節蟲扁竹節蟲秋葉䗛臺灣騷斯寬腹斧螳扁鍬形蟲高砂鋸鍬形蟲

展示物種-底棲節肢動物區:光滑鼠婦問號蟑螂少棘蜈蚣帝王蠍墨西哥紅膝頭蜘蛛跳蟲

昆蟲館中的螞蟻原有大頭家蟻、高雄巨山蟻,2020年因台灣興起「養蟻熱潮」,設置了新的螞蟻教育展示區,並添加了臭巨山蟻、雙脊皺家蟻、堅硬雙針家蟻、高山鋸針蟻及大林長腳家蟻。[55]

蟲蟲探索谷:為一天然的溪谷,適於觀察自然生態。

海琉館BOT案

编辑

臺北市立動物園旁,2023年由光禹集團創立台北數位海洋生態娛樂開發公司得標,打造海琉館、海洋生態主題酒店、商業區,預計2033年正式營運。

其他設施

编辑

教育中心

编辑
 
教育中心

位於紅鶴區正後方,定期舉辦各種特展與教育推廣活動,並配合中小學的校外教學提供教學資訊。林旺標本置放本中心B1。

酷Cool節能屋

编辑
 
酷Cool節能屋

位於沙漠動物區入口處,2004年7月18日開幕,共有兩層樓,是經濟部能源局委託工研院執行台北市立動物園「建築節能計畫」的成果。以《三隻小豬》童話故事做為背景,探討三隻小豬如何利用各種建材和發電方式,讓住屋達到冬暖夏涼、節省能源的目的。為了將這些觀念深植在小朋友心中,節能屋中設計了許多遊戲式的設備,例如太陽能發電人力發電腳踏車等,二樓則有圖書區,主要介紹各式建材與奈米塗料的運用。

動物斑紋列車

编辑
 
列車總站

2002年引進,作為園區內接駁用,可縮短遊客行走時間。行駛路線為列車總站至鳥園車站,2007年新增鳥園車站至貓空纜車動物園南站,每輛三節車廂,可擴充至四節,可載人數約70人[56]。由於列車總站每逢假日均大排長龍,因此許多遊客選擇先步行遊園後,再前往鳥園車站搭乘,以避免久候之苦。

遊客列車開放時間:

總站9點首班車發車至鳥園站,16點30分末班車。

鳥園站17點末班車往總站,16點40分末班車往動物園南站。

動物園南站首班車9點發車至鳥園站,16點末班車。

參與之國際保育組織

编辑

動物園界協會

東南亞動物園暨水族館協會(SEAZA)

歐洲動物園暨水族館協會(EAZA) [57]

世界動物園暨水族館協會(WAZA

北美動物園暨水族館協會(AZA)輔導期[58]

物種保育類

保育規劃專家群(CPSG)

國際物種資訊系統(Species 360)

馬達加斯加動植物相保育群(MFG)

兩棲類方舟(Aark)

保育教育類

國際動物園教育者協會(IZE)

亞洲動物園教育者研討會(AZEC)

動物醫療類

亞洲保育醫學會(ASCM)

美國動物園獸醫師協會(AAZV)

野生動物疾病協會(WDA)

歐洲動物園與野生動物獸醫師協會(EAZWV)

國際合作之各國動物園及保育組織

编辑
年份 合作國家/動物園 相互關係或協定
1993 南非國家動物園 姊妹園
2004 日本多摩動物園 友好協定
2005 波蘭華沙弗洛茨瓦夫市立動物園 友好協定
2006 泰國大象保育中心 動物認養保育協定
2006 德國紐倫堡動物園 姊妹園
2006 韓國首爾動物園 姊妹園
2006 越南西貢動物園 姊妹園
2009 美國貝勒爾龜類保育中心 瀕危龜類保育合作協定
2009 日本多摩動物園 動物交換協定
2010 中國四川臥龍保護大貓熊研究中心 大貓熊繁殖合作備忘錄
2010

2015

澳洲黃金海岸庫倫賓野生動物園、野生動物避難所(2015續簽訂合作) 庫倫賓動物園之無尾熊借殖合約
2011 中國山東威海市劉公島國家森林公園 合作備忘錄
2011 中國大連森林動物園 合作備忘錄
2011 日本釧路市動物園 保育宣言
2011

2015 2019

中國山東威海市劉公島國家公園(2015及2019續簽訂賡續合作) 梅花鹿與長鬃山羊繁殖合作備忘錄
2011 日本釧路市動物園 友好協定

丹頂鶴合作備忘錄

2012 印度甘地動物園 動物交換協定
2012 中國海峽(福州)大熊貓研究交流中心 科研合作備忘錄
2013 日本札幌市圓山動物園 友好協定
2014 德國萊比錫動物園 合作協議
2014 日本大阪市天王寺動物園 會談議事錄
2015 日本旭山市旭山動物園 保育合作備忘錄
2016 澳洲庫倫賓野生動物避難所 無尾熊借殖展協議書
2016 日本橫濱動物園 保育合作

友好協定

2016 日本東京都恩賜上野動物園 野生動物保育合作友好協定
2016 荷蘭 Apenheul Primate Park 黑冠松鼠猴借殖贈入
2017 日本兵庫縣自然科學博物館、日本大阪1990年

(2018續簽)

2017 臺灣日本高中生生物調查體驗營合作備忘錄
2018 德國法蘭克福動物園 棕蜘蛛猴借殖協議書
2018 中國科學院昆明動物研究所 野生動物保育研究合作協議書
2019 中國北京動物園 野生動物保育合作協議書
2019 日本豐橋綜合動植物公園 保育合作備忘錄
2019

2020 2021 2023

新加坡動物園 動物贈入合約與協議書
2019 瑞士巴塞爾動物園 黑冠松鼠猴EPP調度
2019 泰國 Zoo ParkOrganization、

泰國瑪希敦大學獸醫學院

合作備忘錄
2019 法國里爾動物園 大長臂猿EEP調度
2020 捷克布拉格動物園 合作備忘錄
2020 日本大阪市天王寺動物園 國王企鵝借殖合約書
2021 日本京都市動物園 保育合作

友好協定

2021 日本名古屋東山動植物園 大食蟻獸借殖協議
2021 中國上海動物園 野生動物保育交流合作備忘錄
2021 美國微風動物園 侏儒河馬借殖合約書
2022 義大利 Zoo Delle Maitine 龜類贈送協議書
2022 野貓保育聯盟(WCCA) 合作備忘錄
2022 南非海鳥保育基金會(SANCCOB) 合作備忘錄
2023 Institute for the Conservation of Wild Animals (ICAS) 大食蟻獸保育計畫合作備忘錄
2023 法國 Le Prac des Félins 菲林斯動物園 馬來虎借殖展合約書
2023 美國休士頓動物園 保育合作

友好協定

2023 日本京都市動物園 斑馬贈入備忘錄
2024 國際自然保護聯盟(IUCN)

翻轉物種瀕危趨勢

參與世界物種大會(WSC)

参见

编辑

註釋

编辑
  1. ^ 坊間出版品及部分網站對於圓山時期動物園園史之誤解,包括
    ①創辦人為片山竹五郎。
    ②1916年官營開幕時動物飼育數為70種148隻。
    ③以動物園未被空襲,斷定戰爭末期處死猛獸的主因為食物短缺。
    說明詳見《臺北市立動物園百年史》第一章。對於園史的起始應該如何認定?向來存在諸多種見解,臺北市立動物園在2012年的第328次園務會議中,將創園時間訂為1914年,理由在於當時雖是草創的民營動物園,但「圓山動物園」的名稱,已開始在報紙雜誌及民間廣為使用,並且民營時期籌置的空間與設施,已開始啟用並被承續下來,日後的官營係立基在民營的基礎之上。因此臺北市立動物園將1914年民營時期的圓山動物園,定位為園史的起始。鄧南光拍攝的紀錄片「臺北映像」,記錄了日治時期圓山動物園及附設兒童遊園地的部分影像。鄧南光另一部紀錄片「圓山動物園」,其影像內容實為日治時期的上野動物園,而非圓山動物園。說明詳見徐聖凱撰述,《臺北市立動物園百年史》第三章(臺北:臺北市立動物園,2014年,ISBN 978-986-04-2413-3

參考資料

编辑
  1. ^ Taipei Zoo. [2023-06-0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2-02) (英语). 
  2. ^ 組織架構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臺北市立動物園.2019-11-13
  3. ^ 3.0 3.1 《臺北市立動物園百年史》專書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臺北市立動物園.2020-06-01
  4. ^ 首長介紹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臺北市立動物園.2020-04-23
  5. ^ 動物園可以增加不對外開放的時間嗎?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台北市政府i-voting.2019-06-18
  6. ^ 小心撲空!33年來首見 木柵動物園明日起休園10天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自由時報電子報.2019-06-18
  7. ^ 休園10天重新開放!台北市立動物園29日「健康見客」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ETtoday.2019-06-18
  8. ^ 動物園休園結束將開放 電子收費系統上線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TVBS.2019-06-18
  9. ^ 百年來首次! 台北動物園防疫 明起封園至6/8. [2021-05-1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6-22). 
  10. ^ 臺北市立動物園. 臺北市立動物園年報. [2022-02-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6-22). 
  11. ^ ※這是世界上第一次在人工授精下,在四川臥龍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以外出生的第一隻貓熊。
  12. ^ 謝佳君. 國王企鵝寶寶「嘟胖」亮相. 自由時報. 2014-11-14. 
  13. ^ 謝佳君. 人工哺育穿山甲寶寶 「芎梧」長大了. 自由時報. 2014-11-07 [2022-12-2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12-29). 
  14. ^ 游蓓茹. 超萌!羊駝妹妹「妮可」剛滿月. 自由時報. 2014-11-17 [2022-12-2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12-29). 
  15. ^ 謝佳君. 河馬媽媽添幼仔 個頭迷你、賣萌吸睛. 自由時報. 2014-11-21 [2022-12-2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12-29). 
  16. ^ 謝佳君. 穿山甲「金孫」報到 新手媽媽「枇杷膏」很到位. 自由時報. 2014-12-05 [2022-12-2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12-29). 
  17. ^ 梁珮綺. 誤爬爸身上找奶 樹獺寶寶好萌. 自由時報. 2015-06-20 [2022-12-2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12-29). 
  18. ^ 梁珮綺. 穿山甲枇杷膏 再生第二胎. 自由時報. 2016-03-24 [2022-12-2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12-29). 
  19. ^ 謝佳君. 斷尾又性趣缺缺 穿山甲「阿穿」苦盡甘來終當爸. 自由時報. 2016-04-06 [2022-12-2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12-29). 
  20. ^ 謝佳君. 斷尾穿山甲 苦盡甘來當爸. 自由時報. 2016-04-07 [2022-12-2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12-29). 
  21. ^ 張議晨. 歷經30小時破殼而出 褐林鴞寶寶卡哇伊. 自由時報. 2017-06-19 [2022-12-2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12-29). 
  22. ^ 蔡亞樺. 北市動物園「褐林鴞」寶寶性別大解密 原來牠是... 自由時報. 2017-07-21 [2022-12-2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12-29). 
  23. ^ 即時新聞. 小貓熊「美可」寶寶為「一公一母」 可愛萌樣惹人憐. 自由時報. 2017-09-17 [2022-12-2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12-29). 
  24. ^ 影音新聞. 動物園穿山甲寶寶滿月!搭媽媽便車、噴尿萌樣超害羞. 自由時報. 2017-09-30 [2022-12-2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12-29). 
  25. ^ 蔡亞樺. 二趾樹獺添新兒 再生一隻湊滿7色彩虹. 自由時報. 2017-11-15 [2022-12-2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12-29). 
  26. ^ 蔡亞樺. 北市動物園樹獺家族老么「葉紫」 完成人生大事!. 自由時報. 2019-10-16 [2022-12-2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12-29). 
  27. ^ 蔡亞樺. 紅猴兄弟倆陷三角戀 寶寶不知道是誰的.... 自由時報. 2019-08-02 [2022-12-2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12-29). 
  28. ^ 蔡亞樺. 紅猴寶寶「濡安」與母黏踢踢 親爸不知在哪裡. 自由時報. 2019-10-09 [2022-12-2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12-29). 
  29. ^ 蔡亞樺. 北市動物園蘭嶼豬「伊時」人工授精成功 豬寶寶好Q. 自由時報. 2021-06-09 [2023-01-0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1-01). 
  30. ^ 蔡思培. 長頸鹿「麥萌」3個月大體重156公斤 開放戶外活動見客. 自由時報. 2022-11-28 [2023-01-0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1-01). 
  31. ^ 蔡亞樺. 三角枯葉蛙成功下蛋 北市動物園盼小蝌蚪順利長大. 自由時報. 2022-11-23 [2023-01-0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1-01). 
  32. ^ 蔡思培. 動物園二趾樹獺家族迎新成員 萬聖節出生命名「珊萬」. 自由時報. 2022-12-26 [2022-12-2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12-29). 
  33. ^ 魏瑾筠. 台北市立動物園新生4隻小爪水獺寶寶 一家6口今亮相. 自由時報. 2023-05-15 [2023-06-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5-20). 
  34. ^ 魏瑾筠. 弓角羚羊寶寶太嬌小「喝不到母乳」 人工哺育1週長高吸到了. 自由時報. 2023-06-13 [2023-06-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6-24). 
  35. ^ 台灣動物之聲 第20期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關懷生命協會.1998-11-20
  36. ^ 無尾熊哈雷走了 不敵癌魔. 蘋果日報. 2004-11-06. 
  37. ^ 非洲象藍波走了 北市動物園僅剩四隻母象. 中廣新聞網. 2011-04-26 [2022-12-2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12-21) –通过Yahoo!. 
  38. ^ 金剛猩猩「黑皮爺爺」去世 享壽49歲. 自由時報. 2014-06-17 [2022-12-2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12-21). 
  39. ^ 謝佳君. 腫瘤復發 水獺爺爺小新過世. 自由時報. 2014-07-30 [2022-12-2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12-21). 
  40. ^ 黃憬真. 無尾熊Coral生日當天安樂死 保育員懷中平靜辭世。. NOWnews. 2015-03-18 [2019-01-0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1-07). 
  41. ^ 梁珮綺. 北市動物園長頸鹿「長宵」安樂死 享年27歲. 自由時報. 2016-05-13 [2022-12-2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12-21). 
  42. ^ 梁珮綺. 配對運送前 北市動物園長頸鹿麻醉枉死. 自由時報. 2016-08-10 [2022-12-2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12-21). 
  43. ^ 無尾熊派翠克多重器官衰竭 19歲高齡辭世. Yahoo!奇摩. 2016-10-11 [2019-01-0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1-07). 
  44. ^ 陳怡璇. 北市動物園穿山甲「穿胖」離世 23歲9個月全球最高齡[影]. 中央社. 2021-09-10 [2021-09-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6-20). 
  45. ^ 許稚佳. 再見了!團團13時48分離世 麻醉中沉睡、不再痛苦. TVBS新聞台. 2022-11-19 [2022-11-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11-19). 
  46. ^ 46.0 46.1 闕雁琳. 快訊/動物園食蟻獸難產死亡「寶寶沒保住」 長頸鹿也猝逝. Ettoday寵物雲. Ettoday新聞雲. 2022-12-21 [2022-12-2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12-21). 
  47. ^ 馬來貘爸爸「貘克」解剖 死因:急性肺水腫. [2023-07-2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7-21). 
  48. ^ 北市動物園侏儒河馬Thabo抵台不到4個月 疑營養不良加感染去世
  49. ^ 黃雅珠、林憶珊(關懷生命協會專員).亞熱帶的台灣不是牠的家,可不可以不要「強熊所難」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台灣環境資訊協會-環境資訊中心.2008-01-03
  50. ^ 被噬不懼男向猛獅傳道 越四防線入獸欄 高喊:耶穌救你. 蘋果日報. 2004-11-04. 
  51. ^ 翁浩然.木柵動物園河馬新家落成 可看河馬水中漫步.聯合報.2017-10-21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52. ^ https://www.facebook.com/TBSCTS. 亮相! 北市動物園新地標 黃金級綠建築「穿山甲館」. 華視新聞網. [2022-07-0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7-06) (中文(臺灣)). 
  53. ^ 「蛙」現兩爬館-考驗您的眼力. 臺北市立動物園. 2020-04-19 [2019-10-0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6-22). 
  54. ^ 陳怡璇. 國王企鵝黑麻糬 北市動物園證實已去世沒子嗣. 中央社. 2020-11-19 [2022-08-2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9-22). 
  55. ^ 動物園有「蟻人」出沒?新的螞蟻軍團來啦!. 臺北市立動物園. 2020-06-22 [2021-06-2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6-20). 
  56. ^ 動物斑紋列車接駁 輕鬆逛動物園選項. 臺北市立動物園. 2016-09-16 [2019-12-2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6-28). 
  57. ^ Members. www.eaza.net. [2025-03-12] (英语). 
  58. ^ 中時新聞網. 北市動物園 拚2026入美國AZA - 地方新聞. 中時新聞網. 2024-05-06 [2025-03-12] (中文(臺灣)). 

外部連結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