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語言音標方案

臺灣語言音標方案(英語:Taiwan Language Phonetic Alphabet,TLPA,讀作Thoo-lú-pah)是台灣語文學會於1991年期間針對臺灣語言所制定的音標系統[1],內含臺灣閩南語音標系統、臺灣客家語音標系統、臺灣原住民語音標系統等三套系統。[2]1998年元月教育部公告使用前兩套。[3][4]2003年2月教育部在客語部份改採臺灣客語通用拼音方案[5]閩南語部份再經和國際語音符號、教會羅馬字系統整合後,教育部於2006年10月14日公布為「臺灣閩南語羅馬字拼音方案」。[6]

臺灣閩南語音標系統 编辑

大致上與白話字相同,但是基於書寫方便做了些微調整,並且將各地腔調差異納入考量增加了幾種新的拼寫法。

子音 编辑

雙唇音 齒齦音 齦顎音 軟顎音 聲門音
清音 濁音 清音 濁音 清音 濁音 清音 濁音 清音
鼻音 m [m]
ㄇ 毛(moo1)
n [n]
ㄋ 耐(nai7)
ng [ŋ]
ㄫ 雅(nga2)
塞音 不送氣 p [p]
ㄅ 邊(pian1)
b [b]
ㆠ 文(bun5)
t [t]
ㄉ 地(te7)
l [d][a]
  柳(liu2)
k [k]
ㄍ 求(kiu5)
g [ɡ]
ㆣ 語(gi2)
(不標示) [ʔ]
英( ing1)
送氣 ph [pʰ]
ㄆ 頗(pho1)
th [tʰ]
ㄊ 他(thann1)
kh [kʰ]
ㄎ 去(khi3)
塞擦音 不送氣 c [ʦ]
ㄗ 曾(can1)
j [ʣ]
ㆡ 熱(juah8)
ci [ʨ]
ㄐ 尖(ciam1)
ji [ʥ]
ㆢ 入(jip8)
送氣 ch [ʦʰ]
ㄘ 出(chut4)
chi [ʨʰ]
ㄑ 手(chiu2)
擦音 s [s]
ㄙ 時(si5)
si [ɕ]
ㄒ 寫(sia2)
h [h]
ㄏ 喜(hi2)
邊音 l [l]
ㄌ 柳(liu2)
  • 將同一發音部位之不送氣清音([p], [t], [k], [ʦ])視為基本音,依據系統性規則給予單一拉丁字母 p, t, k, c,送氣清音則加上 h 成為 ph, th, kh, ch,最後一組與白話字中的 ch, chh 不同且不相容。

母音 编辑

前元音 央元音 後元音 韻化輔音
基本 鼻化 基本 基本 鼻化
高元音 i [i]
ㄧ 衣(i4)
inn [ĩ]
ㆪ 圓(inn5)
u [u]
ㄨ 汙 (u6)
unn [ũ]
ㆫ 張(tiunn5)
m [m̩]
ㆬ 姆(m7)
ng [ŋ̍]
ㆭ 酸(sng7)
中元音 e [e]
ㆤ 禮(le4)
enn [ẽ]
ㆥ 生(senn5)
o [ə]
ㄜ 高(ko1,3)
oo [ɔ]
ㆦ 烏(oo1,2)
onn [ɔ̃]
ㆧ 翁(onn5)
低元音 a [a]
ㄚ 查(ca1)
ann [ã]
ㆩ 衫(sann5)
  1. 某些地區將「o」、「oo」發為半閉後圓唇元音/o/、半閉後不圓唇元音/ɤ/。
  2. 因為打字排版不易處理,因此把白話字的「o·」改為「oo」。
  3. 泉州腔的中央元音/ə/、閉央不圓唇元音/ɨ/、漳州腔的半開前不圓唇元音/ɛ/分別以新增的拼寫法「er」、「ir」、「ee」來書寫。
  4. 原先在白話字系統中記為「ek」、「eng」的/iək/、/iəŋ/改以「ik」、「ing」記。
  5. 鼻化韻廢除n,改用「nn」標示,若遇到入聲「-h」則置於其前寫如「-nnh」。
  6. 廢除「o」做為介音的寫法,一律改為「u」。如:「Tâi-oân」改為「Tai5 uan5
  7. 聲母是 m、n、ng 時,不加表示鼻音的 ⁿ。鼻母音不需要子音單獨也能成為一個音節,如:黃(n̂g)、姆(ḿ)。

聲調 编辑

TLPA聲調 1 2 3 4 5 6 7 8 9 0
調值 ˦˦ ˥˩ ˧˩ ˧ ˨˦ ˧˧ ˥ ˥˥
傳統調名 陰平 陰上 陰去 陰入 陽平 陽上 陽去 陽入
白話字表記 a á à -ap, -at, -ak, -ah â ā -a̍p, -a̍t, -a̍k, -a̍h
方音符號表記 不標 ˋ ˪ ㆴ、ㆵ、ㆶ、ㆷ ˊ ˫ ㆴ·、ㆵ·、ㆶ·、ㆷ·
  • 另外新增0號調與9號調表示輕聲及高升調。
  • 做為聲調符號的阿拉伯數字,應標寫於音節的右上角,如:「百科全書 pah4 kho1 cuan5 su1」。如果有打字或電腦輸入等困難可免用上標。

臺灣客家語音標系統 编辑

子音 编辑

雙唇音 唇齒音 齒齦音 齦後音 齦顎音 硬顎音 軟顎音 聲門音
清音 濁音 清音 濁音 清音 濁音 清音 濁音 清音 濁音 清音 濁音 清音
鼻音 m [m]
ㄇ 滿
n [n]
ㄋ難
ngi [ɲ]
ㄬ 牛
ng [ŋ]
ㄫ 我
塞音 不送氣 p [p]
ㄅ 班
t [t]
ㄉ 單
k [k]
ㄍ 高
(不標) [ʔ]
送氣 ph [pʰ]
ㄆ 潘
th [tʰ]
ㄊ 灘
kh [kʰ]
ㄎ 可
塞擦音 不送氣 c [ʦ]
ㄗ 走
z [ʧ]
ㄓ 照
ci [ʨ]
ㄐ 濟
送氣 ch [ʦʰ]
ㄘ 湊
zh [ʧʰ]
ㄔ 穿
chi [ʨʰ]
ㄑ 前
擦音 f [f]
ㄈ 番
v [v]
ㄪ 萬
s [s]
ㄙ 愁
r [z] sh [ʃ]
ㄕ 神
j [ʒ]
ㄖ 影
si [ɕ]
ㄒ 仙
h [h]
ㄏ 好
邊音 l [l]
ㄌ 蘭
  • 舌尖面音(齦後音)「z」、「zh」、「sh」、「j」為海陸腔特有的發音,發音接近捲舌音。

母音 编辑

前元音 央元音 後元音
高元音 i [i]
ㄧ 西
ii [ɨ]
ㆨ 資
u [u]
ㄨ 蘇
中元音 e [e]
ㄝ 細
o [o]
ㄛ 嫂
低元音 a [a]
ㄚ 沙

聲調 编辑

調名 傳統調名 調值 範例
北部四縣 南部四縣 海陸
第1調 陰平 24 33 53
第2調 陰上 31 53 24
第3調 陰去 55 55 31
第4調 陰入 2 3 5
第5調 陽平 11 11 55
第7調 陽去 -- -- 22
第8調 陽入 5 5 2
  • 四縣腔去聲不分陰陽。
  • 以數字標示調名可以讓四縣腔及海陸腔的書面資料互通。

臺灣原住民語音標系統 编辑

參考資料 编辑

  1. ^ TLPA音標歷史. 台灣語文學會. [2011-07-2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1-20). 
  2. ^ TLPA音標系統. 台灣語文學會. [2011-07-2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8-19). 
  3. ^ 語言學門相關學會介紹. 人文與社會科學簡訊 (國科會人文及社會科學發展處). [2011-07-2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7-09-04). 
  4. ^ 臺(87)語字第八七○○○五七七號[永久失效連結]》中華民國教育部,1998年1月12日
  5. ^ 台灣客語通用拼音使用手冊. 中華民國教育部. 2003年11月. 
  6. ^ 教部公布閩南語羅馬字拼音方案. 中央社. 2006-10-15. 
  7. ^ 吳守禮. 華、台語注音符號溯源 (PDF). 台語天地. (原始内容 (PDF)存档于2022-03-17). 
  8. ^ 董同龢,記台灣的一種閩南語,中研院史語所,1967.06
  9. ^ 鄭良偉,台語語音規律大綱及語例,1996
  1. ^ 部分學者認為柳聲母發音並不是齒齦邊音l],而是較接近濁齒齦塞音d]或齒齦閃音ɾ]。[7][8][9]

外部連結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