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蘭聯合王國
此條目没有列出任何参考或来源。 (2010年7月24日) |
此條目可参照法語維基百科、英語維基百科和荷蘭語維基百科相應條目来扩充。 (2022年2月6日) |
1815年至1839年間的尼德蘭王國(荷蘭語:Koninkrijk der Nederlanden,中文通稱荷蘭、尼德蘭)因領有法國大革命前的荷蘭共和國、奧屬尼德蘭(即南尼德蘭,今比利時北部)、盧森堡公國,以及列日采邑主教區[2][3],又被俗稱為尼德兰联合王國(荷蘭語:Verenigd Koninkrijk der Nederlanden),領土範圍囊括現代荷蘭、比利時,以及盧森堡三國。
尼德蘭王國 Koninkrijk der Nederlanden Royaume des Belgiques | |||||||||||||||||||
---|---|---|---|---|---|---|---|---|---|---|---|---|---|---|---|---|---|---|---|
1815年-1839年 | |||||||||||||||||||
格言:Je maintiendrai (「堅持不懈」) | |||||||||||||||||||
国歌:《尼德兰人的血脉》 | |||||||||||||||||||
![]() 荷蘭聯合王國 (1815) | |||||||||||||||||||
首都 | 海牙和布魯塞爾 | ||||||||||||||||||
常用语言 | 荷蘭語和法語 | ||||||||||||||||||
政府 | 君主立憲制 | ||||||||||||||||||
國王 | |||||||||||||||||||
历史时期 | 近代(19世紀) | ||||||||||||||||||
• 維也納會議 | 1815年3月16日 | ||||||||||||||||||
• 倫敦條約 | 1839年4月19日 | ||||||||||||||||||
人口 | |||||||||||||||||||
• 1815年 | 约 2,233,000[1] | ||||||||||||||||||
• 1839年 | 约 3,500,000[1] | ||||||||||||||||||
货币 | 荷蘭盾 | ||||||||||||||||||
|
低地的历史 | ||||||||
---|---|---|---|---|---|---|---|---|
弗里斯人 | 贝尔盖人 | |||||||
卡纳内 菲特人 |
沙马维人、土班特人 | ![]() 比利时高卢 (前55年–约公元5世纪) 下日耳曼尼亚 (公元83年–约公元5世纪) | ||||||
撒利法兰克人 | 巴达维人 | |||||||
(无人定居) (约4世纪–5世纪) |
撒克逊人 | 撒利法兰克人 (约4世纪–5世纪) |
||||||
弗里西亚王国 (约6世纪–734年) |
法兰克王国 (481年–843年)—加洛林帝国 (800–843年) | |||||||
奥斯特拉西亚 (511年–687年) | ||||||||
中法兰克王国 (843年–855年) | 西 法兰克王国 (843年–) |
|||||||
洛泰尔王国 (855年–959年) 下洛泰林吉亚公国 (959年–) |
||||||||
弗里西亞 | ||||||||
![]() 弗里西亚 自由时期 (11世纪–16 世纪) |
![]() 荷兰 伯国 (880年– 1432年) |
![]() 乌得勒支 主教区 (695年–1456年) |
![]() 布拉班特 公国 (1183年–1430年) ![]() 海尔德 公国 (1046年–1543年) |
![]() 佛兰德 伯国 (862年– 1384年) |
![]() 埃诺 伯国 (1071年– 1432年) ![]() 那慕尔 伯国 (981年– 1421年) |
![]() 列日 主教区 (980年– 1794年) |
卢森堡 公国 (1059年– 1443年) | |
![]() 勃艮第属尼德兰 (1384年–1482年) |
||||||||
![]() 哈布斯堡尼德兰 (1482年–1795年) (1543年后称十七省) |
||||||||
![]() 尼德兰七省共和国 (1581年–1795年) |
![]() 西属尼德兰 (1556年–1714年) |
|||||||
![]() 奥属尼德兰 (1714年–1795年) |
||||||||
![]() 比利时合众国 (1790年) |
![]() 列日 共和国 (1789年– 1791年) |
|||||||
![]() 巴达维亚共和国 (法国傀儡国,1795年–1806年) 荷兰王国(法) (法国傀儡国,1806年–1810年) |
![]() 属法兰西第一共和国 (1795年–1804年) 属法兰西第一帝国 (1804年–1815年) | |||||||
![]() 联合尼德兰主权公国 (1813年–1815年) |
||||||||
荷蘭聯合王國 (1815年–1830年) | ![]() 卢森堡 大公国 (1815年–) | |||||||
荷兰王国 (1839年–今) |
![]() 比利时王国 (1830年–今) | |||||||
卢森堡 大公国 (1890年–今) (完全独立) |
1815年,維也納會議中,列強為制衡法國,將法國大革命前的荷蘭共和國加上奧屬尼德蘭等南尼德蘭等一併劃給尼德蘭(荷蘭),並將荷蘭改為君主立憲制國家,法國大革命前事實上世襲尼德蘭執政的拿騷-奧蘭治家族成為新尼德蘭王國的王室。此外,拿騷-奧蘭治家族以放棄世代領有的拿騷-奧蘭治公國為代價,取得了盧森堡公國(今盧森堡)的統治權。新成立的尼德蘭王國得以統治整個低地地區,一度成為歐洲中等強國。然而,荷蘭對南尼德蘭地區的區別對待、尤其是對說法語的南尼德蘭居民的歧視政策,最終導致1830年南尼德蘭地區爆發革命,南尼德蘭地區獨立為比利時王國。1839年,在歐洲列強主導下,各國簽署《1839年倫敦條約》,比利時以宣佈永久中立為條件正式獲認可為獨立國家,尼德蘭王國短暫統治全低地地區的歷史自此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