苍梧郡
(重定向自蒼梧郡)
建置沿革编辑
秦代编辑
秦代蒼梧郡地域,大約在湖南省南部的灕水之東、零陵以南,及廣西西北部地區,在漢代蒼梧郡以北,大致相當於漢代零陵郡、桂陽郡一帶。秦代蒼梧郡治所不詳,其領縣可考者有:蒼梧、營浦、南平、冷道、舂陵、洮陽、觀陽、桂陽、齕道、攸、零陵、郴、耒陽13三縣[2]。後為南越國所繼承,為南越國所屬五郡之一。
漢代编辑
漢元鼎六年(前111年)滅南越國,置蒼梧郡。其郡治在廣信縣(在今廣西梧州市或廣東封開縣),屬交阯刺史部。成帝元延四年(前9年),蒼梧郡領十縣:廣信、謝沐、高要、封陽、臨賀、端谿、馮乘、富川、荔浦、猛陵[3]。其轄境大致相當於今廣西都龐嶺、大瑤山以東,廣東肇慶、羅定以西,湖南江永、江華以南,廣西藤縣、廣東信宜以北。王莽改蒼梧郡為新廣郡。東漢初復故。漢明帝永平十四年增置鄣平縣。
六朝、隋唐编辑
三國吳分蒼梧東北之臨賀、謝沐、馮乘、富川、封陽諸縣置臨賀郡,以合浦郡臨允縣來屬。晉分荔浦縣入始安郡,領十二縣:廣信、端溪、高要、建陵、新寧、猛陵、鄣平、農城、元谿、臨允、都羅、武城[4]。東晉、南朝時轄境日益縮小。梁置成州。
隋開皇九年(589年)廢,置封州。大業中改爲蒼梧郡,治封川縣,領四縣:封川、都城、蒼梧、封陽[5]。唐武德四年(621年)置梧州。領蒼梧、豪靜、開江三縣。天寶元年(742年)改為蒼梧郡,乾元元年(758年)復改為梧州。[6]。
首长编辑
- ?灶,其姓失載。秦代蒼梧守。[7]
……
- 陳臨,漢順帝時苍梧太守。
……
……
……
注釋编辑
- ^ 據林富士在《東漢晚期的疾疫與宗教》一文中,對於許靖和一些朋友打聽到曹操迎駕、要整裝往北方出發時,不巧遇到反抗政府的交州人,造成他們放棄走原定路線而往下避難,推定在建安元年(196年)九月到建安三年(198年)間發生[10]。加上,《三國志》卷四十九〈土燮傳〉指出交阯地帶在刺史朱符被當地人殺死後,境內開始陷入混亂,又說張津是在朝廷得知朱符的去世消息後,才前往交阯而接下刺史此職位[9]。再來,苗恭《交廣記》明確指出張津始任交阯刺史的時間,為建安二年(197年)[11]。綜合這些,能了解建安元年到二年間,交阯刺史朱符被殺死後,造成境內有戰亂,連累到打算北上的許靖一行人不得不逃。另外,朝廷一接到朱符去世的情報後,讓張津前往交阯而遞補朱符為刺史。但是,朱符更明確的去世時間點無法確認,則以建安初年表示。
徵引文獻编辑
- ^ 《秦代政區地理》,頁110-111
- ^ 《秦代政區地理》,頁430-435
- ^ 《漢書》地理志
- ^ 《晉書》地理志
- ^ 《隋書》地理志
- ^ 《舊唐書》地理志
- ^ 見張家山漢簡《南郡卒史蓋廬、摰田、假卒史瞗復攸準等獄簿》。
- ^ 《三國志•蜀書九•董劉馬陳董呂傳•劉巴》:「引《零陵先賢傳》:『巴祖父曜,蒼梧太守。父祥,江夏太守、蕩寇將軍。時孫堅舉兵討董卓,以南陽太守張諮不給軍糧,殺之。祥與同心,南陽士民由此怨祥,舉兵攻之,與戰,敗亡。』」
- ^ 9.0 9.1 9.2 《三國志•吳書四•劉繇太史慈士燮傳•士燮》:「交州刺史朱符為夷賊所殺,州郡擾亂......朱符死後,漢遣張津為交州刺史,津後又為其將區景所殺,而荊州牧劉表遣零陵賴恭代津。是時蒼梧太守史璜死,表又遣吳巨代之,與恭俱至。」
- ^ 林富士. 東漢晚期的疾疫與宗教 (PDF). 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集刊. 1995, 66 (3): 6–7 [2016年11月10日]. (原始内容 (PDF)存档于2016年11月11日).
- ^ 《藝文類聚•卷六•州部•交州》引苗恭《交廣記》:「建安二年,南陽張津為刺史。」
- ^ 《三國志•吳書七•張顧諸葛步傳•步騭》:「建安十五年,出領鄱陽太守。歲中,徙交州刺史、立武中郎將。領武射吏千人,便道南行。明年,追拜使持節、征南中郎將。劉表所置蒼梧太守吳巨陰懷異心,外附內違。騭降意懷誘,請與相見,因斬徇之,威聲大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