盖尔森基兴
德国北莱茵-威斯特法伦州城市
(重定向自蓋爾森基興)
盖尔森基兴[1](德語:Gelsenkirchen,[ˌɡɛlzn̩ˈkɪʁçn̩] (i))是德國北萊茵-威斯特法倫的一個城市,位於魯爾區的北部。截至2012年12月31日,人口有257,607人。
盖尔森基兴 Gelsenkirchen | |||
---|---|---|---|
![]() | |||
| |||
坐标:51°31′N 7°06′E / 51.52°N 7.1°E | |||
國家 | ![]() | ||
联邦州 | ![]() | ||
面积 | |||
• 总计 | 104.94 平方公里(40.52 平方英里) | ||
海拔 | 48 公尺(157 英尺) | ||
时区 | CET(UTC+01:00) | ||
• 夏时制 | CEST(UTC+02:00) | ||
邮政编码 | 45879-45899 | ||
电话区号 | 0209 | ||
政府地址 | Stadt Gelsenkirchen 45875 Gelsenkirchen | ||
網站 | www.gelsenkirchen.de |
歷史 编辑
盖尔森基兴首次記載於1150年,但直至19世紀,仍僅是一個小鄉村。
工業革命時代,整個地區開始發展。1840年,開始發現有煤時,村內有6000名居民;到1900年,人口已達138,000人。
20世紀早期,盖尔森基兴是全歐最重要採煤城鎮,而因滿佈煙囪,時稱「千火之城」。1928年,盖尔森基兴與毗鄰城市──布瓦、霍斯特合併,成為盖尔森基兴-布瓦,並於1930年重名為盖尔森基兴。
納粹時期,盖尔森基兴繼續是產煤、煉油中心,亦因此,在二次大戰時盖尔森基兴被盟軍轟炸,市內兩家猶太教堂於1938年11月水晶之夜遭摧毀;於布瓦的一家被焚毀;另外位於市內下城區一家,亦同樣被摧毀。剛好66年後,一家新建猶太教堂,於原址動土興建。
隨著二次大戰後魯爾區採礦業衰落,蓋森基興亦難倖免,並曾是德國十年間失業率最高地區之一。現今蓋森基興開始轉型,不再以煤礦為主,而以科研、服務業為龍頭。現時全德最大太陽能發電廠,就是位於盖尔森基兴。在盖尔森基兴-史哥芬有一座擁有全德最高煙囪的煤炭火力發電廠(302米高)。
體育 编辑
名人 编辑
友好城市 编辑
参考文献 编辑
- ^ 民政部地名研究所 (编). Gelsenkirchen 盖尔森基兴. 世界地名译名词典. 北京: 中国社会出版社: 933. 2017. ISBN 978-7-5087-5525-0. OCLC 1121629943. OL 28272719M. NLC 009152391.(简体中文)
外部連結 编辑
维基共享资源中相关的多媒体资源:盖尔森基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