藻礁是由藻類形成的礁岩或石塊。生長在海洋或淡水湖泊的大型底棲藻類死亡後鈣化的藻體遺骸,經過長時間與週遭表層無脊椎動物粘結或膠合,加上礦化作用所形成富含碳酸鈣的生物礁體,稱為藻礁。

目前發現的藻礁主要組成藻種有紅藻門的無節珊瑚藻(non-geniculate Coralline algae,例如臺灣的桃園藻礁)及綠藻門的仙掌藻(Halimeda spp.,例如大堡礁加勒比海的環礁部份組成)。[1]

與珊瑚礁差異 编辑

藻礁的形成速度較珊瑚礁慢,如枝狀珊瑚一年可生長10公分,但殼狀珊瑚藻一年僅能生長0.1公分。[2]:66

珊瑚主要生活在溫暖清澈的海域,而在低光、強浪、低水溫且水質混濁的環境下適合藻類生長。[2]:67

參考資料 编辑

  1. ^ 藻礁生態系. 中華民國海洋委員會海洋保育署. [2021-11-2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1-10). 
  2. ^ 2.0 2.1 居芮筠. 藻礁 何去何從?. 國家地理雜誌. No. 240 (大石國際文化). ISSN 1608-26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