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說觀無量壽佛經
(重定向自觀無量壽經)
此條目需要补充更多来源。 (2021年4月22日) |
《佛說觀無量壽佛經》,也稱為《觀無量壽經》、《十六觀經》,總共有一卷,佛經題目,由劉宋禪師畺良耶舍翻譯[1]。為淨土三經中之一經。《開元釋教錄》載劉宋曇摩蜜多的另一譯本已佚[2]。
本經只有一部漢文版本,以及從漢文翻譯出來的版本,沒有發現梵文原文經本。因此現代學者,認為它不是源自印度。至於來源是絲綢之路上的綠洲王國還是中國則無確定論。[3][4][5]水野弘元認為本經雖不是從印度來,但是與佛教的基本精神一樣。[6]
題解编辑
據《高僧傳》記載,沙門僧含請禪師畺良耶舍譯出《藥王藥上觀》及《無量壽觀》,僧含筆錄。僧含以此二經是轉障之祕術,淨土之洪因,故常受持奉誦。[7]
十六觀编辑
觀 | 想 | 概要 |
---|---|---|
初觀 | 日想 | 繫念西方日落,直至閉目、開目皆有落日歷歷在目。 |
第二觀 | 水想 | 觀水澄清如琉璃。 |
第三觀 | 地想 | 轉而初見極樂國地琉璃寶地、樓閣、華幢樣貌。 |
第四觀 | 樹想 | 觀極樂世界寶樹、羅網。 |
第五觀 | 八功德水想 | 觀極樂世界八池功德水。 |
第六觀 | 總觀想 | 繫念、諦觀極樂世界之寶樹、寶地、寶池。 |
第七觀 | 花座想 | 觀七寶蓮華座。 |
第八觀 | 麁想見極樂世界 | 觀蓮華座上金色佛菩薩像。 |
第九觀 | 遍觀一切色想 | 觀無量壽佛眉間白毫,現八萬四千色身相好。 |
第十觀 | 觀觀世音菩薩真實色身相 | 觀觀世音菩薩真實色身相。 |
第十一觀 | 具足觀觀世音及大勢至 | 觀大勢至菩薩真實色身相。 |
第十二觀 | 普觀想 | 普觀無量壽佛所建極樂世界色相。 |
第十三觀 | 雜觀想 | 觀西方三聖色身相,主要提及觀相念佛方法。 |
第十四觀 | 上輩生想 | 觀根性上品的上中下三等眾生往生並獲西方三聖和蓮池海會菩薩接引的情況。 |
第十五觀 | 中輩生想 | 觀根性中品的上中下三等眾生往生並獲阿彌陀佛接引的情況。 |
第十六觀 | 下輩生想 | 觀根性下品的上中下三等級的眾生往生.並獲化佛菩薩接引的情況。並提及由於下品的眾生大多是犯戒、謗三寶以至犯五逆十惡之罪,在臨命終時,惡業現前。有幸得到善知識教以念佛的方法(由於時間緊迫,所以已不能教以觀相念佛的方法),眾生因大恐懼而生大信心,稱一念阿彌陀佛名號,即除八十億劫生死之罪業.得到可以往生極樂世界。 |
歷代註疏编辑
- 《觀無量壽佛經疏》一卷,隋智者說。據日本學者望月信亨考證,此疏為唐代人偽作,不是智顗大師手筆。
- 《觀無量壽經義疏》二卷,隋慧遠撰。
- 《觀無量壽經義疏》一卷,隋吉藏撰。
- 《觀無量壽佛經疏》四卷,唐善導集記。
- 《释觀無量壽佛經記》一卷,唐法聰撰。
- 《觀無量壽佛經疏妙宗鈔》六卷,宋知禮述。
- 《觀無量壽佛經融心解》一卷,宋知禮撰。
- 《觀無量壽佛經義疏》三卷,宋元照述。
- 《觀經扶新論》一卷,宋戒度述。
- 《靈芝觀經義疏正觀記》三卷,宋戒度述。
- 《觀無量壽經疏妙宗鈔科》一卷,宋知禮排定,明真覺重排。
- 《觀無量壽佛經疏妙宗鈔會本》五卷,明真覺分會,日本實觀改修。
- 《觀無量壽佛經圖頌》一卷,明傳燈述。
- 《觀無量壽經直指疏》二卷,續法集。
- 《觀無量壽佛經約論》一卷,彭際清述。
- 《觀無量壽經箋注》,丁福保註。
现存最早的活字印刷品编辑
1965年,在温州白象塔二层發掘出《觀無量壽經》残页。此经残宽13cm,残高8.5至10.5cm,对照同处发现的崇宁二年(1103)墨书《写经缘起》残页,认定此经本是同年或相近年代刊印,字迹特征是:字体较小,长短大小不一,排列不规则,有漏字并在纸面可见到字迹有轻微凹陷,其活字印刷的特征十分明显,经鉴定为北宋活字印刷本。此现在最早的《觀無量壽經》。
禪修洞编辑
註釋编辑
- ^ No. 365 佛說觀無量壽佛經 第1卷. 大正新脩大藏經 第12冊. [2020-12-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4-30).
- ^ No. 2154 開元釋教錄 第14卷. 大正新脩大藏經 第14冊. . 629c17-19 [2020-12-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4-30).
- ^ Damien Keown. Amitāyurdhyāna Sūtra. A Dictionary of Buddhism.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004-08-26: 10 [2020-12-08]. ISBN 978-0-19-157917-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8-06).
- ^ Fujita. The Textual Origins of the Kuan Wu-liang-shou ching: A Canonical Scripture of Pure Land Buddhism. Robert E. Buswell (编). Chinese Buddhist Apocrypha. Honolulu: University of Hawaii Press. 1990 [2020-12-08]. ISBN 058534963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4-14).
- ^ Silk, Jonathan A. The Composition of the "Guanwuliangshoufo-jing": Some Buddhist and Jaina Parallels to its Narrative Frame 25 (2). Journal of Indian Philosophy: 181–256. April 1997. JSTOR 23448579. 此文中譯: 喬那森·斯爾克. 由紀贇翻译. 《觀無量壽佛經》的構成:其敘事結構的若干佛教與耆那教平行本 (PDF). 新加坡佛学研究学刊. 2017, 3 [2020-12-08]. (原始内容 (PDF)存档于2022-05-19).
- ^ Muller, Charles. East Asian Apocryphal Scriptures: Their Origin and Role in the Development of Sinitic Buddhism. Bulletin of Toyo Gakuen University. 1998, 6: 69 [2020-12-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03-17).
- ^ 《高僧傳·卷三》:「沙門僧含請譯《藥王藥上觀》及 《無量壽觀》,含即筆受。以此二經是轉障之秘術,淨土之洪因,故沉吟嗟味,流通宋國。」
- ^ 曾堯民. 北朝《觀無量壽經》觀 ──以僧稠小南海石窟與淨影慧遠 《觀無量壽經義疏》為中心 (PDF). 中華佛學研究. 2017, 18: 41-81 [2020-04-20].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18-05-07).
參見编辑
维基文库中相关的原始文献:觀無量壽佛經 (劉宋西域三藏法師畺良耶舍 譯) |
外部連結编辑
- The Contemplation Sutra, translated into English by J. Takakusu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English translation of the Contemplation Sutra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The Taima Mandala Image of the Pure Land from a medieval Japanese scroll, based on the descriptions found in the Contemplation Sutra. This site offers explanations in English of the various motifs of the scroll.
- [1]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The Scripture on the Buddha’s Teaching About Meditation On the Enlightened Being ‘Of Infinite Life’ , from The Land of Pure Bliss, On the Nature of Faith & Practice in Greater Vehicle (Mahāyāna) Buddhism, translated by Peter Johnson, ISBN 978-1-7923-420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