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恪

(重定向自諸葛恪

諸葛恪(203年—253年),元遜琅邪陽都(今山東沂南)人。三國東吳重臣諸葛瑾之子,蜀漢丞相諸葛亮的侄子。為東吳的權臣。諸葛恪在吳官至太傅孫權臨終,任之輔政大臣,輔助太子孫亮。孫亮即位後,諸葛恪獨攬軍政,初期籠絡民心,東興之戰勝利頗有眾望,但窮兵黷武、大舉進攻魏國,最終輕敵大敗而回;漸失民心未有反思,仍獨斷專權。最終遭到孫峻刺殺夷滅三族,死時五十一歲。

諸葛恪
太傅
诸葛恪
太傅、督中外諸軍事、荊揚二州牧、丞相
國家中國
時代吳國
主君孫權孫亮
諸葛
元遜
籍貫琅邪陽都
出生203年
逝世253年
東吳建業

生平 编辑

英才卓越 编辑

諸葛恪少有才思,辯論應機,莫與為對。及長,英才卓越、超逾倫匹,令孫權大為欣賞。222年,諸葛恪弱冠,拜為騎都尉,與顧譚張休等隨侍太子孫登講論道藝,為太子賓友。後來又從中庶子轉任左輔都尉

一次,孫權見到諸葛恪,問他:“你的父親(諸葛瑾)和你的叔父(諸葛亮)誰比較優秀?”諸葛恪應聲回答:“我的父親比較優秀。”孫權問他原因,諸葛恪說:“我父親知道侍奉誰為君主才對,而叔父不知,所以我父親比較優秀。”孫權聽罷大笑,便命諸葛恪依次給大家斟酒。

諸葛恪斟到張昭面前,張昭已幾分酒意,不肯再喝,對諸葛恪說:“這樣的勸酒,恐怕不符合尊敬老人的禮節。”孫權說:“你能否讓張公理屈詞窮,喝下這杯酒?”於是諸葛恪反駁張昭:“呂尚年九十,依然高舉白旄、手持兵器、指揮部隊作戰,還沒有告老退休。如今軍隊上的事,將軍您跟在後邊;聚會飲宴的事,將軍您總被請到前面,這還不夠尊敬老人?”張昭無話可說,只好飲酒。

後來蜀漢有使者到來,群臣集會。孫權對蜀漢使者說:“這個諸葛恪很喜歡騎馬,回去告訴諸葛丞相,為他的侄子選一匹好馬送來。”諸葛恪當即跪在孫權面前拜謝,孫權感到奇怪,問他:“馬還沒有到為何就當面稱謝呢?”諸葛恪說:“蜀漢就好像陛下在外面的馬廄,如今有了旨意,好馬就一定能送到,我如何敢不謝呢?”

才略博達 编辑

諸葛恪多次要求自己領兵平定丹陽山上的山越人;認為丹陽山勢險峻、民風果敢剛勁,以前雖也在那裡徵發過兵眾,但征的不過是邊緣縣分的平民,很少有深遠腹地的人。他想去把那裡的兵員全部調發出來,並說,只要三年,就可征得甲士四萬人。朝中官員議論紛紛,都認為丹陽地勢險阻,地形四通八達,那裡的百姓自製兵器,崇尚習武,出山就為強盜,朝廷出兵征討就躲回山中不見蹤影,自漢朝以來就無法管制,皆認為不太可能,連父親諸葛瑾亦認為不會成功,更說:「諸葛恪若不能令我家大為興盛,便會讓我家血流遍地。」[1]

嘉禾三年(234年)八月,孫權提拔諸葛恪為撫越將軍,領丹陽太守。諸葛恪上任後,實行堅壁清野政策,成功逼山越人向朝廷投降;諸葛恪下令不得對投降的山越人懷疑或拘禁。臼陽長胡伉拘禁投降的惡霸周遺,諸葛恪以違令為由將胡伉處死,其餘未投降的山越人見此,確認朝廷並無加害意圖,相繼出降。孫權為嘉狀諸葛恪平定山越的功績,拜諸葛恪為威北將軍,封都鄉候。諸葛恪出兵襲擊舒縣,後來更計劃攻擊壽春,但因孫權認為不會成功受阻。

骄吝不至 编辑

赤烏六年(243年),魏將司馬懿欲攻諸葛恪,孫權想發兵接應,可望氣者說不利於出兵,於是讓諸葛恪移守柴桑(今江西九江市)。

赤烏八年(245年),諸葛恪得知丞相陸遜猜疑自己,便寫信給他(諸葛恪與陸遜書),講述不能聽信讒言而責備,應該互相配合,以大局為重。諸葛恪因為知道陸遜對此而有意見,故此稱讚他所說的道理。不久,陸遜去世,諸葛恪升為大將軍假節,駐武昌,並代替陸遜領荊州事。

專權自度 编辑

後來孫權不適,見太子孫亮年幼,便命令諸葛恪兼任太子太傅中書令孫弘兼任太子少傅。神鳳元年(252年),孫權病危,與眾人議論托孤後事,當時朝臣們都意在諸葛恪,孫峻亦認為諸葛恪的大器可以輔政,可輔助大事。但孫權嫌諸葛恪剛愎自用,不過孫峻認定當時朝中大臣都無人能與諸葛恪相比,孫權在其一直堅持之下,還是選擇諸葛恪[2],於是召集諸葛恪、孫弘、太常滕胤、蕩魏將軍呂據以及侍中孫峻處理身後事。第二天,孫權去世。孫弘平時與諸葛恪不和,害怕以後受制於他,便封鎖孫權去世的消息,想矯詔除掉他。諸葛恪聞知,誅殺孫弘,發佈孫權死訊,為之治喪。孫亮即位後,拜諸葛恪為太傅。諸葛恪為收取民心,廣施德政,取消監視官民情事的制度、罷免耳目之官、免掉拖欠的賦稅、取消關稅。每一舉措,都儘量給百姓實惠,民眾無不高興。諸葛恪每次外出,都有很多人引頸相望,想一睹其風采。

東興之戰 编辑

建興元年(252年)十月,曹魏大將軍司馬師欲因孫權病亡乘機攻吳。諸葛恪命人修築大堤,在兩山之間築城兩座,以防魏軍。同年十二月,司馬師命司馬昭為監軍,派王昶毌丘儉誘敵,并各攻打攻南郡武昌胡遵諸葛誕率步騎七萬,架浮橋攻東興(今安徽巢縣東南),欲毀壞大堤。諸葛恪親率領四萬援軍到東興。並命冠軍將軍丁奉與呂據、留贊唐諮等作前鋒。丁奉親率三千人,兩日到達東興並佔據徐塘。因天降大雪,胡遵等人喝酒而毫無戒備。丁奉率本部人馬輕裝突襲魏軍營壘,呂據等部也相繼到達。吳鎮南將軍朱異,督水軍攻浮橋,魏軍不敵,見狀便驚恐慌而逃。因爭渡浮橋令其超載斷裂,落水者更互相踐踏,死者計有萬人。魏將韓綜桓嘉先後遇溺,毌丘儉、王昶等見東興兵敗燒營而逃,諸葛恪於是取得東興之戰的勝利,繳獲大批物資。諸葛恪亦因功封陽都侯,加荊州二州州牧,督中外諸軍事。據《建康實錄》,諸葛恪还因此功加丞相[3],後來张悌也曾对諸葛靚说“且我作兒童時,便為卿家丞相所拔”。但《三國志·齊王紀》《張嶷傳》等仍稱之為吳太傅。

剛愎自用 编辑

東興大勝後,諸葛恪開始輕敵。上一戰役十二月才結束,他已打算明年(253年)春季出兵伐魏。諸葛恪派遣司馬李衡為使赴蜀游說姜維共同出兵北伐。姜維見過來使後欣然接受諸葛恪的提議。然而,吳眾大臣認為士兵剛戰爭結束不久而身體勞損,一起勸諫諸葛恪,但不受。中散大夫蔣延固執爭論,被強扶離開。諸葛恪於是譔寫論諭:天下沒有兩個太陽,地上也沒有兩個皇帝。用戰國、曹操等趁勢做大,不禍及自己,但禍及後人的故事,來作為進攻魏國的原因。[4]與其一直友好的丹陽太守聶友,也寫信勸諫道:“大行皇帝本有打算遏制東關之計,計卻沒有實行。現在你輔助大業,完成先帝之志,敵人遠方來送死,將士有賴憑借威德,獻身捨命,一旦有不同的戰功,豈非神靈社稷的保佑!現在讓兵養精蓄銳,觀察對方的間隙而動。今天乘著獲勝此勢,而打算大舉出兵,天時不允許。而打算有此意,我自己的心不安。”諸葛恪看後便回信:“足下雖然有箇中道理,然而未見大局的變數。這你應當知道這個道理。你若思考所說的言論,便可以開啓悟性。”[5]於是諸葛恪違背眾人的意願,強引二十萬兵馬進發合肥,百姓騷動,漸失民心。

合肥新城之戰 编辑

攻魏途中,諸葛恪打算在淮南炫耀軍力,驅掠百姓。而眾將領為難地説:“現今引軍深入,戰場上的百姓一定會遠逃,恐怕士兵過度追趕疲勞,而成效少,不如只圍新城。新城被圍,必有人救,我們只要擊敗救兵便大獲全勝。”諸葛恪聽從此計,下令圍攻合肥新城[6]新城將失守,曹魏守將張特便以曹魏國法為理由,告知諸葛恪,能堅守一百天後就算投降也不會禍及家人,請求已圍攻新城九十多日的東吳軍再等幾天,更送上官印當作誠意。諸葛恪信以為真停止攻城。張特趁機修復圍牆繼續抵禦,對吳軍説:“我只有戰鬥而死了!”諸葛恪大怒,猛烈進攻,但不能破。盛夏暑熱吳軍爆發疾病,很多將士病倒,將領報告諸葛恪,諸葛恪認為是詐報,打算斬殺詐報者,士兵不敢説。後來曹魏知吳軍疲憊而陸續趕至,諸葛恪才於七月撤軍。撤退路上,吳兵因傷病潰不成軍,遭文欽追擊而大敗,被斬萬餘人[7]。但諸葛恪對於當前劣勢仍然安然自若,更想在尋陽屯田,只因朝廷屢諸葛恪回軍,才逼他撤返建業,怨聲載道。

步朝伏刺 编辑

諸葛恪回朝召中書令孫嘿叱責他屢寫詔命、召他回軍。孫默不安,回家不出。諸葛恪又將他出征以後選曹所選任的官員都罷免重選,常責備官員,意圖重新立威。另改親信為自近衞,下令整兵,打算出兵地區。 孫峻見諸葛恪民心漸失,中傷諸葛恪打算發動政變。晉見吳主當天早上,諸葛恪煩躁不安,洗漱的水與衣服都感覺有臭味,深感惆悵不悅。整裝完畢離開時,狗咬他的衣服,諸葛恪説:“狗不想我去嗎?”諸葛恪坐回座位,過一會兒又起來要走出門,但狗又咬他的衣服。諸葛恪令隨從把狗趕走,於是登車走[8]

孫亮孫峻伏兵設宴。散騎常侍張約朱恩私下給寫字條警告。諸葛恪門前看到滕胤藉口腹疼,但滕胤不知情勸諸葛恪參加,諸葛恪於是帶劍入席,剑履上殿。[9]最終孫峻伺機命令伏兵殺死諸葛恪並梟首示眾,誅滅其三族,時年五十一歲。

早有童謠:“諸葛恪,蘆葦單衣篾鉤落,於何相求成子閤。”成子閤反語是石子岡,石子岡是埋葬死人的地方,鉤落就是皮帶的飾物,民間稱為“鉤絡帶”。諸葛恪果然被葦席裹身,竹篾當鉤鉤在腰間,拋屍在石子岡。[10]臨淮人臧均上表,稱孫峻誅殺諸葛恪是超越西漢刘章劉興居諸呂之事的義舉,諸葛恪之死大快人心、諸葛恪父子懸首示眾遭人唾罵,但請求如項羽韓信故事收葬諸葛恪。孫亮、孫峻聽從,吩咐下屬找諸葛恪屍體安葬。

吳景帝孫休誅滅孫峻的權力繼承人孫綝後,為被孫峻、孫綝加害的諸葛恪等人平反、改葬和祭奠。朝臣建議為諸葛恪立碑紀念功勳,博士盛冲不同意,認為諸葛恪勞而無功是無能,身為托孤大臣被豎子所殺是無智,孫休同意不立碑。

人物 编辑

  • 诸葛恪身长七尺六寸(吴一尺为24厘米,約182.4cm),须眉少,折頞广额,大口高声。
  • 诸葛恪年轻的时候就很有名气,才思敏捷,辩论起来随机应变,没有人能在口舌之爭上贏他。也因此有相当多有趣的逸闻,经常和孙权一唱一和,孙权亦称其为“蓝田生玉”
  • 另一方面,诸葛恪做事急躁且好大喜功,对同僚刚愎自矜,以至于父亲、张承陆逊等人都認為他無法擔下國事重任。孙权也因此不欲任用他为辅佐大臣。

軼事 编辑

父親諸葛瑾的臉型長,一次孫權大會群臣,就命人拖了一隻驢子進來,並寫上「諸葛子瑜」(其表字),和諸葛瑾開個玩笑。諸葛恪見此立刻要求在題字上加兩字,變成「諸葛子瑜之驢」。孫權於是將驢子賜給諸葛恪。

諸葛恪向孫權進獻良馬時,先在馬耳上作記號。范慎見到後,取笑諸葛恪說:“馬雖然是牲畜,但也是上天賦予的性命,如今你損傷它的耳朵,難道不是有違仁嗎?”於是諸葛恪反駁:「母親對女兒疼愛有加,還為女兒打耳洞戴耳珠,這怎會是違背仁愛?」[11]

又一次孫權與蜀漢使者費禕吃喝時拿著麥餅,便作《麥賦》喝彩,而諸葛恪也作《磨賦》助興。[12]

家庭 编辑

父親 编辑

兄弟 编辑

  • 諸葛喬,二弟,過繼給叔父諸葛亮,年少時同諸葛恪出名,當時的人認為諸葛恪雖然在才能上超越諸葛喬,反而在品性上不及諸葛喬。[13]
  • 諸葛融,三弟

堂兄弟 编辑

姊妹 编辑

子女 编辑

  • 诸葛绰,諸葛恪長子,騎都尉,因與魯王孫霸交往,被諸葛恪以毒酒殺害。
  • 诸葛竦,長水校尉,在諸葛恪死後被孫峻手下劉承白都誅殺。
  • 诸葛建,步兵校尉,在諸葛恪死後與母親渡江逃往魏國的途中被誅殺。

評價 编辑

  • 陳壽:諸葛恪才氣幹略,邦人所稱,然驕且吝,周公無觀,況在於恪?矜己陵人,能無敗乎!若躬行所與陸遜及弟融之書,則悔吝不至,何尤禍之有哉?
  • 胡綜:英才卓越,超逾倫匹,則諸葛恪。
    • 羊衜聽後反駁:元遜才而疏。
  • 孫登:諸葛恪才略博達,器任佐時。
  • 孫休:盛夏出軍,士卒傷損,無尺寸之功,不可謂能;受託孤之任,死於豎子之手,不可謂智。
  • 孫權:藍田生玉,真不虛也。
  • 諸葛亮:恪性疏,今使典主糧谷,糧穀軍之要最,僕雖在遠,竊用不安。
  • 諸葛瑾:恪不大興吾家,將大赤吾族也。也另外提到“...恪父瑾常以為戚,曰:「非保家之主也。」”[14]
  • 陆逊:今观君气陵其上,意蔑乎下,非安德之基也。
  • 张承:终败诸葛氏者,元逊也。
  • 张嶷:离少主,履敌庭,恐非良计长算之术也。
  • 张缉:光祿大夫張緝言於師曰:「恪雖克捷,見誅不久。」師曰:「何故?」緝曰:「威震其主,功蓋一國,求不得死乎!」[14]
  • 邓艾:新秉国政,而内无其主,不念抚恤上下以立根基,竞于外事,虐用其民,番国之众,顿于坚城,死者数万,载祸而归,此恪获罪之时也。
  • 孫盛:恪與胤親厚,約等疏,非常大事,勢應示胤,共謀安危。然恪性強梁,加素侮峻,自不信,故入,豈胤微勸,便為之冒禍乎?
  • 臧均:恪素性剛愎,矜己陵人,不能敬守神器,穆靜邦內,興功暴師,未期三出,虛耗士民,空竭府藏,專擅國憲,廢易由意,假刑劫眾,大小屏息。
  • 《江表傳》:恪少有才名,發藻岐嶷,辯論應機,莫與為對。

動漫 编辑

參考資料 编辑

  • 《三國志·吳書·諸葛恪傳》
  • 《三國志·吳書·孫登傳》

《資治通鑑·卷七十六》

  1. ^ 《三國志.諸葛滕二孫濮陽傳》恪不大興吾家,將大赤吾族也。
  2. ^ 吳書曰:權寢疾,議所付託。時朝臣咸皆注意於恪,而孫峻表恪器任輔政,可付大事。權嫌恪剛愎自用,峻以當今朝臣皆莫及,遂固保之,乃徵恪。
  3. ^ 許嵩《建康實錄》卷十記載:建興元年、加恪(諸葛恪)都督中外諸軍事、荆揚二州牧、丞相、陽都侯
  4. ^ 「諸大臣以為數出罷勞,同辭諫恪,恪不聽。中散大夫蔣延或以固爭,扶出。」
  5. ^ 「丹陽太守聶友素與恪善,書諫恪曰:『大行皇帝本有遏東關之計,計未施行。今公輔贊大業,成先帝之志,寇遠自送,將士憑賴威德,出身用命,一旦有非常之功,豈非宗廟神靈社稷之福邪!宜且案兵養銳,觀釁而動。今乘此勢,欲復大出,天時未可。而苟任盛意,私心以為不安。』恪題論後,為書答友曰:『足下雖有自然之理,然未見大數。熟省此論,可以開悟矣。』」
  6. ^ 恪意欲˙耀威淮南,驅略民人,而諸將或難之曰:“今引軍深入,疆埸之民,必相率遠遁,恐兵勞而功少,不如止圍新城。新城困,救必至,至而圖之,乃可大獲。”
  7. ^ 《晉書·景帝紀》:「恪懼而遁,欽逆擊,大破之,斬首萬餘級。」然《三國志》中《諸葛恪傳》、《三嗣主傳》皆未見。
  8. ^ 孫峻因民之多怨,眾之所嫌,構恪欲為變,與亮謀,置酒請恪。恪將見之夜,精爽擾動,通夕不寐。明將盥漱,聞水腥臭,侍者授衣,衣服亦臭。恪怪其故,易衣易水,其臭如初,意惆悵不悅。嚴畢趨出,犬銜引其衣,恪曰:“犬不欲我行乎?”還坐,頃刻乃複起,犬又銜其衣,恪令從者逐犬,遂升車。
  9. ^ 及將見,駐車宮門,峻已伏兵於帷中,恐恪不時入,事泄,自出見恪曰:“使君若尊體不安,自可須後,峻當具白主上。”欲以嘗知恪。恪答曰:“當自力入。”散騎常侍張約、朱恩等密書與恪曰:“今日張設非常,疑有他故。”恪省書而去。未出路門,逢太常滕胤,恪曰:“卒腹痛,不任入。”胤不知峻陰計,謂恪曰:“君自行旋未見,今上置酒請君,君已至門,宜當力進。”恪躊躇而還,劍履上殿,謝亮,還坐。
  10. ^ 先是,童謠曰:“諸葛恪,蘆葦單衣篾鉤落,於何相求成子閤。”成子閤者,反語石子岡也。建業南有長陵,名曰石子岡,葬者依焉。鉤落者,校飾革帶,世謂之鉤絡帶。恪果以葦席裹其身而篾束其腰,投之於此岡。《吳書曰:恪時年五十一》
  11. ^ 《恪別傳》曰:范慎時在坐,嘲恪曰:“馬雖大畜,稟氣於天,今殘其耳,豈不傷仁?”恪答曰:“母之於女,恩愛至矣,穿耳附珠,何傷於仁?”
  12. ^ 裴注《三國志·諸葛恪傳》引《恪別傳》
  13. ^ 《三国志·卷三十五·蜀书五·诸葛亮传第五》:乔字伯松,亮兄瑾之第二子也,本字仲慎。与兄元逊俱有名於时,论者以为乔才不及兄,而性业过之。初,亮未有子,求乔为嗣,瑾启孙权遣乔来西,亮以乔为己適子,故易其字焉。拜为驸马都尉,随亮至汉中。
  14. ^ 14.0 14.1 資治通鑑/卷076 - 维基文库,自由的图书馆. zh.wikisource.org. [2018-02-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2-05) (中文). 

延伸阅读 编辑

[]

 维基文库阅读此作者作品 维基共享资源阅览影像
 三國志·卷64》,出自陳壽三國志
官衔
前任:
諸葛瑾
孫吳太傅
252年—253年
繼任:
陆凯
孫吳大將軍
245年—253年
繼任:
孫峻
前任:
朱據
孫吳宰輔
245年—253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