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暨城墙为旧诸暨县城城墙,位于今中国浙江省绍兴诸暨市暨阳街道(原城关镇),现仅存原东南侧中水门附近残长约17.4米的墙段,位于浣纱中路东侧浣江公园内,城墙宽3.80米,高约4米,以条石错缝砌筑,水门拱券采用五折纵联分节并列砌筑,1990年重修[1]

清宣统二年(1910)《诸暨县志》县城图。
城墙

中水门外侧,2015年4月
诸暨市文物保护单位
所在城关镇
分类古建筑
时代
编号不详
登录1981年5月

诸暨为秦始皇二十五年(前222)置县,属会稽郡。城址始建年代不详,唐代时城周二里四十八步,元末明初时城周九里三十步,此外明初在县南五指山下、距旧城六十里处另筑有诸全新州城(后废)。现城址为明嘉靖时所筑,清顺治、乾隆年间重修。城墙西临陶朱山(又名县龙山、长山)、东临浣江(为浦阳江的一部分),城周一千三百丈余(九里,约4160米),厚一丈(约3.2米),高一丈八尺(约5.76米),沿用此前尚存的陆门四座,并设水门三座,四座陆门分别为东门迎恩门、西门西施门、南门迎薰门和北门朝京门,门楼匾额分别题禹封玉帛、蠡湖烟月、句乘云物和槩浦桑麻,三座水门位于城南,以浦阳江为天险,不设城壕,又因堪舆家认为陶朱山形势逼城,故在城内凿湖以当之[2](清代时有五湖,分别称三官殿前湖、郦祠前湖、学湖、琵琶湖和火神庙前湖,今仅存郦祠前湖的一部分)。城墙大部分于民国二十八年(1939)拆除,时尚存东门至南门长约440米的墙段,以作障水之用,今仅存中水门段[3]

原城内主要建筑有县署(民国三十一年(1942)毁于日军轰炸,其址位于今体育路东南、半爿街西、红旗路北的地区,后迁红旗路26号[3])、学宫(诸暨县学文庙,大成殿于1985年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1],1995年拆除,其址位于红旗路)、城隍庙(其址位于县署西玉簪山脚)、火神庙和大雄寺等(),今仅存杨肇泰故居等少量民居。

图集 编辑

参考文献 编辑

  1. ^ 1.0 1.1 《绍兴市志 第三十五卷·文物古迹 第六章·历史建筑》. 绍兴市政府. [2016-07-2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3-04). 
  2. ^ 清·陈遹声修、蒋鸿藻纂,《国朝三修诸暨县志·卷三·建置志·城垣》:诸暨县旧城不知筑于何年(隆庆骆志)。城周二里四十八步,高一丈六尺,厚一丈,唐开元中,令罗元开建东北门;天宝中,令郭密之建西南门。天祐初,吴越武肃王尝遣裨将王永修之,今废(嘉泰会稽志)。元至正末,明兵取诸暨,是时县为州,将军胡大海重筑州城。左浣江,右长山,围九里三十步,为门者五:东迎恩,南迎薰,北朝京,西西施,而水门不名。未几,守将谢再兴以诸暨叛,大将军李文忠驰来击之,未克,乃去州六十里别筑一城,不旬日而成,名诸全新州。已而绍兴平,旧城亦下,仍即旧城为县,新城废。成化以后,旧城久渐圮,民皆据为宫室,惟门存。嘉靖中,倭寇为患,知县林富春乃议筑城。……城周九里,凡千三十丈有奇,高一丈八尺,雉堞六尺,共二丈四尺有奇,厚一丈(谨按雉堞以下十四字当有讹脱)。楼门四:东禹封玉帛,南句乘云物,西蠡湖烟月,北槩浦桑麻,水门三。废城,诸全新州城在县南五指山下,明初李文忠筑,今废(隆庆骆志)。池(附)城东浣江天堑,城内五湖(旧志作三湖,此从今日形势更之)。相传旧嫌长山势逼,用堪舆家说,凿此当之。
  3. ^ 3.0 3.1 《诸暨概况·历史溯源》. 诸暨在线. [2016-08-0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5-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