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田皇冠
丰田皇冠(Toyota Crown)是由丰田汽车公司生产的系列大型豪华轿车。皇冠最初是为出租车市场而设计,主要在日本及亚洲部分国家销售。1950年代末皇冠进入美国市场,直至1971年退出。皇冠是丰田仍在生产的历史最为悠久的四门轿车,在丰田产品系列中等级仅次于丰田世纪和丰田皇冠马杰斯塔。在日本,皇冠被许多企业作为公司用豪华车。1964年,皇冠开始出口欧洲市场,最先进入的是芬兰,其他欧洲国家还有荷兰和比利时。英国在1980年代初以前也有皇冠销售,但後來官方停止銷售,有少量皇冠則以平行進口方式銷售。1965年-1968年,皇冠还出口至加拿大。1960年代中期至1980年代,皇冠还曾在澳大利亚本地生产。1980年代初以后,在许多国家皇冠逐渐被凌志GS取代。
丰田皇冠 Toyota Crown | |
---|---|
![]() | |
概览 | |
制造商 | 丰田汽车公司 |
生产日期 | 1955年至今 |
装配地 | |
车身及底盘 | |
车辆类别 | 行政車(E) |
車體風格 | 轿车(1955年至今) 四门硬顶车(1974年-1999年) 两门硬顶车(1967年-1983年) 旅行车(1962年-2007年) 皮卡(1967年-1971年) |
动力布局 | |
相关车型 | 凌志GS 丰田皇冠马杰斯塔 |
年表 | |
后继车型 |
|
皇冠对丰田后来推出的汽车的命名也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如丰田卡罗拉(Corolla)在拉丁语中意为“小皇冠”,丰田凯美瑞(Camry)是日语“皇冠”的音译,克罗娜(Corona)是西班牙语的皇冠。 皇冠的主要勁敵為日產Fuga、奧迪A8、本田里程(Honda Legend)、梅賽德斯-賓士S系列、BMW 7系列、凌志LS、捷豹XJ、賓利Mulsanne和勞斯萊斯銀鬼。
2013年發佈第14代型號,分別為Crown Royal Saloon和Crown Athlete,引擎方面有2.5公升混能、2.5公升V6和3.5公升V6版本可選擇,馬力由203至315匹不等。[2]
出口编辑
從1958年到1973年,Crown一直都出口到美國。[3] 1964年開始向歐洲出口,第一批Crown出口到芬蘭,而早期的官方進口國家包括荷蘭和比利時。加拿大於1965年至1973年入口了Crown。直到1980年代初,英國成為另一個出口Crown的市場。Crown也出口到加拿大幾年了-1965-68年。 澳洲是Crown的另一個重要出口市場,從1960年代中期到1980年代後期,澳洲使用許多當地零件國產製造皇冠。南部加勒比海阿魯巴和古拉索的當時島國也於1965年從庫拉索島的第二代(S40)進口了豐田皇冠,直到第10代(S150)停止進口。 1998年,由於高價格和低需求,加上Lexus GS系列的推出,Crown的銷量大跌。
Toyopet 皇冠 - 第一代 (RS/S10/S20/S30; 1955年–1962年)编辑
Toyopet 皇冠(Toyopet即Toyota) - 第一代 (RS/S10/S20/S30) | |
---|---|
概览 | |
生产日期 | 1955年–1962年 |
设计师 | 中村健也 |
车身及底盘 | |
車體風格 | |
动力布局 | 前置後驅 |
相关车型 |
|
动力系统 | |
引擎 | |
变速器 | 3速手排 2速自排 |
规格 | |
轴距 | 2,530 mm(99.6英寸) |
长度 | 4,285 mm(168.7英寸) |
宽度 | 1,679 mm(66.1英寸) |
高度 | 1,524 mm(60.0英寸) |
整备质量 | 1,152公斤(2,540磅) |
皇冠於1955年在日本推出,以滿足公共交通的需求。[4] 皇冠是供私人購買的,而 Master以商業形式用作的士,兩者都使用了以前的1.5L Type R引擎汽車,Toyopet Super。車輛前門是按常規打開方式,後門為“自殺門”,這也是豐田的第一款車豐田 AA所採用的功能。1950年,日本政府開始徵收年度道路稅,以幫助發展和維護國家交通基礎設施。所以小排量的發動機被用於保持車輛的可負擔性,與歐洲的福特Versailles和Simca Vedette相似。
當時,皇冠比Master更受歡迎,因為Crown有更先進的懸掛和Master當時打算轉為的士。皇冠的設計旨是取代Toyota Super,但豐田汽車不確定其獨立的前線圈懸掛和自殺式後門是否過於急進,以致於市場無法接受。因此,Super進行了改型,並改名為Toyopet Master,並在“豐田商店”的地點一併出售給了皇冠。當皇冠認為這等”交易”是幫Master起死回生的機會時,Master只生產了一年就在1956年11月停產,並且將Master的生產設備移交給了皇冠。[5]
當Master停產商用車時,“ Masterline”繼續提供(公用事業,貨車和廂式貨車),直到1959年。六門旅行車被稱為機場豪華轎車並在1961年 東京車展上被展示為概念車,但是直到現在它並沒有投入生產。
1955年12月,皇冠豪華房(英文:Crown Deluxe(RSD))面世,這是一種”Posher”車型,配有無線電和加熱器。[6] 最初的RS車型在1958年進行了外觀翻新,名為RS20,翻新後新增了雙滷素前照燈和一體式前擋風玻璃。
1959年10月,日本推出了第一台柴油引擎乘用車,名為皇冠 Diesl。其C系列引擎僅具有40 PS(29 kW).[7] 1960年10月,1.5 LR引擎改為1.9 L(1,896 cc)的豐田3R引擎,該型號最初稱為RS30,只可以安裝在豐田Deluxe。[8]
1961年4月,皇冠系列增加了皇冠 Standard 1900。
皇冠的線圈和雙叉獨立懸吊系統[9] 與當時的大多數車型上使用的葉片懸掛梁軸前懸架有所不同,但與1947年Toyopet SA上使用的獨立前懸架相似。活動軸後懸架與大多數先前型號中使用的懸架類似(與Toyopet SA上使用的縱臂後懸架不同)。
1959年3月開始,豐田推出了出租車版本和商用版本,它是一輛貨車和三座或六座的轎跑車(Coupé utility)。[10] 此車在日本國內市場上取了“ Toyopet Masterline”的名字,但在出口時還是名為“ Crown”。
五十年代初期,克萊斯勒集團生產的Imperial(1955年–1965年版本)豪華轎車曾使用“ Crown”這個名稱。
1958年,豐田推出了球形接頭懸架(ball joint suspension)[9]。
1957年4月,Master的生產線開始生產名為Central Motors的皮卡車。[11]
1957年8月,打算在美國建立銷售公司的豐田派出三名代表參加公共活動並向經銷商和媒體介紹了白色和黑色的皇冠和皇冠 Deluxe。[12] 當時,兩種車型的鋼結構均比當時的美國普通汽車厚50%,而Deluxe車型則配備了許多鍍鉻和當時的高級物品,例如收音機,加熱器和白牆輪胎,這促使媒體將其以英文比喻為“ baby Cadillac”。[13] 儘管豐田已知皇冠有高速行駛時的性能問題,但讓美國刮目相看的初步展示以及皇冠在日本的良好聲譽使豐田汽車有信心可以在美國出口。[12] 為了證明這輛汽車的可靠性,豐田進行了一次宣傳活動,開展了與美國汽車製造商共同的活動:從洛杉磯到紐約的從海岸到海岸的耐力賽。在不得不取消該項目之前,但由於豐田的車因車輛發生問題而無法開進拉斯維加斯,所以豐田不得不取消該比賽。
在1958年6月,豐田建立豐田汽車銷售美國公司,1月2月建立了第一家直接管理的零售經銷商(好萊塢豐田),美國的批發和進口公司以及在美國長堤的零件倉庫之後,於1958年6月豐田汽車首次向美國出口了30輛皇冠的豪華轎車。[12][14] 豐田汽車在成立的第一年也簽約了45個汽車銷售經紀來銷售汽車,到1960年增加到70個汽車銷售經紀,到1962年增加到90個。[14]
第二代(S40;1962–1967)编辑
第二代 | |
---|---|
概览 | |
别称 | Toyopet Crown(日本) |
生产日期 |
|
装配地 | |
车身及底盘 | |
車體風格 | |
动力布局 | 前置後驅 |
相关车型 | Toyopet Masterline |
动力系统 | |
引擎 | |
变速器 | |
规格 | |
轴距 | 2,690 mm(105.9英寸) |
长度 |
|
宽度 |
|
高度 | 1,460 mm(57.5英寸) |
整备质量 |
|
外部链接编辑
參考資料编辑
- ^ Toyota Australia - Timeline Retrieved on 28 March 2012
- ^ Toyota Crown 第十四代皇冠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Car1.hk》2013年4月18日
- ^ 引用错误:没有为名为
USA50
的参考文献提供内容 - ^ Toyopet Crown - the car which laid the foundation of today's prosperity. [2020-08-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7-04-04).
- ^ Toyota: A history of the First 50 Years. Toyota Motor Corporation. 1988: 133/135/137. ISBN 0-517-61777-3.
- ^ History Timeline of the Japanese automobile, p. 69
- ^ History Timeline of the Japanese automobile, p. 79
- ^ History Timeline of the Japanese automobile, p. 83
- ^ 9.0 9.1 TOYOTA MOTOR CORPORATION GLOBAL WEBSITE - 75 Years of TOYOTA - Technical Development - Chassis. [2020-08-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9-22).
- ^ Ozeki, Kazuo.
日本のトラック・バス 1917~1975 [Japanese Trucks and Buses 1917-1975]. Tokyo: Miki Press. 2007: 58. ISBN 978-4-89522-487-1 (日语). - ^ Affiliates (Toyota wholly-owned subsidiaries)-Toyota Motor East Japan, Inc.. Toyota Motor Corporation. 2012 [2014-07-2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2-21).
- ^ 12.0 12.1 12.2 Toyota's Entry into the United States. Toyota. [2014-01-3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0-20).
- ^ Hsu, Ben. Classic Japanese Performance Cars. 39966 Grand Avenue, North Branch MN 55056: CarTech Inc. 2013: 157.
- ^ 14.0 14.1 Toyota USA Museum Passenger Car Timeline. 2014-01-31 [2014-01-3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12-10). 已忽略未知参数
|url-status=
(帮助) - ^ Overview of Overseas Production Affiliates: Oceania. Toyota Motor Corporation. 2012 [2014-07-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1-01).
- ^ Toyota Crown S40. Unique Cars and Parts. [2013-11-2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1-28).